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西汉公元前多少年 > 第68章 淮南王刘长之死(第1页)

第68章 淮南王刘长之死(第1页)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輂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汉文帝刘恒即位以来,面临的最大威胁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内部擅权的开国功侯和外部实力强大且蠢蠢欲动的诸侯王。在解决这两大集团的威胁时,鉴于内外威胁不同,刘恒选择了稳住外部、解决内部。

历经数年时间,随着陈平、灌婴等功勋老臣的去世和周勃的屡遭打压,再加上彻侯已经各归封地,功勋集团的威胁大为削弱,刘恒对于朝政的掌控已经极为牢固。

然而,还不等汉文帝喘一口气,便又迎来了匈奴的入侵和济北王刘兴居的反叛。尤其是刘兴居的反叛,让汉文帝意识到,削弱地方诸侯王权力已经势在必行,毕竟想要全力对付匈奴,就必须确保国家的稳定。只不过,由于丞相灌婴的去世引发的朝廷人事变动,以及彻侯集团的短暂反扑,才让汉文帝不得不将诸侯王的问题向后推迟。

时间一晃,来到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在朝局重新稳定下来后,汉文帝终于决定动手了,凝视着地图的一块区域,汉文帝沉声说道,“是时候让这颗棋子发挥作用了”。顺着刘恒的目光看过去,他所凝视的正是淮南王刘长的封地。

淮南王刘长在吕后执政时期,作为吕后养子的他便已经开始目无法纪,养成了骄横不逊的性子,吕氏覆灭、文帝即位之后,由于处境过于尴尬,刘长这才有所收敛。然而,由于汉文帝出于政治目的对诸侯王的容忍和拉拢,尤其是在击杀审食其事件中文帝刘恒放任的态度,让淮南王刘长再度骄纵起来,自京城返回封地后,愈加放肆、无法无天。

刘长的日益骄纵,引起了大量朝臣的不满,纷纷上书弹劾,然而汉文帝却选择了置之不理,袁盎于是劝谏文帝说,“诸侯王太过骄横霸道,迟早要生出祸乱,或可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汉文帝仍然不予理会,汉文帝的有意放纵,使得淮南王刘长更加肆无忌惮。

汉朝规定,诸侯王虽然有在封国内自行册封官员的权力,但包括丞相在内的两千石以上官员却必须由朝廷任命,然而刘长为了摆脱束缚,不仅在自己封国内废除了汉朝的律法,以残酷手段惩处臣民,而且驱逐了封国内朝廷设置的官员,上书要求自己任命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官员。朝臣们弹劾于他,他直接撂挑子,表示自己不做诸侯王了,要去真定给母亲守陵。

到了后来,刘长更是在出行时擅用皇帝的仪仗警卫规格,甚至还使用了皇帝专用的文书称谓,僭越使用天子礼仪,就连在上书皇帝刘恒,也多有桀骜不驯之言。这在古代皇权社会,已经与谋反无异。

对于刘长的胡作非为,大臣们早已忍无可忍,然而刘恒却始终无动于衷,甚至在朝臣们已经表示强烈愤慨的情况下,汉文帝仍表示自己不愿亲自下诏责备弟弟,为了平复朝臣的愤懑,刘恒也只是让时任将军的舅舅薄昭写信给刘长,加以规劝。

薄昭作为国舅,乃是汉文帝极为信任的外戚大臣,他自然明白汉文帝的意思,因此在信中写道,“皇帝刚刚即位时,便将淮南境内的侯邑改封到了别处,使得大王多获得了三个县的封地。大王以前从未见过皇帝,第一次入京朝见,还没有叙完兄弟之情,就杀了彻侯,皇帝没有追究便予以了赦免。大王驱逐了朝廷设置的官吏,请求自己册立丞相等官员,此举虽然违背法令,但皇帝还是同意了。大王本应该遵从法令、忠于职守,以报答皇帝对您的厚爱,然而您现在却口出狂言、为所欲为,以致全天下人都对您满怀怨言,这可不是明智之举啊。

大王封地千里、统治万民,这本是高帝对您的恩德。高帝风餐露宿、风雨无阻,冒着雨箭飞石、野战攻城,身受重伤才为子孙后代开创了千秋大业,这是多么艰难危险啊。大王您不考虑祖先的创业艰难,时常反省警惕、修身正行,回报先辈的大恩大德,反而想要放弃封国当平民百姓。

