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一侠女
贫穷的顾生跟母亲一起生活,邻家搬来一对母女,非常贫穷。穷到什么程度?靠女儿做针线维持生活,而且连尺子都没有。顾生发现,少女十分美丽,却举止生硬。少女来顾家借刀尺,顾生母亲就打起如意算盘,跟儿子商量,这家母女无依无靠,何不两家合一家,你代养其母?顾生母亲登门跟女家母亲吹风,母亲想同意,女儿却不肯。顾生母亲很奇怪,难道这个姑娘嫌我们穷?但是少女对顾生母亲非常好,顾生母亲生病时,她像亲生女儿一样细心照顾。顾生也尽心照顾这对母女。
奇怪的是,这个不肯嫁给顾生的少女竟然主动跟顾生幽会,而她在男女关系上决不随便,有个少年对她图谋不轨时,她望空手抛匕首,少年身首异处,变成白狐。一个文弱少女有如此高的武艺,更让顾生猜叹不已。后来少女居然替顾生生了个儿子!顾生母亲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说:“异哉此女,聘之不可,而顾私于我儿!”一个未婚少女,不接受明媒正娶,却心甘情愿地跟穷小子私通并养儿子,太奇怪了。小说结尾,少女提着仇人的头来跟顾生告别,说,她是大司马之女,父亲被陷害而死,她为报父仇隐藏民间。看到顾生家贫无力娶妻,她决定给顾家生个传宗接代的儿子,以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这样一来,少女身世和她不可思议的行为之谜都解开了。
侠女的行为不合社会习俗,所以始终在他人的“猜叹”之下。猜,是琢磨,想不通;叹,则是因不合常规叹息,感叹。第一个对她猜叹的是顾生,她在陌生男子前没有少女常规的羞涩,却凛然不可侵犯:“见生不甚避,而意凛如也。”第二个猜叹的是顾母,“此女不似贫家产”,在顾母看来,此女孤苦无依,有人代养其母,必定乐意。顾母提出联姻建议,女郎却“意殊不乐”。顾母猜疑:“女子得非嫌吾贫乎?为人不言亦不笑,艳如桃李,而冷如霜雪,奇人也!”第三个对少女进行臆测的是“少年”:“艳丽如此,神情一何可畏?”三个对侠女猜叹者都有自己的小算盘:顾母担心绝后,急欲娶儿媳;顾生爱慕少女;姿容甚美却行为轻佻的少年怀不轨之心。少女身世迷离之谜,行为乖张之谜,一一解开。一个可歌、可泣、有胆、有识的可爱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如果说为父报仇,算不了多神奇,唐传奇甚至六朝小说早就有,那么,在侠女身上表现的婚姻观,在那个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就再出格不过了。侠女不肯接受顾生的求婚,却跟顾生幽会,替他生儿子,而且对顾生说:“枕席焉,提汲焉,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侠女说自己给顾生料理家务,同床共枕并生育后代,已经是实际的夫妇,何必再要求表面夫妇形式?像这样只要求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礼法和名份,不能不算是极其解放的思想,在其他古代小说里几乎找不到。
所遇匪人:窦氏和云翠仙
窦氏
女性遇到负心汉,是常有的事。聊斋里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女性,她们怎么对待自己的不幸?窦氏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恶霸南三复外出时遇雨,到一户农家躲避。村里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恶霸,窦老头小心翼翼地给他倒茶,招待他吃饭。南三复看到窦家有个漂亮少女,有事没有事总往窦家跑,有一天趁着窦老头不在家拉住窦氏动手动脚。窦氏坚决拒绝,说:我虽然穷,是要正正经经嫁人的,你凭什么仗势欺人?南三复花言巧语,说:你跟我相好,我肯定不娶别人。窦氏让南三复发誓,南三复就对天发誓。窦氏被骗失身后,恳求南三复快来迎娶,可是蛇蝎心肠的南三复想的却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女,玩玩可以,哪是结婚的对象?恰好有人给他说媒,南三复听到对方是个大户人家小姐,长得很漂亮,就订了婚,而且再也不到窦家了。
第32节:阎罗薨和考城隍
阎罗殿常常被聊斋先生表现为理想的惩恶扬善的地方。
李伯言
