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已经是“城里人”的,想把户口迁回“农村”去都没有办法。
在城市里面有块地,是如今多少人的梦想。
想想深圳那些因为拆迁,一夜之间,全村的人都成为千万富翁的“地主”们,就知道城市里面的农业户,在现在是有多么值钱。
不说别的地方,温州搞拆迁,农业户口的赔偿也是非农业户口的三倍。
可这些说的都是现在,放到上个世纪**十年代,“农转非”还是件很厉害的大事。
那时候,大家都向往着做“城里人”,没人愿意说自己是“农民”。
只有颜达邦,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很自豪,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件事情,他压根就没想过要一个居民户口。
颜达邦在当时比较奇怪的自豪的点,使得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是非农业户口,就颜滟一个农业的。
颜滟上小学的时候,正值颜路鞋机发展的关键时刻,农转非需要找关系,还需要办手续,颜达邦夫妇就更觉得没有必要非在这个时候处理这件事情。
路冰然也抽空找人了解过,户口会不会影响女儿读书的问题。
打听清楚这里面只是交不交集资费的差别之后,就没有再继续折腾了。
夫妻两个人那个时候,也已经不在乎交不交那点集资费了。
“集资费”在颜滟要开始进入小学的那个年代,还是一个非常不固定的概念,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规定,有些学校,不同的班级,“集资费”也不太一样。
注册那天一大早,路冰然并非在忙公司的事情,而是在找人搞清楚颜滟的集资费到底应该怎么交,交多少钱。
路冰然没想到她还没有把这些事情搞清楚,颜滟就自己去了学校。
就这样,颜滟哭了没多久,妈妈就赶来学校,补上要求缴纳的集资费之后,颜滟便正式开始了她的小学生时代。
九十年代,大人们的想法颜滟无从知晓,但温州的小孩子,对于地域歧视还是有点明显的。
市区的有点鄙视郊区的,郊区的被市区的小孩鄙视完了,就特别鄙视“农村”的小孩。
…………………………
注1:
base这个单词很简单,查字典会告诉你是基础,稍微深入一点也能找到基地的意思。
不过base在文中的情况很难找到特别合适的翻译。
大的外企,在好多个地方都有分公司的时候,员工经常要说自己base在哪个城市或者哪个国家。
比如说,戴尔在国内的员工,可以base在大连,可以base在厦门。
第五十七章 最时髦的乡下人(明天上午十点,上架后爆更)
事实上,颜滟并非出生在农村,她是个在温州第一医院出生,并且一直在城里长大的孩子。
颜滟只是跟着爸爸妈妈有了一个农业户口。
如今的香饽饽,有着农村户口的城里人,在二三十年前,绝对是备受鄙视的。
可是,往上推三代的话,谁家还不是个农民啊?
只是,小学的那个年纪,每一个班上,好像总需要有一个因为各种原因被针对的人的出现。
仿佛只有找到了那个需要被针对的、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自己才能够真正地融入到班级,成为班集体里面的一个“正常成员”。
很不幸,颜滟因为自己的“乡下人”属性,从入小学第一天开始,就成为了“郊区”学校的同学们集体针对的对象。
颜滟回家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说过几次,因为自己的户口,同学都笑她是乡下人的事情。
颜达邦夫妇听完之后,也很快地完成了颜滟户口的“农转非”。
可在针对这件事情,一旦被针对上了,就很难忽再改回来,颜滟即便是有了“城市户口”,同学们还是以看待“乡下人”的眼光看她。
她就算是拿户口本给针对她的同学看,同学们也觉得是假的。
颜滟念小学之后,被针对得多了,就渐渐地没有小时候那么开朗和活泼了。
颜达邦夫妇要是知道一个户口,会对颜滟的小学生活带来这么大的影响,肯定一早就把“农转非”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