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和才是日和 > 第5部分(第1页)

第5部分(第1页)

于是日本建立了固定的祭祀神社。

在日本祭祀神社的正殿上,也会有神像盘坐,这个和佛教是一样的。日本在佛教传入之后,把祭祀活动时间的集中在了盂兰节上。日本的神道和中国的宗教观念是一样的,没有排他性。日本人现在正努力把自己变得西方化,不过他们在宗教信仰方面依然是传统的,神道和佛教并存。

日本的佛教也是从中国学来的,虽然佛教产生于印度,但是日本却没有机会向印度人学习。在日本被派遣到中国的留学生中,有些人就是专门去学习中国佛法的。而中国对佛教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对中国无比崇拜的日本人,日本人看到中国人信佛,所以他们也要效仿。特别是日本上层社会的人,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还兴起了一股迷恋佛教的热潮。

圣德太子在日本的佛教传播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些人甚至夸张地把他和希腊的泰勒斯、中国的孔子放在同等地位。其实,圣德太子不过就是佛教的信徒,他在佛教的造诣和普通人不同,很多日本人对于佛教的理解都没有圣德太子的理解透彻。

圣德太子在当上摄政之后,一度大力宣扬佛教,他亲自评注佛经,修建佛寺。奈良附近的法隆寺就是圣德太子修建的,这座寺庙是如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里面有大量的精美佛像。

在奈良时期,日本出现了到中国学习的热潮,而学习中国的佛教则是最重要的一项。汉译佛典大成《大藏经》几乎都被日本人带回了日本,很多都是如今在中国已经见不到的经文。日本的僧侣也相继来到中国求经学法,唐代佛教的重要流派都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日本,变成了日本的“奈良六宗”或“南部六宗”。

由于日本的僧侣恪守中国佛教的原旨,因此在教相判释、教义戒法等方面并没有什么进步,和中国的基本一样。在公元742年时,很多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僧侣都感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无传入”。

日本的僧侣到中国学习佛教的时候,还会受到皇帝的接见,甚至他们的衣食住行也都被中国政府安排得妥妥当当。日本的僧侣都具有强烈的求学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他们不仅自己省吃俭用,还将唐政府给他们的生活费用也尽量节省下来,做到“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归”。在这些僧侣中就有一些开宗立派的大师,还出现了有名的“入唐八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最澄和空海,这两位大师开创了“平安二宗”,也就是日本天台宗和真言宗。他们开创的宗派就是建立在中国佛教基础上的、新的佛教思想体系。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6)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过程也反映了日本人学习外来文化的某些特点。日本在学习外国文化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从上层先开始,逐渐往下的。可是说日本是一个特别能兼收并蓄的民族,他们先把外国的文化全都拿走,然后再慢慢吸收,改造成自己的东西。日本和西方的民族不一样,他们不会用自己的宗教信仰去打击别人的宗教信仰,所以佛教的传入不但没有被排斥,反而丰富了神道的内容。

文字在日本出现的时间较晚,中国的汉字是日本文字的起源,日本人就是在汉字的基础上,才创造出了日本的文字。其实,日本的文字不过就是中国汉字的变异。如果将日本比作一棵植物,那么中国文化就是让日本迅速成长的养分。

美国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汉字对于日本人来说不但难写,而且难认。日本人只使用了汉字而不使用拼音文字是不明智的选择,因为中国的文字是由比较特殊的符号,也就是由方块字组成的。而在数以千计的中国文字之中,每一个文字都是特殊的符号。对于日本这种变音比较多的日语来说,采用这种符号十分困难。

不过,日本觉得中国的汉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汉字也是最先进的文字。日本人学习外来文化就是为了赶上世界潮流,所以他们需要选择最好的学习对象。美国人觉得日本人不采用拼音的方式是错误的,但是日本人并不觉得,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历史也证明了,中国的文字并没有妨碍日本文化的发展,相反还促进了日本的进步。

