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康巴赫蜂窝锅到底有没有涂层 > 第13部分(第2页)

第13部分(第2页)

买阿訇一番关切的问话,更加勾起了郑云龙的心酸,他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家里还有什么亲人吗?”

“奶奶和舅舅,我父亲是当兵的,战死在青海,那年我五岁,听到父亲战死的消息,母亲的病情就加重了,不久就死了,母亲死后我就跟着舅舅一起过,舅舅就是小庙街清真寺的管事,我在清真寺生活近十年。”

“万能的真主,用你的慈悲拯救这个迷失的青年吧。人走到这个份上,真是不幸。”买阿訇拍拍他的肩以之安慰,“不过,你是穆斯林信徒,挺起腰来活下去,万能的真主启示我们:他创造万物,并加以精密的注定。在逆境中更应该不气馁,克服困难,转危为安。”

郑云龙跟着阿訇一道背诵“克服困难,转危为安。”十年的清真寺的生活,真主的语录在他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源源不断根植在幼小的记忆中。“我一定记住你的提醒,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拼命活下去,这是真主的训诫。”对话仿佛在真主的巧妙安排下继续着,“阿訇,康定的清真寺一定有很长的时间了吧,我满以为在康定是没有穆斯林。”

买阿訇嘿嘿嘿地笑了,下巴上抖动的银须似乎在嘲笑郑云龙的寡闻,买阿訇缓慢地伸直一条腿,若有所思地将杵在地上的拐杖轻轻地旋转,试图想借拐杖的旋转找到回顾的起点,“嗯,大概我们回回的迁徙是从明末开始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从陕、甘、青陆续迁来康定落户的回民有近四千人,最早迁来的九人是参加了李自成、张献忠的陕北义军,张献忠的人马被打散后,九个人历经苦难流落到了这里,他们是最早一批在康定安家的回回。”

“阿訇对康定回族的情况太了解了。”郑云龙讨好地恭维了一句,眼下他对这些不感兴趣。

嘿嘿,阿訇爽朗地笑了,抬头望了望天空,继续说:“年轻人,这是一种职责和义务啊!我老了,都七十多岁的人了,除了承担起阿訇的职责外,余下的时间就是探究探究回族南迁北上的历史。从唐代的贞观元年,伊朗高原的萨珊波斯人安拙汉就率五千回人入唐,尔后定居在四川茂县一带。光绪年间,朝廷在康巴布署的三十八标兵力中有三十七标兵都是回回,这些人后来在康定定居的就有三百多户,康定是汉藏交界的结合部,我们这支人数很少的回族,能带着自己的信仰并把自己的信仰场所建立在全民信佛的地方,并且在二百多年来从未同汉人、藏人发生过争执和冲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啊。”老阿訇精辟地总结着几十年来的理解,却忘记身边是一个刚来不久的后生,动情地说:“我作为一个宗教职业者,深感佛教的宽容豁达。试想,如果能在*世界建立佛教的寺庙,佛教徒能像我们一样幸存至今,就是奇迹了。”太阳跟随买阿訇的叙述划过头顶斜射在柏树上,郑云龙装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却看着阿訇的银须,买阿訇继续着谈话,“真主保佑,我们回回在川、陕、甘、青、滇这辽阔的地域进行漫长迁徙的过程中,生存之本就是勤劳和善,几次因战争迁徙留住下来的回民,在康定留住下来最初的谋生手段就是打锅魁(烙面饼)、宰杀牛羊、开牛羊肉馆,如果这些历史能记载下来,对以后生活在这里的回回也是一种交待。”

7  驮脚娃(马帮)的家园——锅庄(6)

阿訇讲述回民南迁的生存史在容纳五百人做礼拜的清真寺飘荡,偌大的清真寺和两株参天古柏聆听着,也许大殿内的拱架上用金银水写的一匣(三十册)《古兰经》正感动得流泪。原因是*信仰能在地球上地形地貌最复杂,并且远离圣城麦加如此之远的康定生根开花,这不能不说是真主的胜利,这是买阿訇最引以为豪的话题。买阿訇的话,使郑云龙感觉到把该十年吃完的粮食一顿就吃完了,他的记忆被装得太多而消化不了,但他深信,在康定生存下去是有安全感的,因为这里有上千的穆斯林兄弟。

