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耳机等电子部件制成的,就现在的使用情况来看还不错。
电台里依次传来二号到十号机的回应,一切正常!
“5组(中型轰炸机)爬高3500,1-4组各自寻找目标,攻击开始!”杨致和少校一边下达着命令一边压低了机舵,战机发出一个变了调的发动机轰鸣声向左下方俯冲。
两架为一组的轻型轰炸机也纷纷开始降低高度或者进入俯冲状态,铁路线两侧,肯定有俄军的对空火力点。
俄军改装后的马克辛机枪具备了…5-60度的高低射角,可以用每分钟300发的速度向空中高速运动着飞机射击,不过,匆忙的改装并没有让机枪具备更快速的左右射界转移功能,机枪手也没有受过什么射击提前量的教育,这个词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在远东军最高指挥官的头脑中呢!
因此,俄军对空火力的作用相当地有限。机枪手们在看到飞机向自己扑来的时候盲目地抠动着扳机,让那一长窜的子弹落到了目标的后方。
暴露了的俄军机枪阵地很快就招来了中国战机的攻击。
杨致和少校拉起了机头,在刚才的俯冲过程中他已经确定了两个俄军机枪阵地的位置,战机在天空中做了一个漂亮的半滚机动后,重新获得了俯冲的高度,对地攻击,要得就是速度,QH型战机最大平飞速度只有200公里,而俯冲动作带来的加速度可以把战机带到300公里以上的高速,这是杨致和少校在攻击日本战列舰时获得的宝贵经验,速度越快,俄军机枪击中飞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巴布什金河谷的天空中充斥着飞机发动机的怪叫声,接着就是小型炸弹的爆炸声和机枪的射击声,对飞行员来说要在接近目标的短短半分钟时间投炸弹和用机枪准确地射击,还要及时地拉起机头向左右机动着重新获得高度,以便进行下一轮的三十秒攻击,与此相对应的是:俄军机枪手能够得到的射击时间更短一些,他们往往只能把子弹倾泻到中国飞机的身后,主动权,始终在空中攻击者那方,飞机可以决定什么时候,从什么角度来进攻,而地面上的机枪只有疲于奔命地应付,再应付。
杨致和掀下了炸弹松脱按纽,几乎同时又抠动了操纵杆上的机枪扳机,飞机在微微抖动着向下俯冲,两排子弹在地上打出两溜黄色的烟尘,少校在拉起机头的瞬间看到几个俄军士兵被机枪子弹射穿后挣扎的身影。在他重新获得高度改入平飞时,他看到自己的战果已经在地面上呈现出来,那枚50公斤的炸弹击中了俄军机枪阵地。
第四十二节 空中的恐怖
飞机低空俯冲产生出凄厉的啸声,夹杂着不时的爆炸声和子弹飕飕乱飞的声音,构成了一种令人胆战心惊的交响曲。
一架轻型轰炸机能够携带10枚50公斤的炸弹,分别挂在两翼和机舱炸弹舱里。航空炸弹带有稳定尾翼,采用生铁弹体和碰炸引信,一枚炸弹就装有18公斤TNT炸药,威力足够覆盖70米半径范围内,这还是因为弹体本身的重量带来的加速度和飞机本身的速度使得炸弹深深钻进泥土里的原因,如果,炸弹带上减速装置后,50公斤级的炸弹将会产生更大的杀伤力。
尽管是这样,杨致和少校和他的轻型轰炸机编队仍然顺利地解决了地面防空火力点,在反复确认地面防空火力被彻底清除后,杨致和带着八架轻型轰炸机拉爬升到了2000米的高度。两架CH型战机调整了航向,在根据地面上爆炸点上的烟柱的动向估算了地面风速后,机舱内的投弹军官很简便地给飞行员做出了航向修正建议。
在2000米的高空要把重达250公斤的炸弹准确地砸在铁道线上,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的。首先是飞机的航向,根据惯性定律,飞机的航向会赋予炸弹最基本的轨迹;其次是炸弹本身的空气动力学外型和附件,这些东西在设计和制造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在无风状态下能够保证炸弹按照飞机航向跌落;再一个重要因素是风,侧向风和顺风、逆风都要考虑。
没有更精密的仪器仪表提供数据供飞行员们参考,简单的陀螺仪和对地面烟柱的观察是投弹军官确定下手时机的依据。还好,他的目标是长长的铁轨,只要飞机保持住和铁轨的同向并根据风力略微偏离一些,那投出的炸弹也许能碰上好运气,准确地在铁轨上炸响。
CH型轰炸机每架携带了两枚250公斤炸弹,也就是说,给飞机上的飞行员的机会只有两次!
