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美国总统 布什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小镇走出的大人物

乔治·W.布什1946年7月6日出生在康涅迪格州的纽黑文,当时他的父亲是耶鲁大学学生。两年后,老布什从耶鲁大学毕业,携妻子芭芭拉和幼子前往得克萨斯州西部,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石油生意。布什一家落脚在帕米安盆地的米德兰,那个小城在20世纪初被称为“大草原上的女王城”,是个农业中心,后来因为石油而变得繁荣起来。小布什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童年时光,并将其视为故乡。  1950年的米德兰是个充满吸引力的地方,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年轻人到这里创业,当时有一种说法,说在米德兰,投资错了都会赚钱。在这个小镇子,浓缩着农业传统和工业文明的精华,充满着质朴的气息,也洋溢着进取的精神。这个小镇有着自己的价值观:人们坦诚相待,彼此支持着并祝福着,都相信会有美好的前程,家门常常是开着的,因为人们相信自己的朋友和邻居。由于向往未来,人们对孩子有着特别的瞩望,镇子里的头面人物千方百计为学校请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替别的家长看孩子。在这个地方,小孩子一做错什么事儿,凡是孩子妈妈都会觉得自己有权利、而且有责任来教训他,那种关切程度丝毫也不亚于他自己的妈妈。在这种环境里,孩子们学会了尊重长者,听大人的话,做好邻居。那是一段让小布什留恋的日子,单纯而快乐。小布什一生喜爱棒球的种子就是在那时种下的。  不久,布什去了安多弗的飞利蒲斯寄宿学校,在他上高年级的那个春天,他的政治天资第一次显露出来。布什帮助组建了一只棒球队,还自封为球队总管,并给自己起了个绰号叫“花呢布什”。像管理一家公司一样,他还任命堂兄凯文做助理总管,他的球队不仅有裁判,有文书,甚至还有心理医生。他们组织的棒球表演赛别有特色,每个寝室一个队,球队的名字各有特点,大家情绪高昂,助阵的球迷也不少。对布什来说,这次成功有着深远意义,不仅使自己意识到自身的组织和管理天赋,也对这种组织工作充满了兴趣,因为这支棒球队不但能传播快乐,分享幽默,还能给严肃刻板的气氛带来活力。  本章的部分故事来自《勇往直前——通向白宫之路》、《前路未卜:美国总统布什的历史秘辛》、《谁让布什像个总统》、《第一夫人:从玛撒·华盛顿到劳拉·布什》、《布什家族的战争》等书,谨向作者和译者致谢。  更重要的是,在寄宿学校的这段生活教会了布什自立,使他认识到活跃生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用他的话说,“我学会了怎样在扎根的地方开花结果。我再也不会感到孤单了,安多弗让我了解了自己,这是我从那里学到的最珍贵的一课。不管生活把我带到哪里,我都可以广交朋友,自强自立”。就这样,一位未来的美国总统,从米德兰这样的小地方走了出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给自己打工

在耶鲁和哈佛,布什继续了他在组织方面的优异表现,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在社交和领导才能的提高方面却是硕果累累。相比之下,哈佛商学院更可谓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在进哈佛商学院之前,对于以后要做什么工作,他自己心里也没有主意。但没过多久,这座“资本主义的西点军校”就给了他商业世界的工具与词汇,教会他资本运行的原则、积累、风险、支出、管理。哈佛教授的个案分析法尤其令他着迷,丰富多彩的案例与课程涉及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运作,一切深深吸引着他,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1975年从哈佛毕业后,布什的一个朋友建议他,“先给别人打工,花别人的钱学生意”。  但布什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因为他自信读商学院不是为了到大公司打工和往上爬,他想的是当自己的老板,因为哈佛给了他当老板的工具和信心,他家族的经商史给了丰富的经验,他不想受制于人。就这样,布什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个小规模的石油公司。  尽管布什的公司经营得不很成功,但他还是从石油生意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了解到了做企业的风险和能源的重要性。他逐渐明白了,慢而稳的投资才能带来回报,这使他在日后的人生经营中变得稳健而细致,做每一件事都能对接下来的“进发”做好铺垫,或者是人力的,或者是资金的,或者是经验的。而且运气和机缘的成份也必不可少——有时候你能处理好绝大多数事情,小心翼翼地回避风险,负责任地利用能源,做好每一项决定,但这并不能保证你能打出高产井——这一点他在日后的政治生涯中体会得尤为深切,如果没有“9·11”,布什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大概谁也说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通过经营企业,布什增强了管理才能,学会了树立明确的目标,并能够愉快地和人们一道去实现目标。与学生时代的领导角色不同的是,布什在真正的老板岗位上体会到一个领导者的苦与乐,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惨败的教训,他懂得了负责,懂得了应该公平地善待大家,懂得了如何进取,也懂得了怎样尽可能地规避风险。这一切,都对他日后成功竞选并承担好州长和总统的责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经由爱情的滋润和家庭的温暖变得更加明显了。   。。

“最佳选择”