况且,贪图出让国土的美名,废弃了先帝的大业,这是不孝。父辈打下江山,子辈不能坚守,这是不贤。不去守长陵,而要去真定,把母亲放在父亲之前,这是不义。多次违抗皇上的命令,这是不顺。为名节守母坟以示高于兄长一筹,这是无礼。臣子有罪,重则问斩,轻则肉刑,这是不仁。把当百姓看得很重,而视王侯之位低下,这是不智。不努力学习钻研大道,而凭感情冲动恣意妄为,这是不祥。以上八点,都是危亡之路,大王您却都犯了。抛弃国王之位,展露专诸、孟贲的匹夫之勇,常常出入于危亡之路,依我看来,高祖皇帝的香火就在你这里继承不下去了,请大王想清楚。

过去周王杀死管叔、流放蔡叔,来安定周朝;齐桓公杀死公子纠回到齐国,齐国得以强大;秦始皇杀死两个弟弟,将母亲迁到雍地,用以安定秦国;顷王刘仲在匈奴攻代地时逃离,高帝剥夺了他的封国,以便执行国法;济北王兴居举兵反叛,皇帝杀了他,以稳定汉室江山。可见从古至今的君王为了国家安定都不会顾及亲情,大王反而想要凭借兄弟关系指望皇帝宽宏大量,这怎么可能?大王若不改正错误,等到朝廷将大王关押起来问罪,您又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您应该痛改前非,向皇帝上书谢罪,皇帝听了一定会高兴的。皇帝高兴了,诸侯王才能免罪,上下和睦,天下才会太平。还请大王接受我的建议。”

薄昭的这封谏信,看似在劝说刘长改邪归正,然而考虑到刘长本就乖戾的性格,再加上刘长自身本就多有不法之事,实际上这封信非但起不到规劝的目的,反而很容易刺激刘长铤而走险。

汉文帝六年(前174年)的一天,突然有官员上书朝廷,告发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阴谋造反,且与淮南王刘长有勾结。

对淮南王刘长早已不满的大臣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要求朝廷出兵予以剿灭,将刘长捉拿京城问罪。汉文帝刘恒却仍然摆出一副仁君模样,表示不愿大动干戈,只是派使者召淮南王刘长入京。

淮南王刘长抵京后,汉文帝命丞相张苍、廷尉等官员审问刘长。不久后,负责查案的丞相张苍、典客冯敬、代行御史大夫事务的宗正逸、廷尉贺、备盗贼中尉福等人联名上书,“淮南王刘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为黄屋盖乘舆,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不用汉法。擅自任用官员,让郎中春任国相,网罗收纳藏匿负罪逃亡者,不仅赐给财物田宅,甚至还给这些人封侯。淮南王麾下大夫和有罪失官的开章等七十余人,伙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谋反,意欲危害宗庙社稷。他们派开章密报刘长,商议派人联络闽越和匈奴发兵响应,刘长接见开章后,两人不仅数次密谈,而且为其成家娶妻,又赐给二千石的薪俸。之后,开章派人报告大夫但,表示已经与淮南王商议妥当,国相春也派人向‘但’予以了通报。朝中官员发觉此事后,曾派长安县县尉奇等前去拘捕开章,刘长藏人不交,反而和原中尉忌杀死开章灭口,将其葬在了肥陵邑,并对办案官员谎称不知开章在哪里。

此外,我等还查明,刘长曾亲手杀死无罪者一人,命令官吏论罪杀死无辜者六人,藏匿逃亡在外的死刑犯,并抓捕无辜百姓为他们顶罪。刘长滥用私刑,给无辜者强加罪名,导致十四人被判四年以上劳役;又擅自赦免罪人,免除死罪者十八人,免除劳役四年以下者五十八人,反而先后封赏九十四个罪犯为关内侯。

前些时日,刘长身患重病,陛下派人赐赠信函、枣脯,刘长却拒绝接见使臣。住在庐江郡内的南海民造反,淮南郡的官员奉命征讨,陛下体恤淮南百姓贫苦,派使者赠予刘长布帛五千匹,命令转发给奉命出征的官兵,刘长却拒绝接受,并谎称军中无老苦者。南海人王织上书向皇帝敬献玉璧,淮南国中尉‘忌’却烧毁书信不予上奏,朝中官员传唤‘忌’论罪,刘长拒不奉令,谎称‘忌’生病。国相春请求刘长准许自己前往,刘长认为国相春这是要背叛自己投靠朝廷,遂将国相春判处死罪。