《汤公》写人弥留之际的忏悔:从儿童时代到死前所有琐琐细细、早就忘了的事都涌到心头,像潮水一样在心头翻滚,想到办过的一件善事,心头就清凉宁帖,想到办过的一件坏事,心头就懊恼烦躁,心里像油锅似的。
所有到过阴司的,不论是暴病而死,如《王兰》、《刘全》;还是梦中入冥,如《王大》、《薛慰娘》;还是肉身入冥,如《阎罗宴》、《湘裙》;还是无意中掉到冥世,如《龙飞相公》……无一例外,都要在冥间接受善善恶恶的再教育,从此洗心革面,隐恶扬善。
阎罗殿常被表现为最公正无私的地方:
《李伯言》写沂水李伯言素来正直有肝胆,他暴病而死后,到冥间审案,先看到一个私良家女82人的恶棍被炮烙:“空其中而炽炭焉,表里通赤”;然后审王生买婢致死案。李伯言因为王生是自己的亲家,心中存左袒之意,马上就受到了惩罚:“李见王,隐存左袒意。忽见殿上火生,焰烧梁栋。李大骇,侧足立。吏急进曰:阴曹不与人世等,一念之私不可容。急消他念,则火自熄。李敛神寂虑,火顿灭。”蒲松龄在篇末说:阴司之刑,比阳世惨重,责罚也比阳世苛刻。但阴司没有走后门、拉关系、说情等事,所以虽然处罚重,受罚者无怨言。谁说阎王殿没有天日?只怕阎王殿的正义之火,不能烧到民间的衙门上。&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阎罗薨
《阎罗薨》尤有代表意义。故事里的魏经历是兼职阎罗。人在阳世生活,却梦断阴司事。巡抚大人为了自己在阴司的父亲,向魏经历求情。巡抚之父生前任总督,曾误调军队,导致全军覆没,此事由魏经历审问。魏经历虽然向巡抚声明“阴曹之法,非若阳世懵懵,可以上下其手”,但终因顶头上司求情,情面难却,答应审案时带巡抚到现场偷听。魏阎罗审案审得很公平,为了平民愤,他下令把巡抚之父丢到油锅里炸上一遭。不料巡抚见此,非常伤心,“痛不可忍,不觉失声一号”。这“一号”的结果,竟然让兼职阎罗受到了严惩,“及明,视魏,则已死于廨中”,大概是被阴司召去追查徇私舞弊之罪了。
阎罗还常对历史人物加以处治。《阎王》写阎王闲暇无事,把曹操拉出来打上几十大板。《阎罗》则写送明代民族英雄升天:“沂州徐公星,自言夜作阎罗王。州有马生亦然。徐公闻之,访诸其家,问马:昨夕冥中处分何事?马言:无他事,但送左萝石升天。天上堕莲花,朵大如屋云。”左萝石即左懋第,山东莱阳人。因父亲葬在萝石山上,遂以萝石为号。他崇祯四年中进士,官至太常卿,以兵部侍郎衔出使满洲议和,被清兵羁留。明亡后,左萝石拒不降清,被杀害。当时人们誉为“南宋文天祥”。左萝石罹难时,蒲松龄只有7岁。《阎罗》用“天上堕莲花,朵大如屋”颂左萝石升天为佛,莲花即莲花形佛座,是成佛的象征。蒲松龄用阎罗障眼,热情讴歌明代的民族英雄,新颖别致。
考城隍
整部《聊斋志异》首篇是《考城隍》,写的是蒲松龄姊丈之祖宋某的传闻:他病卧时,见人牵白颠马请他赴试,主持考试者竟然有关羽,考题是“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宋某的文章里写:“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受到夸奖,派他做河南城隍。宋某这才发现,自己参加的是阴司的考试。他以老母在堂请求阴司宽限自己。关公通情达理,再给阳寿九年,奉养老母,以终天年。九年后,宋某老母去世。安葬老母后,宋某“浣濯入室而殁”。清代的聊斋点评家认为,一部大书,以《考城隍》开篇,带有寓言性,“赏善罚淫之旨见矣”。
如果硬说阴司题材是蒲松龄发明创造,当然是文学研究中把脑袋埋进沙堆的驼鸟。蒲松龄之前,死而复生、人鬼之恋、完整的阴司、多彩多姿的鬼魂,早被前辈作家创造出来。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前人占领的疆域越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越难。而蒲松龄不是守成之主,他是光大前业之君,他异曲同工,他后来居上,他别开生面,他善于寻找新的描写对象,善于熔铸新的艺术世界,善于从他人看过一千遍的东西看出全新成分。在这位天才小说家身上,有一种现代科学都无法明辨的能力。这能力,总是能把他送到他人没有到过的地方,采到灵芝、仙桃、人参果。聊斋鬼故事之奇妙,之丰富,之蕴含深刻,就像元稹评价杜甫:“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所独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