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每天白天去山里挖些草药,顺便带些蘑菇回来,运气好的时候还会带回来野物,蓉娘就为孩子们做了,一连会吃上好几天。
蓉娘待身子好些的时候,就让二牛领着她去找常嫂子。常嫂子乐于助人,特别对于蓉娘的手艺是备受赞赏,一听说要找绣活儿,就到处给蓉娘找活计。
这不几天蓉娘就接了好几个花样儿。之前因为蓉娘的牡丹被面,很多人还是很乐意她做出的活计的。
这边的苏攸禾也不闲着,每天非要让大牛带着她去山里逛。大牛迫于无奈,便每天都陪着她上山,虽说阿禾人小,却总是会很好的照顾她自己。大牛也就没说什么。不过,大牛每次都会带上背篓,拾些柴火,或者摘些野菜,这样子也好回家有个交代,不至于家里人挨饿。
这种日子就这样维持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苏攸禾的计划渐渐成熟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神奇的林地。
那是在大牛家不远处的一个山沟里面。一次大牛为了在一个缓坡上摘一支人参,不小心给顺着厚厚的苔藓给跌到了坡下。当时吓得苏攸禾心脏几乎跳出来。
还好,在半中间的时候坡边伸出来的结实的青松树枝给挡了住了,这才没受重伤,只是胳膊,腿部和腰际间擦伤了一些。苏攸禾跑过去的时候,却发现了深坡之下的另一番天地。
红红绿绿,夹杂着一片子的黄灿灿的花朵,正在寒风中招摇飘摆。
当苏攸禾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还是不太确信的,使劲的揉了揉眼睛,试图确定这是真的。
事实证明,当苏攸禾睁开眼睛的时候,眼前的东西并没有消失。
苏攸禾心中的惊喜正在酝酿着无比的澎湃。拉住正在拍身上土的大牛直奔那片山林。
这地方看起来近,却跑起来得一阵子。
直到苏攸禾气喘吁吁的站在那里的时候,脑袋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收获给震住了。
黄灿灿的菊花,粉嫩的梅花,高高在上的四季橘,红艳艳的一品红,长长尖尖满身是刺的仙人掌。地面上竟然还长了绿油油的蜈蚣草,甚至有药用价值极好的文竹。向前走,那菊花竟然又成了黄油油的油菜花了。
看到油菜花,苏攸禾一下子呆愣住了。这些分明就不是这个季节的该生长的植物。
如今已是快十二月份的季节了,为何会有这种植物生长呢?苏攸禾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发现这块占地一亩多的地方,苏攸禾的内心还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着。
不管什么原因,这些活生生的东西,还是给了苏攸禾一些抑制不住的惊喜。
苏攸禾在这片山林中从头转到尾,又转了回去,这才安下心来。这个地方还没有被人发现。
虽说有个坡,可是那坡比较陡,看起来缓,实际上却是一个天然的屏障,没人会下到下面,去看坡下有什么东西。如果不是这次大牛的一不小心,恐怕这么神奇的地方不知道被埋没多少年了。
苏攸禾摘了几颗油菜花,将花心放在手里搓了搓,里面还是绿绿的种子,便打算让其再长上一阵子。
只是让大牛摘了些文竹回去,其余的都暂时没动。这又叮嘱大牛不得给别人说这个神奇地方的事情,待大牛发了誓。两人这才兴奋的回去了。
大牛虽不知道为何阿禾不让说出去,但是看到阿禾妹妹认真的样子,还是情不自禁的答应了。
一连几天,苏攸禾都在兴奋之中,某天,趁着所有的人都不在的时候,便将早已经长成土豆重新培育了几株的土豆苗连根放在碗里,洒了些水,才拿到了那块神奇的一亩地里。
找了一块边缘的不易被发现的地方小心翼翼的埋下去。
似乎时间带了箭,油菜籽很快就变成了坚硬的颗粒,而苏攸禾移植的几颗土豆苗也长势甚好。这给了苏攸禾巨大的动力。
很快的便和大牛哥收了油菜籽,为了让油菜花可以继续生长,苏攸禾提前留了一部分让油菜籽当种子,以便来年再用。
苏攸禾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压榨油菜籽了。
而蓉娘也按照苏攸禾在书上看到的方法,坚持将文竹炖煮之后,喝文竹汁水。当然了,苏攸禾并不是在书上看到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的。这可是外婆教的方法。为了搪塞,只得说是大牛哥看到的方法,大牛也糊里糊涂的就这么应承下了。后来见有效果,也就没说出来。
不过,为了这种事情,苏攸禾假装闲暇的时候,让母亲教些早就认识的字,因为识的快,蓉娘倒是教的也多,可是大牛二牛以及小猫就不行了,每天可以认识一两个字就很不错了。
苏攸禾也以后有了借口,就说在书上看到的。蓉娘虽说识字,可是因为急着赶绣活,也没有时间去追根究底。只是空闲的时间给四个孩子教些字。
这天,苏攸禾便和大牛很快的就收好了菜籽油回家了。而这脱贫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压榨菜籽油。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压榨菜油(上)
当两人回到屋里的时候,蓉娘刚巧赶好了了一幅鸳鸯枕套。正让二牛带给常嫂,好早些给顾主。刚巧出了门口,却见阿禾和大牛拿了不认识的植物回来,便停住了脚步问道:“你们拿的这是什么东西?”
苏攸禾深怕大牛说错了话,忘记了刚刚自己在路上叮嘱的,便抢先回道:“娘亲啊,这是大牛哥和我去山里找捡柴火的时候看见的,便采摘了回来。”
“要这个干什么?还不如多拾些柴火回来。”蓉娘不解道。
“哎呀,娘亲,我和大牛哥已经拾了好多柴火了,家里的后院还有好多啦,也不急于这一时的。”苏攸禾撒娇道,说着便使了眼色让大牛将油菜赶紧放下。蓉娘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便要转身回去做绣活。这石材早早就为竹屋加固了棚顶,又在蓉娘的强烈要求下为她们娘俩单独做了一个小小的灶房。
算起来这吃饭早已经分开吃了。只是有些东西还是混合着使用,比如猪油,碗筷什么的。而蓉娘嫌这有些麻烦,便给了石材做绣活的铜板,以报答他的收留之恩。
石材见状死活不要,可是推脱不掉之后,最终还是收下了,只是第一次汪郎中开的八十文钱至今没凑够的。
这男女授受不亲,那次生病的时候,蓉娘听几个孩子说是石材抱自己进了竹屋就不停的脸红,好一阵子都不敢看他,幸亏这做好了灶房,自己也有了点收入,便在石材的一再推脱下以给孩子们做饭为报恩了。这到底说白了,两个灶房,却还是六口人坐在一起吃饭的。
而桃源村里最近因为猪价的上涨,大牛家里已经好久没有猪油了,这不,最近炒菜几乎都是之前剩余的星点猪油抄了之后,晾凉了,再掺杂了好些水,放在一个小坛子里面,每次炒菜的时候用上一丁点,其实根本就已经没有什么猪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