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曾亲率大军,前往甘肃陇西大漠边关。在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气温零度以下的峡谷中,士兵官员冻死无数,隋炀帝自己也吃尽苦头。他被弄得狼狈不堪,甚至差点死在峡谷中,却还是咬着牙坚持了半年之久,走遍了青海和河西走廊。结果,他新置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使之更加深入地溶入大隋的疆域之中。比这更苦更险的事还有很多,早在25年前,20岁的他为隋朝兵马征讨大元帅,乳臭未干,竟能亲统领51万大军,南下对陈朝发动进攻,特别是“突破长江天堑”一战,更是打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结果,他赢了,帮衬父亲完成了隋朝的统一大业。人们都认为皇帝就只知道威风享乐,却不知皇帝要吃更多的苦、冒更多的险事。
这次来袭击他的始毕可汗,是早年归顺大隋突厥启民可汗的儿子咄吉。大业四年,启民可汗归天,隋炀帝便立咄吉为始毕可汗。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咄吉始毕可汗部落逐渐强盛,对隋王朝构成威胁。为分散始毕的势力,隋炀帝让黄门侍郎裴矩立始毕的弟弟叱吉设为南面可汗,因叱吉拒绝没有成功,就在马邑诱杀了始毕的谋臣史蜀胡悉,始毕可汗知道此事,从此与隋朝断绝关系。隋炀帝此次北巡,就是想对北方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再定降服始毕可汗的谋略。没想到,始毕可汗竟然对他先下手了。
隋炀帝吩咐人将他的粉黛送去城内,自己举步来到关门营房。他今年刚满45岁,精力和智慧都非常充盈,历尽风险的他要亲自来指挥这场击溃突厥攻击他的战争。
“不知关前精兵……”坐定之后,隋炀帝轻轻地问兵部尚书樊子盖。
“关前精兵,已全部为国捐躯,而今始毕叛贼,正在关前叫战。”曾经最喜欢杀人的樊子盖沉痛的回答。
早在大业九年,也就是公元613年,樊子盖奉命去查究已被打败、反叛炀帝的杨玄感党余时,一口气就杀了三万人,后来查明其中冤死者过半。为此,樊子盖进爵济公。两年后,大业十一年,樊子盖率军*绛郡起义军时,焚烧了义军所在的大片村庄,又杀死上万投降的义军,结果无功而还。
“始毕可汗!”隋炀帝听了杀人将军沉痛的回答,又一次恨恨地吐出这四个字,再次将目光转向樊子盖,缓缓地吩咐道:
“讲讲具体情况。”
“此次来袭,始毕可汗是倾巢出动。他的十多万骑兵早作了充分地准备,其狠毒凶残,前所未有。到目前为止,我雁门郡的四十一座城池,已被突厥接连攻陷了三十九座。突厥所到之处,烧杀淫掳,连刚出生的小儿也悉数杀死。如今,十余万突厥兵在关门外扎营,我大隋的雁门郡,仅剩下这雁门与崞县两城,雁门守军不到二万,粮草也仅够维持半个多月,形势万分危急。”樊子盖说完,垂下头来。
隋炀帝的目光,在樊子盖的身上稍一停顿,迅速转向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那凌励的目光,分明在问:“你认为,现在该怎么办?”
宇文述本姓破野头,天生小人。他原只是鲜卑族俟豆归家的一个仆人,因得主人赏识,随主人改姓宇文。后侍奉隋文帝杨坚,因功拜为安州总管,赐物三千段。结果却又与文帝之次子杨广相谋,杀太子杨勇及文帝杨坚,夺了皇位。杨广即位称炀帝后,宇文述拜为左卫大将军,封许国公。因深受炀帝喜爱,宇文述由此权倾朝野,家中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后宫美女宠妾数不胜数,单是家僮,便多达千余人。他平时跟在炀帝身边,遇事总拣炀帝喜欢的说,这时听炀帝的问话,想了想回答:
“臣以为,始毕可汗有备而来,意在加害皇上,只要皇上能离开,雁门之围自然不解自解。况且,皇上乃万尊之躯,离了这险恶之地,才能使我大隋万古长存。因此,臣建议组织一支三千人的精锐轻骑,护送皇上突围。”宇文述说完,抬头征询地望着隋炀帝。
象以往一样,遇上大事与众臣商量,隋炀帝总不忙着表态,他要等几个勋臣把自己的意见讲完,这才来谈自己的看法。因此,面对宇文述征询的目光,炀帝似若无睹,只是毫无表情地等着其他勋臣开口。
这时,纳言苏威站出来说:“雁门天险,对守卫有利,而所谓精锐轻骑,是突厥人所长,倘若现在突围,危险太多。皇上万乘之主,岂可冒这样的风险?”
