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北京深秋温度 > 第22部分(第2页)

第22部分(第2页)

当晚,云芳已经和肖华挑明了说:“最迟必须等元旦过完就回家。”

这已经是云芳能做出的最大的让步。

第二天,小朱和阿威来店里了,他们还是不依不饶地劝诫肖华“好好合作”。

可肖华的态度依然坚决,身影也纹丝不动。

眼见拿不动肖华,他们只能退一步,让肖华来教他们操作。

肖华只讲了理论的操作,并不上手。

从那以后,任何和违法有关的事情,肖华都和云芳站在一致的阵营里了。

店里的生意不仅冷清,而且是死气沉沉的。整个珠宝城都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而在这样死寂的氛围之中,任何能生财的渠道都成了焦点,而能生财的人,都成了明星。

教授就是这些明星中最耀眼的一个。

有人凭借自己的嘴巴赚钱,有人凭借自己的手赚钱,而教授凭借的是一个强大的大脑,一个装着中国股市两千多支股票起起伏伏的大脑。

大哥跟着教授炒股不到一年的时间,投进去二十万,竟然赚了两倍的钱,这可比这个不景气的行业强太多。

每个跟教授讨教的人,都忘不了教授的忠告:“入市需谨慎!”

股市不是谁想玩儿都能玩儿的起的。

教授可从来不把股市当做玩玩的对象,他作为一个有十几年股市经验的老股民,他经历了中国股市的起起伏伏,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舵手。

炒股票要耐得住性子,要瞅的准趋势,要抓得住时机。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扥。

可就是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股民,他从来没放松过学习。股市的知识是千变万化,更新迭代最快的,谁能号准了它的脉,谁就能挣大钱。

可对于一个六十几岁的老人来说,他不知道股市和时事政治、国家政策、经济状况有什么关系,他只知道他对股市的掌握,全部来自于他系统的知识根基和经历了熊市和牛市的考验。

教授说:“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摸爬打滚中走出路来的。”在股市里,他同样也栽了不少跟头,可他却从来没有倒下。

每天云芳从从教授店门前经过的时候,看着教授那个之后四五平米的小店,带着一副老花镜,拿着笔认真做笔记和功课。她知道他的今日的成功都来自于他的付出。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孤独的,成功的路上没有真正的伴侣。

教授只是一个识几个大字的乡下农民,他能从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走向北京这个大都市,他付出的艰辛是大家无法想象的。可如今他能扎根皇城脚下,他为自己当初从山里走出来的选择感到骄傲。他常常和肖华说:“小伙子,选择远比决定更重要,年轻人任何时候要有自己的决断。”

是啊,决定不过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选择,而选择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找方向,它往往更考验一个人的眼光和智慧。

而教授就是不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了选择,之后又做了决定。

一个农民在股市的血雨腥风中能独立一席之地,无愧于“教授”的称呼。对于教授为什么叫教授这个问题,云芳一开始好奇,问了教授。教授说:“也许大家觉得我能在股市里像只小强一样活着,而且越活越有滋味儿,所以给我安了这个头衔吧。”

说真的,云芳非常喜欢这样的回答。没有过谦的虚假,也没有自傲的浮夸,实实在在,却又是充满智慧。

肖华和教授的交流中,渐渐对股市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他惊奇于这个曾经让他同赌博联系在一起的领域,从前对这个埋藏着巨大的风险和诱惑的领域,他一直都是退避三舍。可一个多月的接触中,肖华渐渐对股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不厌其烦地学习股市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会看K线图,慢慢地学会分析每支股票的情况,也开始更加关注国家的政策动向和整体经济情况。

教授从来不劝任何人入股,可这次他破了自己立下的规矩,他劝了肖华入股。

“小伙子,我说真的,现在的整个经济情况你也看到了,大家能关店能缩减规模的都尽量缩减了,如果你打算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冒险,恐怕你也只能是血本无归。你自己手头没本钱,如果你一味地贷款,到时候每个月入不敷出,不仅仅一家人全为银行打工,恐怕还得搭上家里的全部存款。我以前和你一样,从小地方出来,我知道你们现在的心情。有时候看着你们整天在这儿浪费时间看人脸色,我真为你们难受。如果你们再这样坚持下去,耽误的不是别人,肯定是你们自己啊!小伙子,你有那么高的学历,人又很机灵,为什么不尝试着去大公司试试呢?像现在这样的小打小闹的工作,只能是一个跑腿的,永远当不了英雄。这不是你该待着的地方。如果你实在不想给人打工,真想自己当老板,那你不妨可以试着炒股。我说实话,我炒股那么多年了,我真的没遇上一个像你这么冷静的独行者,你就是为股市而生的天才!”

作者有话要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