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贵很感动,却还是去县城里花银子找人写了一张借据。
接下来,艾贵就准备好节省下的粮食吹吹打打的去迎娶宋家女。
谁知走到半路,突然听说宋家女夏天的时候就被人花三十两银子买下,转而又送给了延安府的艾同知当小妾。
艾贵又想到,艾同知跟自己是同辈,他娶了我老婆,那也和我娶了差不多。
迎亲队伍就这样在半路散了。
就这样,艾贵的儿子终究没有读上书,艾贵终究也没有生出儿子。
第二天,收税的小吏又来了。
小吏让艾贵交税。
艾贵争辩说自己已经交过税了。
小吏却不答应,说那是艾举人交的,和你艾贵有什么关系。要么就把税票拿出来看看。
艾贵害怕小吏,只得又去寻艾举人帮忙。
艾举人将艾贵请进来,语重心长的说。
“艾贵啊,你上次欠的银子还没还呢。”
艾贵却希望艾举人能帮帮自己,收拾下收税的小吏。
艾举人自然不会帮艾贵这个忙,却说可以再借给艾贵几两银子。
但是这次要拿艾贵家的十六亩地抵押,限期三年归还。
艾贵想着三年还能还不清几两银子嘛,又仔细的看了看艾举人写的借据,这个三字他还是认识的。他很感激艾举人,觉得自己这样检查显的很不大气。
艾贵不会写字,艾举人就让艾贵在借据上画了一个圆圈。
艾贵觉得艾举人的字很好看,自己画的圈却不够圆
艾贵交了小吏的税,亲手接过税票,这才安心的睡了起来。
冬去春来,又到了艾贵上田的日子。
这次他又在门口碰到了艾举人家的门房。
“艾贵,你欠的钱该还了。”
“什么钱。”
“你两次从艾举人家借银子你忘啦,一次是四两,另一次也是四两。一共是八两银子。”
“我当然记得,不是说三年归还的嘛。”
“什么三年,是三个月。”
艾贵不信,就要看借条。
门房不让他看,只说。
“艾贵,看在都姓艾的份子上,再给你三天时间。不还的话就拿你家的地抵债。”
艾贵觉得这是门房在骗自己,他决定去找艾举人讲讲理。
艾举人讲不讲理是不知道的,因为艾贵就没见到过艾举人。
三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艾举人的管家,门房带着十几个家丁就要过来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