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事情,说的有鼻子有眼。宁澄作为亲历者,知道真理报大致没有瞎说。基本都是真的。雍治十三年夏,九哥在教坊司争花魁,最后是拿他的名义出头。
普通的百姓是不知道皇子谁得宠,谁不得宠的。皇子的私生活,可以满足一大批人的猎奇、偷窥欲……望。这是人的天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比如:张居正和李太后不得不说的故事。比如:辫子朝的多尔衮和他嫂子孝庄太后。再比如:戴安娜王妃偷……情。
这种事,登在报纸上,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当然,蜀王身份、地位比上述几位要差点,舆论效果量级要低一些。但足够了。宁澄搞不清楚贾环的套路:贾环是把绯闻明星的主角,从江南名妓,换成了皇子。还套了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才子佳人”的模板。
但,宁澄可以判断的出来,他九哥要火!大火!
宁潇上午时分在吴王府内宅中处理王府的内务。花厅中,幽雅、安静。高挑的侍女旁立。管事娘子正在向她回事情。宁澄兴冲冲的拿着报纸进来,“姐,你快看。九哥要出名了。贾先生把他的陈年旧事给翻出来登在报纸上了。”
宁潇眉头微微一蹙,接过报纸一看,凤眼顿时就瞪起来,“嚯”的站起来,怒道:“贾环怎么能干这种事?他人呢?我去找他!”说着,就往外走。
宁澄判断的出来的事,宁潇同样能判断的出来。她已经可以预见,九哥的狼狈!
周朝的社会环境对男子再怎么宽容,这种事登报,还是很坏形象的!试问,谁敢嫁女儿给这样的人?谁敢用这样轻浮的人?所以,宁潇很是恼火。她很快就联想到这是贾环在“报复”宁恪。
“姐,姐,他还没来呢。”宁澄忙快步跟上自己姐姐,道:“哈哈,我是真没想到他会拿九哥开涮。”他姐担心九哥在京城里出糗。他可不担心。他和九哥是“损友”嘛。
宁潇恨恨的瞪弟弟一眼,让宁澄乖乖的闭嘴,怒气冲冲的往书房走去。
…
吴王府中宁澄笑喷的一幕,很快就发生在京城各处。蜀王宁恪的风流韵事,喜闻乐见啊!
如果可以统计收视率这种类似的数据,就会发现,真理报的阅读数量正在不断的攀升。
京城外城中,这里的识字率比较低一些。居住在内城中的人,非富即贵。真理报发行渠道,对口的不外乎茶馆、酒楼、学校、会馆、行社等处。大批提前准备的读报人正在给民众读报。
贾环提前从闻道书院要来的人手。以闻道书院的实力,最差的学生都足以认识报纸上的字句。这些细致的准备工作、细节,贾环自是一一都安排好。
消息的扩散,同时就是意味着真理报影响力的增加。报纸,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只论销售量的!当然,这种影响力,并不是那么的稳固。市场还需要培育。
内城中,消息如同旋风一般的传开。有些新闻,传的确实比一般的新闻快!
军机处中,何、刘、韩三位大学士正聚在文渊阁中一起会商处理朝政。中书舍人将新发行的真理报拿进来。
何朔很信任贾环的能力,没有过问真理报的稿子。所以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报纸的内容。当然,有事情,提前通过气的。
何朔手指着首页中御史宇文锐、朱鸿飞的文章。两位御史分别上书,抨击京中权贵不法横行,要求朝廷立法度严惩。笑问道:“两位以为如何?”
同一份报纸,不同的人,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贾环要真理报开门红,并不会只准备了一个“大杀器”。
刘飞白和韩润两人都是权力场中的巅峰人物,对于御史们在报纸上开喷,立即就联想到许多。
韩润斟酌了一下,直言不讳的道:“若是此报在京中销量过万,则朝廷需要重视。日后,公论恐怕不在言官,而在报纸上。”
庙堂之争,首先都是从舆论之争开始。君不见,主席曾经说中………宣部是阎王殿。所以,如果舆论权力如果从言官转移到报纸,那么,各方就要争夺在报纸的控制权、话语权。
何朔笑一笑,道:“真理报挂在翰林院名下,自是朝廷的报纸!两位,以我看,朝廷各衙门每日都要取几份传阅。真理报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发表在明天的报纸上。两位,其有意乎?”
刘飞白和韩润两人对视一眼。心中骇然。何朔这手段!
如果,真理报是朝廷所有的衙门都要订阅的。那么邸报是不是可以废了?如果,只有何朔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其他人有没有说话的地儿?
幸好,何高远似乎不打算独吞这份权力!
刘飞白、韩润拱手笑道:“何相相邀,我们自不会推辞。”
何朔捻须一笑。
所谓,第一份官办报纸,什么叫做官办?真理报需要担心销量的问题吗?所以的官办报纸都是指定阅读的啊!更何况,还有权术上的考虑。
三位大学士达成共识,行政命令之下,谁敢不从?
第五百七十八章 真理报(下)
大周门东侧江米巷吏部衙门,在五月下旬盛夏时节,人来人往。吏部尚书宋溥的公房则是极为安静。
宋天官一身绯袍,站在公案前沉吟。书案上放着一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真理报》。而往日闻起来的字墨清香,让天官老大人略感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