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唐史百度 > 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1页)

第五章大唐惊变繁华盛世过眼云烟(第1页)

君临天下,历尽周折登帝位

能当皇帝靠的不只是家世,还要有运气。李隆基的运气就很好,虽然他不是长子,甚至父亲唐睿宗李旦也差一点就做不上皇帝。可是李隆基是个有福气的人,费尽周折,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他出生时,唐高宗已经过世,大唐王室正处在皇位争夺最为激烈的时期。李隆基出生的前一年,父亲李旦被武则天立为皇帝,母窦氏为德妃。六年后,武则天宣布将李旦降为皇嗣,改唐为周,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李隆基时时要为父亲的生死存亡和自身命运担忧。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胸怀大志。

李隆基七岁那年,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掌管京城守卫的金吾将军武懿宗厉声训斥侍从护卫,李隆基马上怒目而视,大声喝道:“这里是我们李家的朝堂,轮得着你在这里耀武扬威吗?你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如此训斥我家的护卫!”李隆基的这番话让武懿宗愣住了,看着这个小孩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不但没有责怪李隆基,反而对这个孙子更加喜欢。到了第二年,李隆基就被封为临淄郡王。

后来,已经知天命不远的武则天将自己的儿子庐陵王李显迎回了宫中,唐睿宗李旦以皇嗣身份让位于皇兄,自己再次被封为相王。到了神龙元年,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情继续恶化。

那时,李隆基初涉政坛,耳濡目染了宫廷政治斗争的残酷与复杂,增长了很多见识,丰富了对国家政务的阅历。在青年时期,对李隆基影响最大的应当是“五王政变”。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倚仗着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二张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和他的妹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个举动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发动宫廷政变,起兵诛杀二张,逼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位,拜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并改“周”为“唐”。当年年底,武则天去世,那年李隆基已经成长为二十岁的青年才俊。

唐中宗李显即位之后,立曾经和自己共患难的韦氏为皇后,韦后野心勃勃,她总想和武则天一样,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在武则天死后,李显懦弱无能,又过分信任自己的妻子韦氏,结果政权渐渐落到了韦皇后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之手。可是韦皇后虽然野心很大,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才能,为了拥有能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她和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等人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朝政变得腐败不堪。

李隆基出任潞州别驾,积极网罗人才,为以后发动政变做准备。不久,罢潞州别驾,返回京城,他广结禁军首领,暗地里结交各种有识之士,培养亲信党羽,等待发动政变的时机。

唐中宗李显被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她立李重茂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掌握实权。为了自己的私欲,韦后将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贬官驱逐,又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自己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反而更加纵容。

这时,一直静观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便抢先发动了兵变,率领御林军万余人攻占了皇宫,处死了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迫使李重茂退位,拥立父亲李旦复位。李旦即位后,按照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太子应该是李宪,而不是三子李隆基。李隆基在兄弟排行中是第三,所以小名叫三郎,李旦的长子是宋王李成器,后来改名为李宪。但李隆基作为政变的主谋,功劳是其他人无法相比的。当时,诸王和大臣们说:“李隆基有社稷大功,应该立为储君。”李宪的性格很像他的父亲,对权位没有那么渴求,他认为父亲得天下都是弟弟李隆基的功劳,便坚决让出了太子的位子,而且一直小心谨慎,没有可指责的过失,李隆基对哥哥既敬重又感激。于是李旦就立李隆基为太子。后来李宪死后,李隆基对群臣说:“我的天下是哥哥让给我的,一般的谥号不足以说明我对哥哥的感激之情。”于是给李宪加谥号为“让皇帝”。

唐睿宗李旦得以复位,他的妹妹太平公主也出了不少力,太平公主善弄权术,议政处事的能力甚至超过了李旦,所以她逐渐掌握了朝廷政权,当时的七位宰相,有四位都是她的心腹同党。唐睿宗李旦也和唐中宗李显一样是个软弱的皇帝,不愿和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总是一再忍让。太平公主却认为自己给了李旦做皇帝的机会,功劳很大,所以她越发飞扬跋扈起来。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迅速膨胀起来,她渴望像母亲那样做女皇。

