对!只要找个女人结婚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搬出去了,可是他已经跟茜分手了,这会要上哪去找个女人来结婚,就算找到了,还真的因为要摆脱目前的这一切而去结婚吗?
还没等语堂走出小区的大门,就接到母亲徐金兰的电话。
她说,语堂!你就答应妈妈,等你嫂子把孩子生下来再搬好吗?昨天晚上我是一宿都没睡着,你要是就这么搬出去,你哥可怎么办?他毕竟是你哥啊!虽然不争气了点,但你也得为他想一下。
我哥怎么办?我哥怎么办?你就担心我哥怎么办?你有想过我的感受吗?从小到大都是我哥,我哥,难道我不是你亲生的吗?语堂这心里是委屈极了,但话一出口他立刻就后悔了,觉得自己这样说话是要伤了母亲的心。
你这孩子怎么就变的这么厉害,你怎么讲话呢!徐金兰有点恼羞成怒起来。
现在受到伤害的是他,被指责不是的还是他,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看到他那颗受伤的心呢?
语堂心里这么想着,火气也就一下子上来了,说着,说着两行眼泪就直流了下来。
眼泪,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人最贴切的一种表达方式。
语堂把头稍微低下去了一点,挂上电话,悄悄擦去眼泪。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哭瞎了眼睛,也根本不会再有人来拉他一把,把他带离所有的悲剧,那个人已经死了,可以借给他一个暖和的臂膀的人。
流泪倒不是因为他变得越来越脆弱,而是发现自己长到这般岁数却依然一事无成,当自己的坚持和奋斗,对任何人来说来说其实没有多大意义的时候,当自己所执着的目标变的更加遥远而不可预测的时候,就有一种欲望呼之欲出,想要把一切已经发生的事情都结束掉。
想想以前的那段日子,自己过的太没心没肺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五岁那年,语堂就很想去学校读书,看着其他的孩子都上了幼稚园,他是比谁都羡慕,但语堂知道家里穷,所以没敢跟父母要求,因为那时候见母亲让哥哥去读幼稚园,心里估摸着母亲也一定会送他去的,但最后他等来的是失望,数数成长的这些年,哪有不失望的时候?找工作,升职,总是对别人、公司寄予期望,可哪次等来的还一样不是失望,但心底里都选择了去体谅。
杨秋犁和徐金兰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他们年幼时正值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零年的全国大饥荒,大点了也因为家里不富裕,书也没继续念上去,杨秋犁家庭条件在当时还算不错,高中毕业后因为父亲的突然去逝而没去上大学,就在镇上的文化团里工作,本来就有点家底,又是家里的独生子,娶个老婆生个孩子,日子也还算不错,可后来,杨秋犁为了再要一个孩子而被文化团批评降职,可怜的是孩子生下来后没多久就夭折了。徐金兰在家里排行老三,从小体弱多病,家里人照顾的很,嫁给杨秋梨之前,她一直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即使是嫁给杨秋犁之后,她也并不怎么做事,更不用说是去工作了,因为她连初中都没毕业,大字也不认识几个,她并不是不知道知识能改变一个人命运这个道理,只是她也无能为力,那样的年代,无能为力的又何止语堂父母两个呢!高中毕业都已经是相当当的了,那时候大部分的中国家庭都处于这种状况当中。
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夭折后,徐金兰一直很悲伤,没多久就病了,杨秋犁知道她那是心病,于是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当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来到他们的身边的时候,杨秋犁也正式丢了工作,从那之后,他们的好日子算是到了尽头了。
在语堂的记忆里,从他懂事那会起,他们家就很贫穷了,家里永远都只有两盘菜:一盘连盘子都没换过的咸鱼,一盘叠了不知道多少餐的咸菜。
父母成天成天的在外面出海,早出晚归,他经常做梦,梦到小船翻了,他看到小船倾覆之前在大海的浪潮中颠簸晃动,担惊受怕但却无力,她试图努力的喊叫,但却发不出声来,只是没有声音的哭到抽搐,船终于沉入大海,父母就再也没回到家里来,莫名其妙的担心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有的,害怕、恐惧是从小掩埋在心底的阴影。
语堂和语琪兄弟两个经常提着麻袋去山上捡松树的叶子回家当柴火。
家里没菜了,就一起去渔民晒咸鱼的石头滩下的草丛里捡那些丢弃在那里的咸鱼回家。
