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曹操秘爱中字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再来说说北部战事。

卢植到达冀州后,利用自己的名望,大量招募兵马,壮大力量。在这次招募活动中,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他们是卢老师的两个学生:公孙瓒和刘备。他俩不是一块儿来的,但都不是只身前来,还带着不少人,其中公孙瓒带的人里,一定有一个叫赵云,刘备带的人里,有两个人分别叫关羽和张飞。

关于他们的故事先按下不讲。先说卢将军的对手张角兄弟,几仗下来,张角兄弟渐渐不支,退到了广宗。卢植在广宗城外修堡垒、挖壕堑、造云梯,准备攻城。正要一举攻下广宗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卢植被解职。

朝廷往前线派来了一个人,名叫左丰,是个宦官,他来的目的说是慰问,实际上是监军,毕竟灵帝刘宏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们还不完全相信。这个左丰打仗是外行,搞钱却是老手,他依照惯例向卢植暗示给自己行贿,但几天过去了,卢将军那边丝毫不见表示,左丰于是很生气地回去了。

宦官向前线的将领索贿,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打仗得花钱,战争预算的制定和拨付掌握在宦官手里,如果不打点好这帮贪官,什么事都干不成。当年猛如“凉州三明”之一的段深知其厉害,刻意巴结宦官。

但卢植不是段,他本质上是个学士,打从心底里看不起这些宦官。卢植以为,到了现在这种时候,灵帝不应该再偏信这些宦官了。他也不相信宦官们会选择这个时候找事,所以没有理左丰的茬儿,继续做攻城的准备。

但是卢将军错了,坏人做坏事是不分时候的。左丰回去向灵帝报告前线战况,添油加醋说卢植消极怠工,故意不出战,是想邀功。灵帝大怒,给卢植派来了一辆囚车,临阵逮捕主将,押回京师问罪。

接任卢植的人名叫董卓。这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里是第一次说他的事。董卓长期在羌汉杂居的凉州一带长大,先后追随“凉州三明”之中的张奂、皇甫规与羌人作战,因为很会打仗,被提拔为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朝廷下诏调董卓前来冀州,指挥前线作战。灵帝重新设了个东中郎将给他,因为是卢植的职务此刻还没有免除。

说实话,论打仗董卓是那个时代一流的猛人,但此君长期与羌人作战,善长骑兵野战,属于速度型和力量型选手,拉到河网密布的冀州大平原上一试,居然找不到感觉。他多次想找张角的主力决战,但总也找不着。灵帝等急了,因为左丰告诉他的是,董卓只需一顿饭的功夫就能拿下张角。卢植怯战,怎么换了个够狠的角色,一样没有效果?

这反而救了卢植一命。他被押到京师本来要受到严惩,但由于董卓军事上的失败,从反面印证了当初他稳扎稳打策略的正确,于是他仅受到免官的处罚。

董卓眼看拿不下张角,干脆向灵帝上书,说自己无能,然后向天子推荐了一个人代替自己,这个人就是正在东郡一带清剿黄巾军的皇甫嵩。

董卓是皇甫规的老部下,自己学艺不精,只好把老首长的侄子请出来。这样皇甫嵩就接替董卓指挥对张角的战斗。

这一年对皇甫嵩来说实在是个人事业的颠峰,而且他运气也好得不行。接替董卓以后,还没等他拉开阵式,这场战斗就结束了。因为对方的主帅、太平道大贤良师、黄巾军天公将军张角不幸病故。

张角突然去世给黄巾军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两个弟弟张梁、张宝继续统领黄巾军主力。在皇甫嵩指挥下,朝廷军队在广宗这个地方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张梁、张宝先后被杀。张角虽然死了,皇甫嵩仍然撬开棺材,戮尸、斩首,将张氏三兄弟的人头传送京师。

