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个古代败家子的电视剧 > 第261章 天命大明风云际会(第1页)

第261章 天命大明风云际会(第1页)

朱厚照的话语中,情绪如同潮水般涌动,不禁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激荡。

这两日的磨砺,仿佛是一把锋利的剑,在他心湖中划出了一道道璀璨的波纹,让他整个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他,怀揣着壮志凌云的梦想,从幼时便研习兵法,操练弓马,这一切无不昭示着他的雄心壮志。

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缺乏坚韧意志的人,怎能日复一日地坚持在这枯燥的修炼之路?

真正的兵法,远非三十六计那样简单易懂。一个在沙场上挥斥方遒的将领,必定是洞悉一切,心细如发的人。

他得了解每一位士兵,掌握每一寸土地,洞察天时地利,还要精打细算,确保每一口粮,每一刻援军的到来。

这都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枯燥乏味,却至关重要。那些把战争比作过家家、纸上谈兵的人,实在是对这片血与火的土地缺乏最起码的敬畏。

真正的战争,是将军们驾驭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雄师,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心中计算着无数种变局。

战场如棋局,瞬息万变,前一秒的烽火,可能与下一秒的平静判若云泥。这就要求将军拥有超凡的战场掌控力,他是双方军队的知己,是山川河流的通晓者,能精确预判伏击的可能,选择合适的驻军之地,精准计算援军的到来时间,还能随时调遣手中的预备队。

这些,都是无声的知识,却至关重要。

朱厚照,这位大明帝国的明日之星,已经在历史的舞台上证明了他是位无与伦比的将军。

而当他真正体会到这一切,他的眼神中闪烁着泪光,带着一丝愧疚,凝重地回忆起这两日的经历。

“连杨师傅这样的英才,本应是大明未来的支柱,可他却对耕作一无所知,对农人的疾苦视而不见,却还在高谈仁政,拍手称快。这些日子,我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冷漠,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杨师傅们啊,你们对得起那些辛勤耕作的百姓吗?”

他的面容染上了一抹愧疚之色。

“我……也对不起那些在田间劳作、缴纳赋税的农人们啊。他们生活困苦,而杨师傅们却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什么仁政、圣人之道,仿佛百姓的生死存亡与他们无关。我真的不明白,当百姓饿殍遍野时,他们是否还能继续高谈阔论?我虽不懂得那些深奥的大道理,但我知道,做人不能昧着良心,否则夜半醒来,心绪难平。”

“儿臣追随王先生,并非单因他那满腹经纶,实则即便愚钝如我,亦难以辨识其学问深浅。然而,王先生独树一帜,他不仅口谈仁政,更躬身践行,俯首耕田。世间大儒,父皇亦曾择贤臣伴我左右,然独王先生一人,映入我眼帘,印入我心田。因此,我愿与他同行,哪怕道路坎坷,双手磨砺成茧,双足泡起水泡,乃至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我也心甘情愿。”

突然,朱厚照跪地,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起初,或许是少年意气,不愿低头,但话锋一转,竟触动了自己的心弦。两日的劳作,如同一扇窗,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方才惊觉,我并非仅仅是皇子,我肩上担着的是天下的重担。

看着那些辛勤的农人,我亲自体验他们的生活,我受的苦越多,心中就越感到沉重,越觉得气喘吁吁,这时我才真正明白,原来……我这个太子,责任重大。

朱厚照眼中含泪,语气坚定地说道:

“我今后仍将前往西山,向王先生学习。纵使父皇责怪,我也无怨无悔。我早已习惯了挨打,但我不愿再空谈仁政,困于书屋,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我坚信,相比书本,还有更多我能够亲身实践的事。正如王先生所言,若不从小事做起,却满口仁义道德,追求大治之世,那岂不是南辕北辙?请父皇……责罚!”

此言一出,林蒙几乎要拍案叫绝。

王守仁的教诲,果然非同凡响,林蒙内心由衷地敬佩。

暖阁内,一片沉静。

最感震惊的莫过于王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