夏天天气干旱,近里的水井没水了,就一起抬着桶去很远的山沟沟里抬水回家或者两人轮流着去挑水。
父亲杨秋犁患病躺在医院,哥哥语琪上初中那年,家里因为交不起语琪八十五块钱的学费,母亲徐金兰放下尊严从早上五点起床挨家挨户去借钱,因为借不到钱,一个人躲在那个小房间里哭泣,就在村里人都认为这个家从此倒塌,不再有任何希望而不愿伸出援助之手时,看到此情此景的语堂在自己幼下的心里狠下决心,长大后,他的人生绝不再去有求任何人,也绝不会让母亲再一次面临这样的痛苦绝望。
语堂知道并明白,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是没有多少能力负担得起两个孩子的教育,所以他沉默了。
这样的日子,语堂希望它能快点结束,他知道也许从一开始,在父母的心里就已经决定努力培育哥哥语琪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愧于语琪,如果不是因为私心而生下语堂的话,那语琪现在的日子应该过的很逍遥。
语堂不知道哥哥语琪是怎么想的,或许在他心里,应该也有埋怨吧!他在语琪的心里应该就是那个害人精,如果不是因为他,爸爸妈妈以及语琪现在的生活都可以过的很好,只是他这个时候应该忘了,他是他的亲弟弟,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无法割舍的亲情。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语堂懂得并理解之后,他便决定守护他那辛劳的父母。
应该是改革开放起到了真正的效用,他们家的境况开始一点点好起来。
在语堂八岁那年,他也如愿的上了小学。
语堂觉得自己能读到大学毕业,这跟全国的形势和父母思想的转变分不开的,但语堂出国留学那年,台海市还没有铁路通过,那是市里百姓的一大憾事,不过在语堂回国的那年,就听说台海已经插上一面旗子作为一个停靠点在建造铁路了。这事让台海市民欢呼了好长一段时间。
而三特村连带边上那一大片的滩涂以及周边未经开发的边边角角的更小的村落全部被纳入了开发的行列,并已着手开发,新城那大大的宏伟规划蓝图早已先行一步立在了那仍是一片荒芜的开发版图上,成为三山人民瞩目的中心。
大家都热热闹闹的看着这个能让三山人民骄傲和期待的新城市拔地而起。
大学毕业回到家那年,语堂在安排完家里的一切之后本想继续出国深造的,但茜的出现打乱了他已经安排好的一切。
想到再一次出去之后,无论摆在自己面前是多么繁华精彩的选择,他都要回来的,坚定的信念便又开始了动摇。
当然,语堂一直在想,他留在家里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嫂子王庆铃的话以及母亲那企盼的眼神。
之后的几年,语堂只知道杨秋犁和徐金兰一直很后悔,他们觉得语堂就是那种知恩不图报的白眼狼,把他从国外叫回中国,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觉得是没有任何私心的,纯粹是为着语堂着想,而语堂无法理解他们的这份苦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节
三特村已经确定开发了,作为牺牲村里人今后维持生计的代价,补贴自然不会少,而每家每户只要还有一个儿子户口在家里,就能分得一间地基,而照目前这发展势头来看,地基的价值番个一两倍也是不无可能的,而让杨秋犁忧心的就是现在他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因为读大学的缘故把户口迁了出去,语琪的户口也是大学一毕业就迁到单位里去了,他的用工性质并不合国家下达的政策适宜把户口迁回三特村,如果把户口从单位里迁出也同样意味着语琪正式失业。
杨秋梨甚至为着这个事情找过很多关系,但都没什么效用,他们权衡再三之后,终于放弃了让语琪把户口迁回三特村的打算。
那时候,语堂刚好大学即将毕业,杨家两老就把心思放在了语堂的身上,努力说服语堂把户口迁回家里来,而那时候的语堂心里已经有了另外的打算,他并不是很愿意自己辛辛苦苦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又要回三特村去做个农民。
杨家两老跟他提起这个事情的时候,语堂一直很忧郁,他不想让父母伤心失望,毕竟他们家祖祖辈辈在那块土地上已经生活了许多年,好不容易就要能享受到这个地方的发展所带来的丰盛果实,他们家却没有一个人接手,但语堂又希望能遵照自己心里所想的那样过自己的生活。
这多好啊!语堂,只要你愿意回来这边,你大学一毕业就将可以在这个年轻的城市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杨秋梨说,你看,你以前的预测是多么的正确,你说照三特村的地理位置来看将来肯定是要发展起来的,你再看看,现在政府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