太平公主在李旦面前搬弄是非,挑拨他和李隆基的父子关系,但是最终李旦还是决定把皇位传给李隆基。太平公主见状,准备发兵攻打皇宫。狗急跳墙的太平公主还想毒死李隆基,因为李隆基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要靠吞食天麻来提神,太平公主买通了李隆基身边的宫女元容容,想在天麻里加些毒药,谁知走露了风声。李隆基率先杀死了太平公主的大将,又派人把支持太平公主的五个宰相给杀掉,最后太平公主也难逃一死。

经过几番周折,李隆基终于登基为帝,成为了唐玄宗,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开始亲政。他下令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为稳朝纲,整吏治控禁军

唐玄宗李隆基在清除太平公主之后,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形势却不容乐观。接连的兵变大大地伤了朝廷的元气,而且吏治混乱、朝廷腐败,这些问题都亟待治理。

李隆基当机立断,对吏治进行了一番整治。他为了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武则天执政以来,朝中有许多像摆设一样的机构和无用的官员,李隆基精简了朝中的办事机构,裁掉多余的官员,这样做,不仅让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还节省了政府的支出,何乐而不为呢?

为了任用更多有才有为的官员,李隆基决定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李隆基认为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因为他们常常要和老百姓打交道,代表了国家的形象。所以,李隆基经常亲自出题考核县官,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就会马上被革职。每年的十月,他还会派出按察使到各地去体察民情,鼓励百姓举报那些贪官和庸官,一旦发现违法的官吏,严惩不怠。

武则天执掌政权之后,提拔了许敬宗和李义府等人做宰相,做了很多不能见光的事情,一旦公开会引起公愤,所以她废除了唐太宗时期就开始实行的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到了李隆基统治时期,他想让更多的谏官和史官参与讨论国家大事,监督朝政,所以对这项制度予以恢复。

除了整顿吏制,唐玄宗李隆基还对军事进行了改革,他增加了雇佣兵制度,加强对北门禁军的控制。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军队是统治的命脉。

李隆基曾经在骊山脚下举行了一次阅兵仪式。由于每次政变都与禁军有关,为了防止政变再次发生,就一定要牢牢地控制住禁军。李隆基吸取政变之祸的教训,在这次演习中,他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解除了功臣郭元振的兵权。郭元振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一名将领,后来在西土边陲立了功,唐睿宗李旦即位后,就让他官至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后来,郭元振参与了一次政变,立下了大功。但是距离那次事变仅仅过去了三个月,李隆基却在这次阅兵仪式上,以军容不整的罪名,将郭元振流放到了新州。与此同时,李隆基还宣布处斩了唐绍。其实,李隆基本来没打算真的杀了唐绍,只是想通过这个事情来树立威信,然而将军李邈没有领会李隆基的真实用意,马上将唐绍杀了,唐绍就这样含冤而死。

禁军从唐高祖李渊时就有了,那时叫做元从禁军。唐太宗李世民时,开始在玄武门设置左右屯营军,叫作飞骑。唐玄宗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发动了一次政变,想要除掉韦后一伙人,当时韦后就是逃入了飞骑营而被杀的。在飞骑中挑选出骁勇善战,身体健壮的人,组成皇帝的护卫队,叫做千骑。这些皇帝的护卫队都隶属于羽林军,并没有独立的编制。后来,由于太子李重俊的政变和千骑有关系,所以进行了一次整顿,改名为万骑。

万骑在讨诛韦后的时候立了大功,地位急剧上升,人数也增加了很多,增设了龙武将军的职务,用来统帅万骑。龙武将军任用的都是有功之臣。当时还首次组建了北门四军:左、右骑和左、右羽林军。原本隶属于羽林军的左、右万骑两营,现在正式成为独立的编制。北门四军的组建与扩大对于诛杀太平公主势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开元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对边疆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早在李隆基即位之前,北方边境就已经危机四伏。北方的领土在唐朝初年曾经统一,而且设置了单于、安北都护府,分别管辖长城内外到贝加尔湖的广阔地区。在武则天执政初期,突厥人经常骚扰边境,还攻占了蔚州和定州,迫使唐朝将安北都护府南迁。契丹的李尽忠还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煽动部下反叛唐朝,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兵反击,结果失败,安西地区的碎叶镇被突厥攻占,致使丝绸之路断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