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由思索了半天,总算是想出来一件公子扶苏为天下苍生请命之言,李由说道,父亲,公子扶苏还曾谏言皇帝陛下,秦国严刑峻法之策已到人人自危之情势,民间十户人家,九户中有人受其牵连,民户劳役加重,田亩无人耕种而荒废。此等谏言,试问除了公子扶苏,何人敢在皇帝陛下面前提及。
李斯听完李由之言,也是不再多说,当时公子扶苏谏言也是让李斯心中一惊,都说这公子扶苏敢于直言不讳,可李斯怎么也没想到,公子扶苏竟会在群臣早朝之时,当着一众文武群臣的面,谏言皇帝陛下宽松严刑峻法,少征劳役,休养生息,使民生得以修缓。
李斯心中既惊又喜,喜的是终于有人当着皇帝嬴政的面提出少征劳役,休养生息之言,自己也是想了许久,终归还是没有敢提出来。
李斯不认为自己明明有所见解,可碍于为官之道,处事之法,没有直抒己见。
李斯心中也有理由,朝中群臣平日里敢于直言者也是甚多,右丞相冯去疾还有众多御史大夫,难道他们之中无一人知晓秦国严刑峻法,劳役过重之事。
非也,实在是皇帝陛下如今心高气傲,无人敢当面向其直陈,都想着等他人出面进言。
李斯心中赞赏着公子扶苏为国请命,敢于直言的一身正气,可突然另一心思上头,李斯瞬间皱紧眉头,嘴里念道,锋芒太露,未必是好事。
李斯对公子扶苏平日里有意推崇儒家之说治理秦国,也是心有不解,李斯乃是法家弟子,自然推崇以法家之说治理国家。
公子扶苏自然是知道李斯乃法家弟子,一向极力坚守以法家之说治理国家,皇帝陛下也是受韩非影响极大,国策处处显现法家之说。
公子扶苏因与左丞相李斯治国见解不同,两人在朝堂之上也时不时有争执。
王翦蒙毅蒙恬三位军中代表见朝中群臣政见颇有差异,平日里也是尽显默契,对国策国政绝不轻易表态。
李斯虽知公子扶苏与其并非同道中人,可见公子扶苏敢于为国为民当面向皇帝嬴政请命,也是对公子扶苏心生好感。古贤哲之人早有警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此语虽不能当众言之,可李斯心中之见,此言乃是金玉良言,尽是精辟之言。
若是不出意外,公子扶苏便是秦国他日之主,李斯怎会不关注公子扶苏,李由只是觉着父亲李斯看不上公子扶苏年轻气盛,哪里知道李斯对公子扶苏一直很是上心。
对于未来的主君,李斯又怎会对公子扶苏没有看法。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点道理李斯还是知道的,能早些让公子扶苏接纳自己,这应该不是自己一人之想,只怕是朝中群臣无不有此心思。
李斯心中对公子扶苏赞赏有加后,也是对其敢在朝堂之上直言不讳很是不为认可。公子扶苏即便是未来储君之首选,可毕竟时至今日,皇帝陛下还未将储君之位传于公子扶苏。
储君之位一日不定,公子扶苏你就该隐忍不发,全力取悦皇帝陛下才是,即便是公子扶苏他日被立为储君,应更要以皇帝陛下喜怒为向,万万不可惹皇帝陛下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