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日久生情原来是这个意思 > 随和原来是两件宝物的并称(第1页)

随和原来是两件宝物的并称(第1页)

日常生活中,形容一个人脾气好,为人谦和,常常用“随和”这个词。随,随从,依顺;和,相应,和谐。这样的解释倒也符合这个词的意思,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和”一词的来源并不是出于“随”与“和”的字面意思,而是古时候两件宝物的并称。

这两件宝物的名字叫随侯珠、和氏璧,是春秋时期最眩人眼目的宝物,合称“春秋二宝”。

《艺文类聚》引《搜神记》载:“随侯行,见大蛇伤,救而治之。其后蛇衔珠以报之,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堂,故历世称焉。”随国是周的同姓诸侯国,后为楚所灭。

和氏璧的故事则尽人皆知,《韩非子》载之甚详:“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yuè)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有趣的是,这两件宝物都跟楚国有关:楚灭随后,将随侯珠据为己有;和氏璧本就产自楚国。西汉学者刘向所著《新序·杂事》篇中记载:“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可见“春秋二宝”其时都已归楚所有。秦灭楚后,将此二宝俱收入囊中,李斯在著名的《谏逐客书》中对秦始皇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随和之宝”即此二宝,李斯特意点明“秦不生一焉”,可见都是由秦始皇掳掠而来。

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为玉玺,并一直传了一千多年,五代时不知所终;随侯珠则自秦始皇之后即无影踪。“春秋二宝”的命运令人嗟叹。不过,此二宝并称的“随和”一词却流传了下来,并进入了后人的日常口语。“随和”因为是二宝,因此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凡是具备高洁品德的君子都很谦和,因此又慢慢演变成谦和、和气之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