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商纣王,大家是不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封神榜上那个有点猥琐的油腻大叔,再不然就是想到他那个狐狸精变的漂亮老婆苏妲己。
本期就让我们抛开在神话故事中那个和妖精难舍难分的商纣王,来好好聊一下身为商朝帝王的——纣王帝辛。
帝辛(?-前1046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一说为“受”之音转)、“商纣王”等,后世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一前1046年)。
帝辛是帝乙少子,继位后,在内营建朝歌、加重赋敛、严格周祭制度、改变用人政策、推行严刑峻法,对外屡次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其种种举措既在统治集团内部引发矛盾,也动摇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牧野之战,商军被周武王西率诸侯联军击败,帝辛身死,商朝灭亡。
那么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啊,商朝灭亡根源在于帝辛推行新法和改革旧的制度,这就已经从根本上就动摇了商朝的统治制度,而且在改变用人制度上商纣王还采取了提拔新人打压贵族的制度。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商纣王到底是怎么样改革用人制度的。
商纣王变更用人制度,重用“小臣”集团,提拔了一批非世官大族的人员,见于史籍的有飞廉、恶来、费仲、左疆等。
严格推行祭祀制度,固定和缩小致祭种灵的范围,以此疏远旧贵族,通过法律惩罚的方式使内、外服各族人、脱离族组织而纳入自己的直接掌控之中,从而扩大自己直接控制的人口数量、削弱贵族势力,同时以严刑峻法镇压贵族反抗。
看得出来商纣王其实是想大刀阔斧的去推进改革,而且想把贵族手中的权利分散,在提拔出一部分寒门学士,让贵族势力与寒门学士的势力相互制衡,从而达到使自己手中的权利更加稳固并且去削弱贵族权利,以防其权利过大而起二心。
这就是说商纣王想要把权利握在自己的手中,也就是后世的中央集权制度,(关于这种权利制衡使得朝堂达到平衡从而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具体可以参考郡县制时为防地方权利过大而形成的地方军政分离制度。)
但是,在学术下移尚未发生的时代,帝辛提拔的人员对商王朝典章不熟,加之出身较低,缺乏政治经验,唯帝辛马首是瞻,破坏了政治体系的稳定性,而排挤世官大族的做法也导致商王朝内部离心离德,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对于商王朝的灭亡起了加速作用。
如果说这些改革只是动摇了商朝统治的根基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使商朝彻底灭亡的战争——牧野之战。
帝辛二十九年(约前1047年),周军出师伐商。
帝辛三十年(约前1046年),周军行孟津之誓,帝辛派出军队在牧野(地点含义有不同说法)进行抵抗。
周历二月二十二日,甲子那一天(据断代工程,即前1046年1月20日),帝辛的军队被打败,其原因可能与帝辛一方,前方部队倒戈有关,帝辛逃到鹿台,穿上他的宝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赶到,砍下他的头,挂在白旗竿上示众。
也就是说,商朝是在商纣王死后被灭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妖精变苏妲己搞出来的沉迷美色而灭国,而商纣王不理朝政,酒池肉林的说法也明显是不可能的。
酒池肉林那是要有条件的,遥想一下,就那个时代的保鲜技术,肉挂在头上两天还能往里进人吗?要是进去了怕是你的隔夜饭都保不住了。
再从他推行的改革来说,他应该是一个想要去把商朝治理好的一个帝王,他想要通过改变旧的制度去为商朝续命,但是所谓的来自古代史的定理啊,古代每一个朝代的帝王,都和韭菜一样一茬不如一茬。
开国皇帝自然是不用说,文治武功,样样大佬,再之后就会出几个有本事皇帝把朝代推向一个顶点,再往后走的帝王就会出几个守成之君,但是,所谓盛极必衰,再往后的帝王就像是败家子,把国家败的一代不如一代,最后趋于灭亡之前的最后一个皇帝就是想要积极改革意图为王朝续命,可惜也无法拯救一个从根子里就已经溃烂的王朝了。
商纣王在班固《汉书》中名列“下下”等
所以说一个王朝的灭亡根本就不是人家亡国之君一个人的锅,至少要往上翻三四代的君王都要和他一起背锅,那我们现在试想一下,给你一个病入膏肓出气多进气少的一个病人,你就是华佗在世扁鹊转生你也不一定能救下来吧。
总而言之,商纣王帝辛被灭国根本就不是因为什么沉溺美色,荒诞朝政、酒池肉林,人家是因为想改革而没成功,导致动摇了商朝的根本,动了贵族的蛋糕,最后有在牧野之战被杀,所以才灭的国,商朝一直推行人殉,武王伐纣的檄文里其中有一条就是说,纣王不遵从祖制,废除人殉。
毛爷爷也曾经评价过商纣王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当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