对布什来说,爱情的降临充满偶然性,但看上去却显得那样自然。布什和劳拉应该说是很有些缘份的:他们实际上是一起在米德兰长大的,两家只相隔半英里,他们在休斯敦还曾经住过一个公寓大楼……只是他们过了几十年才认识。  与布什同岁的劳拉·韦尔奇出生于一个普通而舒适的家庭,是家里的独生女,父亲是住宅设计师。17岁那年,劳拉遭遇车祸,她的恋人在车祸中丧生,给她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1977年夏天,劳拉回米德兰看望她的父母,其间她的好友准备把布什介绍给她,推辞了几次,她说那就见见吧。不久,在一次露天烧烤晚会,劳拉和布什“偶然”地相识了,并且很快碰出了火花。  小布什后来称,从劳拉身上他找到了一种坚定的影响力,他眼中的劳拉美丽动人,性格温柔,喜欢说笑,为人直来直去,而且非常聪明。看上去,两人截然不同:劳拉安静文雅,布什精力充沛;劳拉天性好静,布什天性好动;劳拉遇事有耐心,而布什却急三火四;劳拉喜欢待在自己的空间里,而布什则总是侵入别人的空间,向他们靠过去,碰碰他们,拥抱他们,接近他们。不过他们基本的价值观是相同的:两人都是在西得克萨斯那种环境中长大的,在那个环境里,他们学到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且同样重要,每个人都有责任做好邻居、好公民。他们都喜欢读书,都喜欢和朋友相聚,很快两人就被对方吸引住了。  1977年11月5日,劳拉在自己31岁生日的第二天嫁给了小布什,他们结婚时都31岁了,是朋友中结婚最晚的,但他们都不觉得晚,因为他们都相信自己做出了最佳选择。事实证明,与劳拉的婚姻是布什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劳拉让小布什变得稳重了,也有了责任感。她就像是一只“戴着天鹅绒手套的拳头”,宁静而有说服力。在生活中,劳拉对小布什的爱称是“布西”,而小布什一谈到妻子就两眼放光,爱慕之情溢于言表。他充满深情地说:向劳拉求婚,是他一生中做得最完美的一件事;劳拉是他人生最大的财富,她给了他足够的力量和信任。与天生的政治动物布什相比,劳拉是政治生活中的被动参与者。她曾经问布什的母亲怎么才能当好候选人的妻子,芭芭拉说:“别批评他的讲话。”劳拉把忠告记在心里,直到有一天晚上,州长竞选快结束的时候,劳拉与丈夫驱车回家。路上,布什反复请劳拉说说她对当晚演讲的看法,他指望她能鼓励他,说他讲得比预想的好。进车库时,布什又问了一遍:“我讲得不太好,是不是?”劳拉回答说:“是啊,不怎么好。”布什吓了一跳,把车开到墙上去了。劳拉开玩笑说她再也不对他的讲话发表看法了,但她并没这么做,在此后的日子里,劳拉始终都是布什身边一个能够讲真话的人。  在布什当选州长后,劳拉逐渐开始参加各种活动,大多数都和她喜欢的读书、艺术、历史和孩子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劳拉发起了第一夫人家庭扫盲计划,目的是推动布什倡导的学校教育改革和读书计划,这些计划包括聋哑人扫盲计划、儿科医疗门诊计划,此外,她还在州里到处游说,推动“彩虹房子计划”,目的是为那些受虐待遭歧视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港湾。劳拉还提倡早期检查乳腺癌,呼吁重视妇女健康,1999年她还发起了早期儿童发展计划,目的是为家长们提供重要信息,以便帮助他们的孩子健康地开始生活。  就这样,劳拉很快就以自己的方式卷入到了布什的政治风浪中,从“得克萨斯第一夫人”一直做到“美利坚第一夫人”。初到白宫,劳拉很希望能以平静的方式度过这段岁月,但“9·11”却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和她的丈夫比以往更多地站在公众面前。在小布什最艰难的时候,劳拉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并一次次以富有人情味的表演游说人们支持布什、支持“困境中的美国”。  虽然是“客串”外交,但劳拉却十分善于以其亲善形象为布什赢得世界的支持,为美国扫清反恐战争的障碍。有两次讲话很能表现劳拉的风格。一次是2001年11月17日, 劳拉·布什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她说,下星期就是感恩节了。在经历了过去这几个月的事件后,我们将更加珍惜我们的家庭。我们将格外感谢美国生活中的一切恩赐。言之切切,却也说出了美国恢复自信与从容的关键所在,那就是怀抱着家庭责任感和对国家的感恩,与全民族共进退,即便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也在所不辞。这些话出自劳拉之嘴,别有一番效果。于是,我们看到,在劳拉的影响下,很多美国人通过不断消费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美国走出经济萧条的信心。而更多的人,为了国家的安全考虑,自愿放弃诸多个人利益,支持布什的一系列国内安全政策。  另一次是在辞旧迎新之际,劳拉接受了《美国新闻》的独家采访。在采访中,劳拉说:“在‘9·11’事件发生后,很多事情都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了,而真正重要的却是我们可爱的下一代。”对于影响美国青少年的媒体暴力问题,劳拉也是深恶痛绝,她的坦率言行和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很多美国人的推崇,也为布什赢得了很多潜在的支持和未来的选票。就这样,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劳拉出色地扮演了亲善大使的角色,就像她的诸多前任一样,为丈夫、也为美国的利益游说着。事实上,作为一种政治生态,历史上的第一夫人大多扮演了亲切、生动、富有人情味的政治形象,而劳拉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虽不如希拉里那样夺目,但却别有一番风采:宁静、质朴、有亲和力。  对于妻子,布什始终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激和欣慰之情。2000年初,布什陪劳拉回到达拉斯的南卫理公会大学校园1968年劳拉从这里大学毕业。  ,并以劳拉的名义为学校送上了一份圣诞礼物——“劳拉·布什长廊”,这份礼物是由砖铺成的过道,过道两侧栽上树,美丽而安详,过道通向学校图书馆。劳拉的许多朋友,还有布什的父母为过道捐设了长椅,都是以劳拉的名义做的。布什在当天的讲话中深情地说:“这条长廊反映了很多东西,从中可以看到一颗有远见的、高尚的灵魂,她热爱图书,热爱图书馆,长廊也反映出我对劳拉的爱。”说到这里,布什眼含泪水,无法再说下去了,劳拉走上来拥抱他,和他一起走回座位。  布什同样感激的是,劳拉给他带来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芭芭拉和吉娜。而令劳拉欣慰的是,布什是一个现代爸爸,不但能够帮着照看婴儿,而且还以此为快乐。在劳拉的温情注视下,布什学会了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喂食,他们还常常一起推着婴儿车到外面长时间散步。每天晚上回家,布什都要与孩子玩耍,他和劳拉常常是等着宝贝睡着,然后悄悄跑到别的房间聊天,生怕她们听到声音哭起来。天气好的时候,他们就坐在后院说话,一起在园子里散步。  像珍爱劳拉一样,布什也十分喜欢当爸爸的感觉,愿意跟女儿们一起玩。他经常给孩子们做鬼脸,逗她们笑,在地板上跟她们摔跤,她们长大后还和她们一起商量着做作业,有时还帮她们打字。不仅如此,布什还很乐意与她们分享智慧,告诉她们自己的教训,用他的话说,“父女之间总是需要完全的爱”。这些细节经由媒体的宣传,传入千家万户,许多人都由此增加了对布什的好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0而戒(酒)

