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荷漪的戏份结束之后,诺蓝让凌兰过来拍一个静景。
凌兰这个时候穿着深紫红的素面旗袍,大腿隐隐约约的露出来,她手里拿着烟,脸上因为化妆有了浅浅的纹路,但是看上去依旧那么美。
她神色有些许的落寞,却没有愤恨与戾气,她只是优雅的沧桑着,时光在雕琢她的时候,一定也舍不得让她过多的经受苦难。
事实上却是黄柳霜一直勇敢的去面对每一个生活给她的考验,她不灰心丧气,她一直充满勇气。所以生活的苦恼似乎不能让她屈服,即使遭遇了何种不快,都是一样的向上。
凌兰走到窗口左手随意地落到桌面上,保养良好的手,那手指在桌面的痕迹上,轻轻地描摹,但是她却没有转头看桌子。
右手上的烟被点燃,火星上青烟升起,凌兰看了一眼夕阳,突然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微微地侧脸,睫毛遮住她的眼睛,也挡住了里面的空无一物。
她笑也是哭,然而她不流泪,所以她要笑。心里有再多的苦,她也选择笑。
诺蓝为那一眼的沧桑与故事几乎想要鼓掌,苏荷漪的少女向往,凌兰的看穿尘世,那是不同年龄段的黄柳霜应有的不同的姿态。
苏荷漪与凌兰有一种天然的默契感,这使得她们在塑造黄柳霜的时候展现出来的人物明明并不是完全的一样,却还是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里面,在告诉观众,黄柳霜只是成长了,而不是换了演员。
诺蓝本来非常担心自己选择如此多的人来饰演黄柳霜,会使得黄柳霜的角色塑造出现情感断层,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人。但是现在看到她们的表现,诺蓝只能说是完美的,他挑不出任何错处,相信最后的观众们也不能觉察。
只是拍摄之前的大会上面已经说清楚了,将演员的阵容公布了,公众传来的反响不是特别的热情,但是还是对双演员来展现这位好莱坞传奇女性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期待。
至于网络上一些奇怪的观点,在诺蓝看来,其实没有什么用处。
好在因为是导演是诺蓝·卡朋特,公众门从来不对诺蓝失望,所以这一次的作品,他们依旧相信诺蓝不会自砸招牌。
资金充足,导演强大,演员阵容也不可小觑,这部片子有什么可被怀疑的呢?除了那些新的演员,还有里面的华人实在有点多,这还是一部讲述好莱坞文化的优秀影片。
《黄柳霜》的剧本是跟着黄柳霜的生命线走的,这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剧本,因为英雄人物,伟人几乎有着差不多的人生之路,就看讲故事的人手法如何,还有这个简单的故事里面究竟多有力量。
《黄柳霜》剧本之中也包含了宋美龄对黄柳霜的封杀,还有二战的一些画面,战争与人性,梦想与追求,还有好莱坞的文化、百老汇的文化以及东方文化的大融汇。
这些元素处理得好,这部片子会非常的优秀,而不好,那就是一团乱麻,什么主次都分不清楚,那么这个故事也就讲失败了。
至于诺蓝,必须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否则,他的粉丝也不会这么多了。
——***——***——
——***——***——
诺蓝深夜还在看剧本,他手里的剧本已经被翻得起毛,这已经是诺蓝差不多要翻烂的第二本剧本了。
“死亡虽然有了生命的重度,但是死亡就什么都没有了。追寻的道路到了最后,什么都是空洞,会不会有些太绝望?”诺蓝皱眉,剧本的线索其实是由一群电影学院的学生追寻黄柳霜的倩影开始的,如果到了最后,他们只能看到黄柳霜的死亡,却没有半点温暖,这个故事就太过冰冷了。
闪回的画面与现实的画面进行对比,这样的蒙太奇手法就会拥有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
而选择的时间应该更合适一点,以免拍摄过多无用的煽情画面。1949年黄柳霜就退出了影坛,但是诺蓝却觉得黄柳霜的魅力都在电影里,那些社会公益活动的确是树立一种正面形象的好镜头,但是诺蓝却觉得那并不是全部的Anna,没有电影的Anna不是真正活着的Anna。
“到底是温暖还是冰冷,这其实问题并不太大,公众接受度是非常大的。而一个女人在乱世之中的沉浮,的确是冰冷的,温暖来自于黄柳霜自己的个人魅力,这从来不矛盾。”诺蓝脑中灵光一闪,他知道自己该选择的新的切入点了。
但是现在就让他们现阶段的拍摄继续下去好了,诺蓝知道自己的转变或许会带来一点麻烦,但是他有着足够优秀的团队,这让他有点有恃无恐。
☆*☆*☆*☆*☆*☆*☆*☆*☆*☆*☆*☆*☆*☆*☆*☆*☆*☆*☆*☆*☆*☆*☆*☆*☆*☆*☆
1919年对中国而言是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的五月四日,爆发了工人革命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的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的舞台。而这一年对黄柳霜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
黄柳霜首次登上银幕就是1919年,她在《红灯照(The Red Lantern)》之中出演了一个龙套角色,她在电影中出演了一个拿灯笼的女孩子的小配角,但是她的出境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诺蓝当然不会把这个画面漏掉,所以苏荷漪穿上充满童趣的衣服,留着直刘海Bob头,蜿蜒细眉下露出一双眼发亮的黑眼睛。
她看上去真的就像是一个中国瓷娃娃那样,美得不太真实,却又融进了街头,她手里提着一个红灯笼,步履轻快地走着,甚至微微地踮脚,灯笼在她的手上轻轻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