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东方之子幼儿园 > 第六十四章 爷爷的苦衷(第1页)

第六十四章 爷爷的苦衷(第1页)

第六十四章爷爷的苦衷爷爷的家给魏风的少年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是爷爷和父亲的家乡,也是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少年时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1948年,16岁魏青川就加入了解放军的队伍,1950年又作为志愿军入朝作战。他的原名叫魏青山,因为在朝鲜的清川江战役改为魏青川,只是没要清字的三滴水。魏青山1953年从朝鲜战场回到祖国。1958年,已经上尉军衔的魏青川,在三面红旗的火红年代退役回乡。没用政府安排,参加了农业生产。被他救过的朝鲜姑娘朴顺爱,后来也来到了中国,和他结了婚。从当村长到当书记,与土地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农民穷还是穷。直到80年代初,魏青川带领村民开始搞经济,建酒厂,建酱菜厂,建罐头厂,搞养殖,搞栽培,搞得轰轰烈烈。村集体有钱了,盖了办公楼,修了村里的路,翻盖了学校;村民腰包鼓了,盖了新房,娶了新人。到了21世纪10年代,魏青川眼看着自己年龄越来越大,扔下七十奔八十的人了,思维也跟不上形势发展,企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村里有点才气的,不是上大学不回来了,就是去“北漂,”“南漂”什么的。剩下的,他先后培养了几个年轻人,都不是那块料。魏青川早年曾先后收养过两个志愿军战友的孩子,一个是在朝鲜战场被俘战友的儿子李志阁,还有一个牺牲的战友女儿王金荣。李志阁的父亲李焕章释放俘虏时选择去了台湾,其母亲一怒之下改了嫁,丢下小志阁无人扶养,魏青川不忍,领过来抚养。为此,文革时期还被污蔑为叛徒子女的后爹,李志阁也为此受到过歧视。李志阁70年代末结了婚后,就在改革开放初期领着媳妇要离开村子,说要去外地发展,魏青川也说服不了。走了就至今未归,究竟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渺无音讯。王金荣的父亲王世才牺牲时已经是副连长,可惜牺牲在了南韩地面上,到现在也不知道尸骨在何处。对于王金荣母女俩,魏青川也没少照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王金荣的母亲病逝,十几岁的小金荣就被魏青川领到了家里,培养上了大学。70年代在城里结婚后就很少回来。魏青川的儿子魏振邦18岁就参了军,后来又提了干,和妻子尚玉品结婚后,有了魏风。结果一个在部队医院忙,一个在军区里忙,把孩子送到长托没时间管,有时俩人还忘了接。魏青川和老伴朴顺爱去部队看孙子,哪舍得孙子被丢到长托里受苦,就领回来照顾。魏振邦两口子高兴还来不及,这下子可解放了。让魏青川老两口子没想到的是,养到17岁,就又去当兵了。老两口子又弄成个膝前无子孙,一对老孤寡。眼看着都快80岁的人了,眼前连个孙男嫡女都没有,村里的公司也没人接手,真是苦了这俩老古董。百般无奈之下,魏青川只好给部队当军区司令员的儿子魏振邦写信,让他动员孙子魏风回来接手村里的公司,也让他们两个老家伙有个依靠。可是要求了七八年,也没达到目的。魏风自打四五岁时来到爷爷奶奶身边,就被放养了。每天淘得没边,不是一身土就是一身泥,舞枪弄棒,没有消停的时候,两个老人也舍不得管,舍不得骂,可劲儿惯着。到了上小学的时候,魏风就变成了孩子王,动不动就把同学给打了,魏青川没少舍着老脸向人家陪笑。那也舍不得打骂孙子,没办法就和他讲道理,摆事实,进行说教,魏风逐渐董事。中学时期,魏风就在团山镇中学住校,业余时间就跟镇里的一家八极武馆学习武术。魏风头脑灵光,学啥像啥,很快就掌握了武馆的各路拳法以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各种武器用法。武馆馆主薛敬武看到魏风习武进步太快,就知道是个好苗子,觉得必须要找个高手给予辅导,才能使其成长为国家级武术高手。于是他把魏风推荐给八极拳第八代传人霍生光。八极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短打拳法,追求刚猛、朴实。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故爆发力极大,是最具实战性的技击拳法。所以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级定乾坤”之说,及“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霍家八极拳集各家拳法、棍法、刀法等等之大成,擒拿格斗无所不及,是八极拳传承发展最全面的门派之一。为让魏风全面传承八极拳法,霍师傅每周点拨教习一次,持续达五六年之久。魏风从初中到高中,除了学习就是练武,武术功夫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怎奈他一心想像爷爷和父母亲一样,穿上军装去当兵。高中没毕业就入了伍,最后还是在部队实现了大学梦。在部队奋斗了十几年,入了党,做到了特战营长职位,晋升到了中校军衔。本想在部队继续发展,怎奈爷爷跟前无人,企业无人接手,只好忍痛割爱,返回家乡,代替爷爷为村集体和乡亲们奉献力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