日本人在使用了中国文字之后,能够更方便地学习先进的汉文化。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都对汉字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日本人在创造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之后,还坚持使用汉字。

汉字传入日本的时间比较早,在日本公元1—2世纪的出土文物上,就能够发现汉字,例如汉赐倭奴国王金印。当时的日本人并不认识这些汉字,汉字在他们眼里只是图案而已。到了公元5—6世纪的时候,汉字和朝鲜半岛的先进技术一起传入了日本。日本人最初学习汉字的时候,都是使用纯体汉字表达日本语,日文也使用汉字写。逐渐地,日本人采取了“训读”的方法,就是使用日本的语言去读汉字,使用的只是汉字的形与义,不用汉字的音。

日本从奈良时期到平安时期,无论是日本宫廷还是贵族,都就出现了学习汉文化的热潮,在这些人中,有些人写的汉诗文,水平并不比中国人差,而且写出来的字也十分好看,这些人之中还出现了很多知名的书法家。上流人士对汉字的迷恋使日本大众很容易接受了汉字,使用汉字写日文。在日本人使用汉字写日文的时期,汉诗文在日本的文学中也起到了主导作用。

日本人除了训读外,还创造了“假名”,就是不使用拼音,而只把汉字当作没有意义的音标文字使用。最早的假名叫“万叶假名”,这个名称来源于诗歌集《万叶集》。不过,日本在使用万叶假名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复杂笔画带来的不便,于是又逐渐创造出了突破汉字原形的新字形“片假名”,就是用汉字的一部分代替原来的文字。片假名又称简体假名,另外还有一种“平假名”,就是把整个汉字都写成草体加以简化。例如,“安”字草写成“南”、“礼”字写成“札”等等。

日本人在学习中国汉字的同时,还创造出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日本人这种勇于学习其他国家文化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敬佩的。不仅仅是汉字,就连日本的教育也是和中国文化紧密相关的。

古代日本人对教育十分重视,他们对教育的重视也是因为对中国文化学习的重视,日本的很多大学就是为了培养学习、传播中国文化的人才而建的。在这些学校读书,学生必须付出大量精力放在钻研儒家经典上。

日本的大学寮相当于唐朝的国子监,最初只设两门课程—明经道(儒学科)和算道(数学科),后来又陆续增加了文章道(教习诗文、史籍)和明法道(教习法律)。日本大学寮的规模要比唐朝国子监的规模小,学生的来源也有所不同。在中国,普通人家出身的人,只要通过了考核,也可以到国子监读书,但是日本大学寮却只有贵族孩子才能就读。

古代天皇制国家是以天命观、“王土王民”、“德治”、“仁政”等等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理念的,日本学校学习儒家也是为了适应天皇制国家对行政的需要。

公元9世纪,大学寮随着“唐风文化”达到鼎盛而进入了繁盛时期。恒武天皇为了实现自己的事业,下令增加大学寮学生数量,以扩大大学寮的财源。平城天皇和醇和天皇也下令,亲王和贵族子弟到要去大学寮学习儒家经典。于是,在天皇的控制下,逐渐形成了儒学流行和大学寮、国学兴盛的局面。天皇对儒家的崇拜主要是因为儒学适应了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另外也是日本统治者对中国文化的敬佩。

不久之后,由于天皇的失势、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儒家教育很快就开始衰败,其政治功能和作用也渐渐消失。不过,儒学的影响却没有消失,儒学教育依然存在。直到现在,日本的大学仍然设有儒学经典课程,而选修儒学的学生还需要背诵类似《论语》之类的儒学经典。

日本的统治者在提倡儒学的同时,还把儒学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孝道”带到了日本。最初日本人是没有孝顺观念的,孝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之后在日本统治者倡导下,才开始被日本人接受。日本朝廷颁布的《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中,都有劝奖官吏和一般市民要奉行孝道的条文,同时也有惩罚不孝的规定。这些都说明日本统治者已经把不孝定为了犯罪,而且是不能饶恕的罪行。如今,日本人对父母的孝顺丝毫不比中国人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