兵部尚书樊子盖听了,十分赞同地说:“皇上乃万乘之主,切不可凭徼幸突围,若遭遇敌军,悔之何及!始毕可汗,实在可恨!也过于猖狂!这雁门关,是我大隋天险,早在战国时期,赵之大将军李牧,就在雁门,凭借关门之险,击败匈奴十万人马;汉朝名将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也曾在此与匈奴鏖战,大败敌军。因此臣认为,如今之计,一是要固守雁门关,二是要征发全国各郡派兵前来勤王。同时,恳请皇上下诏,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这样一来,各郡县必然勇于勤王,使我援兵不断增加,而守关将士必然士气大增,人人自奋,雁门一定固若金汤。到时,我方援兵相继到来,敌军进攻又一再受挫,定可将始毕可汗的虎狼之师,消灭在雁门关下。”
樊子盖的话音刚落,内史侍郎萧瑀开口道:“臣要恳请皇上发出明诏,谕以停止高丽之战,集中举国兵力专讨突厥,则众心皆安,人自为战,突厥必灭。”
隋炀帝听了,望望萧瑀,望望樊子盖,闭目沉思。众勋臣见此,皆不敢再言,一时间,关门营房,如无人一般,静悄悄地使每个人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之声。 。。
楔子3
3、
宇文述的意见,显然不可取。隋炀帝在心里想道:朕是来解决始毕可汗的问题,怎么可以遇上他来袭就逃跑呢?再说,以雁门关之险,他始毕可汗能够攻破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隋炀帝在心里回答。这样一来,樊子盖提出的固守和下诏征发全国各郡派兵前来勤王的意见,倒是可取的。只是,要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却有些难办。这么些年来,为统一全国不断征战,花费的钱财实在不少,又同时修通了大运河,就更加有些支不付出了。但不管怎样,要别人来拼命,重赏总是应该的,这样看来,暂时只有答应重为赏格了。至于萧瑀要我明诏谕以停止高丽之战,真是有些荒唐。朕生为一国之君,自当为国平定周边之乱,开疆拓土,搞一些大的建设造福于千秋万代。如今,国家统一,西域开通,运河建成,只是这本来臣服的塞北突厥,却胆大妄为敢来反叛,不重兵征讨,使之臣服,大隋之威何在?更何况,这辽东的高丽,本为商纣王叔父的封地,为我大隋封国,现在却与朕大隋分庭抗礼,不遵臣国之礼,若不使之臣服,长此以往,对朕大隋,实在不利……想到这里,隋炀帝睁开双眼,昂起头来。众臣见了,个个挺胸塔腰,集中注意,聆听皇帝的圣喻。
“朕以为,苏、樊两卿家的意见可取。固守雁门关,下诏令各郡派兵前来勤王,对勤王与守关的士卒重为赏格,实为上策。只是,停止高丽之战,朕不甘心。高丽虽然征讨了两次,均不能取胜,原因却很分明。第一次失手的原因很多,最主要还是朕有些轻敌;第二次,朕大隋已获得胜利,高丽王高元已谴使请降,若不是杨玄感起兵造反,朕无心再战,一定征服了高丽;这第三次,如今打得正烈,却要停下来,朕实在不甘心!高丽为朕之大隋封国,却不遵臣国之礼,长此以往,必然动摇其他臣国之心,动摇朕大隋江山的稳固。”
“皇上英明,不降伏高丽,何以彰显朕大隋之天威。高丽之战,是一定要打下去的。”宇文述首先附合。
萧禹为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对炀帝忠心耿耿,待宇文述落音,开口道:
“如今高丽战事,已是我朝最大的累赘,此次突厥偷袭之所以能连克我四十一城,与我边关少兵缺将、官兵士气低落大有关系,就其原因,主要是高丽战事的影响。因为高丽战事,抽去了边关诸多的精兵良将,又降低了戌边士卒的各项待遇,这才使得边关少兵缺将,士气不振,这才给了突厥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