淮南王刘长罪行累累,臣等请求陛下将刘长依法治罪。”

当淮南王刘长的罪状被查明后,以丞相张苍为首,对刘长早已不满的廷尉、宗正等上百名官员联名上书,要求判处淮南王刘长“弃市”,公开处死。

在群情汹汹的情况下,汉文帝刘恒却依旧展现了自己的仁义,力排众议的下诏说,“赦免刘长死罪,废除其王位,迁往蜀郡严道邛邮,尽诛同谋者。”之后,汉文帝命人将刘长装入囚车,命令各县依次转运。

中郎将袁盎作为汉文帝的宠臣,自然知道汉文帝此举意在震慑诸侯王,收回地方大权,但却认为汉文帝的处置方式欠妥,毕竟蜀道过于难行,如果刘长死于途中,会导致汉文帝一直以来营造的仁义形象受损,因此劝谏道,“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以限制,以致陷入如此境地,如今却又突然予以严惩。淮南王本就为人刚直,如果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恐怕人们会认为陛下不能容人,反而会导致陛下背负杀弟之名,到时又该怎么办呢?”

汉文帝认为袁盎说的不无道理,遂下诏命彻侯和两千石以上的官员们共议。

对于一向重视君臣礼仪的丞相张苍等大臣来说,淮南王这种目无君王、毫无法度之人,流放已经算是仁慈了,因此再度联名上书要求汉文帝依法严惩刘长。

汉文帝则批示说,“我不忍心依法惩处淮南王,还是赦免了他的死罪,废掉他的王位吧。”

对此,张苍等大臣仍不满意,第三次上书说,“刘长犯有大死之罪,陛下不忍心依法惩治,施恩赦免,废其王位。臣等请求将刘长遣往蜀郡严道县邛崃山邮亭,令其妾媵有生养子女者随行同居,由县署为他们兴建屋舍,供给粮食、柴草、蔬菜、食盐、豆豉、炊具食具和席蓐。臣等冒死罪请求,将此事布告天下。”

汉文帝无奈,只好下诏说,“准请供给刘长每日食肉五斤,酒二斗。命令昔日受过宠幸的妃嫔十人随往蜀郡同住。其他皆准奏。”

汉文帝认为自己对刘长的处置已经算是仁义,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汉文帝虽然下令沿途各县承担转运任务,但地方官员却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真的有意从轻惩处,还是行仁义之名,有意让他死在途中,再加上淮南国大批官员被杀,而且朝廷官员皆主张严惩,地方官员也担心受到刘长的牵连。结果,在囚车前往蜀郡途中,地方官员在转运之时,根本不敢打开囚车,甚至很多地方官员连饭都不敢给刘长送。

囚车行至雍县时,因见到囚车中毫无动静,雍县县令这才大着胆子命人打开囚车,结果发现刘长已经身死,连忙将消息上报汉文帝。

汉文帝也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连忙找来袁盎商议,“我没有采纳你的劝告,结果淮南王真的死了,现在如何是好。”

袁盎本就反对将刘长迁往蜀郡,曾因此多次与张苍当廷争执,本就有些睚眦必报的他,面对汉文帝的询问,当即便说道,“只要斩了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

汉文帝对于袁盎的性格心知肚明,知道这是他怨恨张苍等人的原因,因此并未采纳,但也认为必须有人该为刘长之死负责,于是命令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围拷问沿途各县转运的官员,凡是不与开封进食者,一律弃市问斩。同时下诏按照彻侯的礼仪将淮南王刘长安葬在了雍县,并安置三十户人家为其守冢祭祀。

汉文帝虽然有利用惩处淮南王刘长震慑各地诸侯的想法,但却从未想过置其于死地,刘长之死可以说完全就是一场意外。

然而,由于刘长谋反事件太过蹊跷,再加上汉文帝即位以来的收权之举,以致民间有不少人都联想到了战国时期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认为刘长谋反乃至身死都是汉文帝有意为之,更有甚者认为汉文帝就是为了将淮南国封地收归朝廷,这才有意纵容刘长犯罪,待其铸成大错后,再以仁义之名赦免其死罪,将其发配边地处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