白阿佳根本改变对玉珍的看法并使她离开缝茶作坊是在对待儿女的问题上,康定的大小锅庄主在同南来北往商人的交往中悟出文化的重要,非常注重下一代的教育,孩子们大部分都送到学堂去念书。一次无意中女儿格桑卓玛在完成家庭作业时,一道国文的造句难住了母女俩,就在女儿望着母亲想从她嘴里找到句子而母亲却一筹莫展之际,玉珍十分轻松地帮助母女俩解决了这一比爬山还难的问题。后来,白阿佳孩子的作业辅导成为了玉珍的一项工作,玉珍除了辅导孩子的功课外,还将女主人的堂屋和卧室收拾得一尘不染,孩子们的学习进步明显,这一切,聪明的女主人心中早已有数,“为了孩子,我就算把她养着也值。”这样一来白阿佳更将精力用在了生意上。看见孩子们的进步和一尘不染的客房和卧室,白阿佳明显感到雅拉河畔从北门吹来的河风都在呵呵地笑。孩子们也特别喜欢玉珍,她是白阿佳允许孩子与缝茶工接触的为数不多的人,白阿佳曾无可奈何地摇着头对自己说:“瘟猪子服豆瓣酱,一物降一物啊。”汪家锅庄默默接受了这位汉地女子带给这家人的好运。

好运像排着队接踵而来,一个无风的黄昏,古茶道北路科金寺的管家其麦差人捎来信件,说寺庙的派出的驮队运来了价值为十万两藏洋的黄金、麝香、虫草和贝母,准备让白阿佳帮助购进价值相同的金尖茶,这一进一出的生意全交由白秀英办理。阿佳将泥巴色的藏纸信件揣进襁褓,心情就像双脚要离开地面一样飘飘然,粗略一估算十万元的生意,进出的抽头有百分之八,“啊嘛嘛,菩萨保佑,正值淡季时,却从天而降一笔大生意,”她差一点笑出了声,“真是菩萨供得高啊!运气来了门槛都挡不住。”阿佳将信往襁褓里一塞,“不行,就是天上掉金砖下来,也得跑快点。”这是亡夫过去常常提醒她的一句话。

人逢喜事精神爽,阿佳像一只飞舞的“蝴蝶”扑腾着翅膀在大小院子间“飞进飞出”,同时大声喊叫佣人和雇工的名字,等到大家陆续聚拢后,她说:“今天下午,科金寺的商队要驻进锅庄,大家收拾一下,格桑,你带一个人去找武老板,先准备五十头骡子七天的草料;旺堆阿爸去德盛昌茶庄,告诉王恒生老板,雇人转运十万元的金尖茶包到锅庄来,要快;毛二哥你马上清点一下做包装的牛皮还够不够,大家明天一早就干活,保证在七天后将篾筐装的茶包全部改为牛皮装的茶包,好让大金寺的驮队准时出发,听明白我的话了吗?”

“听明白了。”能在冬季挣更多的钱回家,甲注娃们心花怒放。

果然在第四天的黄昏时分,科金寺风尘仆仆的驮队在驮脚娃的阵阵吆喝声中,将进入汪家的巷子拥堵得水泄不通。有备而迎的阿佳收不住笑容地铺派张罗着,五十多头驮骡黑密密麻麻地填满了整个锅庄的院坝,驮脚娃们在甲注娃们的帮助下,卸下牛皮垛子。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7  驮脚娃(马帮)的家园——锅庄(7)

白阿佳妩媚的风度和气质,引来所有驮脚娃好奇的目光,她一口地道的康北方言更让他们倍感亲切,她的声音和微笑像牧羊鞭一样,让这些远道而来的驮脚娃像一只只听话的绵羊,一声不吭地下垛子。在驮脚娃的习惯性的思维中,藏族女人每天的所做的就是下地干活放牛放羊待候男人生儿育女,哪像八面玲珑风情万种的阿佳,跟大聪本(大商人)一样。特别是她那双含情脉脉会说话的眼睛,叫人想入非非。

“只要她的眼睛看着你一笑,身体就会像干牛粪一样燃烧起来。”驮脚娃们晚上缩在藏袍里睡觉时,议论得最多的也是最让他们心咬肺咬的就是有关阿佳的话题。“我不相信她没有相好的,看她的皮肤白里透红,光滑得就像獐子皮一样,一定有男人滋润他,汉人们说,马无夜草不肥。”素来会形容的次称率先引出话题。

“对对对,你说对了,不过你们千万不要说出去,我看见……哎,还是不说的好。”尼玛接过话,但只说了一半就停住了,像在吊众人的胃口。

“臭驴驴,驴崽崽都生出来了,你还不下崽。”他的停顿引来一片骂声。

次称笑得嘿嘿嘿地强调说:“你们保证不传出去。”

“我们保证敢对太阳城发誓不传出去。”十多张嘴异口同声。

“那好,”次称翻将起来盘腿打坐,说:“上次我来锅庄的时候,我叫松培陪我去给我舅舅送东西,在舅舅家我俩喝醉了,回来时都快半夜了,只有白阿佳屋里的油灯亮着,我们偷偷来到楼上,好奇地凑进门缝看,当时看见阿佳正陪着卡娘寺的管家白玛扎西在喝酒,只见她坐在白玛扎西的怀中,不停地给他灌酒。阿佳只穿了一件薄薄的衬衫,露出羊羔一样雪白的手臂,白玛的嘴就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