两架中型轰炸机前后略微错开保持着斜编组队形,沿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反复地来回盘旋着,这是CH轰炸机第一次实战投弹,其结果远远不是炸断铁路与否那么简单。如果这次攻击成功的话,陆军航空兵的兵器里将大量编制这种载荷远大于QH型的战机。
杨致和少校远远地跟着两架中型轰炸机,他必须保证这次攻击的安全性,一架CH机上有一个美国客人作为美国军事观察团的成员特地来到自己的部队,恼火的是,要求保证这个年轻的美国上尉安全的命令据说是皇帝陛下亲口下达的。
讨厌的家伙,那个叫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美国乡巴佬为什么对轰炸机这么感兴趣?为什么总参谋部会允许这个家伙如此近距离地直面国防军的秘密?
反正,这样的问题少校是不清楚的,抱怨归抱怨,命令必须执行!
杨致和只是杨致和少校而不是龙剑铭,他当然不知道这个美国乡巴佬上尉有个将军父亲,曾经是美国陆军驻菲律宾部队的司令官,而运个讨厌的家伙自从于1903年西点毕业后就一直对中国人制造的武器非常感兴趣,因此,他被如愿地派到中国来,成为美国陆军观察团的成员之一。少校还不知道这个小小的美国上尉在1917年会成为美国霓虹42师的上校参谋长,会在一战后成为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在战后还挑起了联合国军对朝鲜和中国的作战!
这样的人,似乎应该得到龙剑铭的重视,中国飞机要向美国甚至欧洲出口,赚取大量的美圆英镑,还需要有一个适当的人真正了解飞机的战争价值,在皇帝看来,这个有将军家庭背景的年轻上尉是最合适的宣传员。技术保密只能是暂时的,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保守秘密不如公开,利用秘密的公开赚取进一步技术升级的资金,始终保持一定的领先性,这就是龙剑铭的技术发展观。
两架CH型飞机几乎紧挨着飞行,终于,少校看见两个黑忽忽的物事从机身上脱离出去,急速地坠落到地上,一枚炸弹偏离了目标好几米炸了开来,青黑色的烟柱夹杂着闪耀的火花迸发着。250公斤炸弹巨大的威力还是破坏了一大段铁路,而另一枚炸弹的落点就显得太偏了一些,只是造成了一大片杨树林的遭殃。
CH型飞机盘旋了一圈后,又气定神闲从头开始做刚才的投弹动作了,有了一次差不多的成功经验,这次的投弹准确度大大提高,一枚炸弹正中铁轨,威力巨大的炸弹直接毁坏了近50米左右的铁轨,而对路基的作用则要俄国人花费更长的时间来修补了;一枚偏离了一些,仅对路基造成了损坏。
底上的俄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铁路被炸断,没有了能够对空射击的机枪,俄军士兵们只能望机兴叹,望弹生怖,没有人想到用手上的步枪向飞机射击,那是因为这种射击是没有价值的,只能换来小一些的苍蝇更加凶猛的机枪火力,那些瘟神是无法抵御的恐怖制造机器!
在中国飞机离开巴布什金上空之后,俄国临时政府总理维特的专车驶进了巴布什金小站。铁路人员和军方遗憾地告诉这位大人物铁路遭受了攻击,需要两到三天的时间才能修复通车。无奈的总理大人只好在这个靠近贝加尔湖的美丽小站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