在人的一生中,往往会有许多转折点,而对布什来说,40岁生日之后戒酒应该算是一个标志性的改变,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转折点。劳拉和布什的朋友后来开玩笑说,他看到酒吧的账单以后就不喝了,因为他这个人是出了名的省钱,但这显然称不上是理由,真正的理由来自劳拉,来自老布什,也来自小布什对个人前途的重新估量。  尽管劳拉在公开场合并不特别反感布什饮酒,但据劳拉的朋友称,在接近布什40岁生日时,劳拉给了布什类似最后通牒的压力。另一个压力来自老布什。当父亲决定参加1988年总统选举之后,小布什和他的家人都意识到,整个家族都需要为此做好准备,为了不做出有损父亲形象的事,他开始认真考虑劳拉的建议:与可能诱发生硬、散漫、低俗话语的酒精告别。不仅如此,小布什也开始重新勾勒自己的政治前景。正如一份报告所表明的那样,政治作为一项职业,竟然是总统之子所能选择的最少引起非议的职业。在考虑到父亲入主白宫的可能性后,小布什意识到一个重要的机会就在眼前了,而抓住这个机遇,显然是一个酒徒所勉为其难的。  就这样,在一个昏昏沉沉的日子里,布什决定就此与酒精告别了。他告诉劳拉:“我要戒酒。”然后再也没提这事。逐渐地,布什的朋友们发现聚会时他不再喝酒了,尽管从外表上看一点变化也没有,但在内心里布什开始感觉到与以前不同了。他开始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读书,精力也更加旺盛,开始变得更愿意听别人讲话,而不像以往那样滔滔不绝,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不久,他便决定参加得克萨斯州州长选举(1990年),尽管失败了,但他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然与坚定,与戒酒前判若两人。  后来,布什多次诚恳地承认,自己不是完人,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今天并不觉得特别自豪的事。  他说:“我年轻时不负责任,有时做出不负责任的事来。”  他相信,作为领导者,有责任向孩子们传递一条明白无误的信息:不能酗酒,不能吸毒,不能婚外生孩子。从此以后,诚恳地承认错误和不足也便成了布什的一种作风,并帮助他渡过了诸多难关,这其中,喧鸠事件最能说明问题。   txt小说上传分享

喧鸩事件

1994年8月,一只鸟给布什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在一张传遍世界的照片中,布什身穿蓝牛仔装,猎人马甲,一手拿一只短枪,另一只手拿着被误杀的鸟。  那是一次普通的游猎活动。布什像往常一样在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