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生产型企业怎么能没有质检部门呢?
之前这个工作是赵艳在兼任,偶尔她会去做一下抽调,检查一下产品的这个食品安全问题和口味问题,并以抽调结果作为改良的依据。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赵艳很在乎,所以相较于其他的食品厂,最好吃食品厂的卫生环境确实更为有力,至少赵艳是按照后世的标准要求大家干活的,卫生问题还算得上是有保证。
而口味问题则是赵艳抽检的重中之重。
眼下毕竟不是机械化生产,大部分的活计都是人工操作。
而大量使用人力,则更导致了成品风味的不确定性。
毕竟人工操作的动作并不标准,剁的东西有大有小,煮制炸制等烹饪手法和烹饪时间都有关系,所以出来的成品之间有不同也很正常。
可是如果这种不确定性的不同太过明显的话,到了消费者的嘴里,这感觉可能就不太好了。
赵艳想做的就是纠正这个问题,尽量操作标准化,让工人们按照固定的流程操作,不允许有人搞私自创新,完全按照生产的标准来。
如果工人们谁有什么新想法,也不是不能提,只是需要先报备,赵艳先考虑,如果是好主意可以尝试,成品不错的话可以搞推广。
为了激励员工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搞创新,赵艳特意在食品厂设立了一个“创新进步奖”,奖金最高是一百块,不过至今为止,这个“创新进步奖”也没人领到手。
主要是大家伙可能是对“创新进步”的理解有偏差,大家伙提出的想法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有人提出,想要在卤蛋中放肉,炖成蛋炖肉,这样一起打包装,说那样卖了更香;
还有人提出,想要把鸡屁股炸香了卖到镇上去,专门在镇上开个“炸鸡屁股店”,毕竟厂子每天剩余这么多鸡屁股,不用不就浪费了吗;
还有人居然提出了颇为诡异的想法,想要把东北特产做成袋装食品卖,结果赵艳一打听,就得到了几个来回固涌的大绿虫子。
这可真是把赵艳吓了一跳,原来他们提的特产就是这种大肥虫子啊,还得做熟了直接打包装往出卖?
赵艳的头摇的比拨浪鼓都快,几乎是三连拒绝,觉得这事儿根本不能成。
就赵艳自己来说,都不能去消费自己生产出来的这个袋装的肥虫子,连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别的消费者了。
眼见着大家伙的建议逐渐妖魔化,都太不靠谱了,赵艳连连制定了几个关于创新进步奖的标准,并在厂子里进行了公开。
她告诉大家伙,只要是符合标准的创新,那就都在奖励的范畴内,可是像那种大绿虫子之类的还是算了吧,她接受不了,估计消费者也接受不了吧。
本来质检算是赵艳在干,可是随着生产的扩大,工人们也渐渐的增多,每天生产出的产品数量过大,再加上赵艳每天也是忙得很,没有时间每天都去做抽查。
也只能是大概一周或者两周做一次,这样的结果肯定是不科学的,本着要对消费者负责任这样的态度,就必须组建一个专门专业的质检部门。
而作为客服的投诉部门也很重要,一旦消费者有什么不满意,可以通过电话来进行反馈。
经过仔细思索又和男人商量了一番,赵艳再决定在厂子中搞一个公开选拔,为质检部门选到一个人。
这个人必须是公正无私、刚正不阿,除了他再加上赵艳自己,算得上是两位质检员吧,专门对厂里的这个产品进行质检。
至于投诉部门,近些年老百姓们还真就是没有这样的理念。
可能太过超前,所以即使之前通过电视广告和发的产品宣传单上面印发的咨询及投诉电话,除了订货就没人打过来做投诉,所以赵艳及时公布出去也不会有人联系。
嗯,这个清闲的活计就暂时让赵艳自己忙活了,并没有搞什么招聘。
新部门的质检员是厂子里的一个老光棍,叫杨大元,这人平时就特别耿直,不乐意和别人多搭茬,碰见看不过去的人和事他会直接出手,毫不留情面,颇有些侠肝义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