到这一年底,朝廷军队在各个方向都传来捷报,各种战利品以及砍下来的人头不断运到洛阳。灵帝下诏将乱军的人头集中起来,上面盖上土,居然像小山那样高,被称为“京观”。

本次平叛功劳最大的当数皇甫嵩,灵帝下诏封皇甫将军为槐里侯,拜为左将军,由准将升为中将,同时兼任冀州牧。朱俊也升为右将军。

凡参与平乱的都有不同的奖赏,骑兵独立师师长(骑都尉)曹操因为配合皇甫嵩作战有功,被任命为济南国相。

好了,一切太平了,张角兄弟死了,人头带回来了,各地的黄巾军都被镇压下去了,尽管还有一些地方有黄巾余部在活动,但已经成不了气候。灵帝想,该喘口气了,这一年真紧张得要死。

光和七年(184年)十二月,灵帝下诏改元为中平,寓意天下经过一场大乱开始走向安宁和平。

但如果他能未卜先知,他的心情一定会更沉重,因为这才是风暴的开始。

【六、群雄初亮相】

在这场平息黄巾军的战役中,还有几个人崭露出头角,引人瞩目,换句隆重点的说法,就是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实,这几位算来也都是大家的老熟人了。

一位是王允,字子师,太原郡祁县人,他很早就表现出异人之处。著名党人郭泰曾经“奇之”,称他为“王佐才也”。史书上说他“少好大节,有志于立功,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跟青年曹操很相像,是文武兼修并在内心断定天下一定会大乱的人。

黄巾起义前,王允担任侍御史,负责监察方面的工作。这时朝廷抽调一部分中央干部到地方任刺史、太守,充实地方实力,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到任后,王允很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先后引进了两个名士,一个是颖川的荀爽,即“荀氏八龙”之一,是荀的叔父;另一个是孔圣人的后代孔融。皇甫嵩、朱竣与曹操在颖川郡与黄巾军交战,颖川郡是王允的地盘,他给予充分合作,给中央军搞后勤,同时组织地方武装作战。

在一次打扫战场时,王允从黄巾军那里发现了中常侍张让的宾客与黄巾军暗中相通的书信,立即呈报给灵帝,张让吓得半死。可奇怪的是,灵帝除了痛骂张让一顿外,并没有再作深究。张让“怀协忿怨”,捏造了一个罪名诬告王允。中平二年(185年)王允下狱,差点没了命,幸亏大将军何进出手相救,才保住一条命。王允随后隐居了一段时间,接着到何进手下任职。

中平元年从中央下派到地方的干部里还有一个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以不羁闻于县中”,他的父亲做过县长,但很早就死了。十四岁的时候,由于缺少管教,陶谦整天骑着根竹棍满街跑(乘竹马而戏),但是有人却看好他,这个人是同郡的甘公,以前担任过仓梧郡太守。甘太守甚至想把女儿许配给陶谦,遭到了甘夫人的强烈反对。

甘太守不以为然,非把女儿许给陶谦不可,最后陶谦成了甘家的女婿。甘太守没有看走眼,陶谦后来被举为茂才,担任县令,又做了幽州剌史。名将张温主持西羌战事的时候,把陶谦调过来担任参谋(参军事)。

黄巾起义暴发时,陶谦还在张温那里当参谋,后来转任徐州剌史。与王允不同,陶谦担任徐州刺史可能是他要求或者积极活动的结果,因为他与上司张温正在闹别扭,急于走人。

张温对陶谦很不错(接遇甚厚),但陶谦偏偏看不上这个上司。一次军中宴会,张司令让陶参谋负责行酒,就是当酒司令,这位陶参谋还真当事儿,真以为自己是司令了,借着酒劲儿把张温侮辱了一番。

张温脾气再好,这下子也受不了,一怒之下给陶谦判了个流放边疆(徙谦于边)。刚打发走陶谦,张温的怒气就消了些,有人又从中相劝,张温于是下令将陶谦追回。按说陶谦该吸取教训了,但他见到张温的时候,仍然把头抬得高高的,一副誓不低头的样子。

好在张温没有再发火,只是笑着说:“恭祖,你是不是得了痴病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