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宁赢了,那也将是个惨胜,为什么?因为管亥的人比方宁多,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与管亥这一场火拼下来,估计方宁也剩不了几个兵了,再还有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管亥带的都是青州的成年劳动力,这可都是人口,都是兵员,若是方宁与之拼光了,就算方宁最后胜出了,可方宁也是输了,因为方宁拼光了家底,整个青州或许将会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都将无法恢复人气。
若这么久没回复人气,估计,方宁也别谈其它了,只等着被周遭诸侯们给灭了吧。所以,不管是哪个方面,方宁都需要选择与管亥和谈,与之和平共处,当然,若是能收伏他那是最完美的。
此刻的方宁就在想着这么件破事而伤透了脑筋。
据县,太守府内,方宁,徐庶,孔融,邴原等人皆在坐,此刻却正在商议着管亥的事情,对于是否收伏管亥,府内,先便是孔融这位孔圣人的二十世孔持着完全反对的意见,在儒学里,对于叛逆,特别是像管亥这种曾经参加过黄巾起义这种有前科的人,孔融是一万个不待见,更别说收伏他,与之平起平坐了,那完全是对他孔融的一种污辱。
可是,你不收伏人家,或者与之平起平坐,那你有什么办法把城外那几十万的难民给弄走不?你要是有本事,明儿个早上,你就代方宁和典韦上城楼上跟管亥单挑去。
对于孔融这种死硬派的儒家子弟,在这个观点上,即便连邴原亦是持着反对孔融的意见。奈何人家是正经的儒家子弟,属山东大儒,天下闻名,你还真不能太过得罪于他。
此刻的方宁,真的很痛恨自己,为什么当时就没有想清楚,怎么会想到要与孔融这么个儒家派传人的死脑筋在这里开这种会议呢。直接自己拍板下来搞定了不就没事儿了嘛。
厅内一时间只听得徐庶与孔融二人各自引经据点,以此反驳着对方的观点,一个是少小成名,并且是正经的儒家传人,而另一个虽然年轻,也没什么名气,可是却是荆襄庞德公手下高徒,天资过人,二人一番辩论开来,引经据典,摘章取义,你来我往间,好不激烈,方宁真的很怀疑,这是在开会商讨管亥的事情嘛?怎么感觉倒像是在开场儒家与其它学派观点的辩论会一样。
厅内的气氛倒是相当的热烈,正在方宁头疼后悔不已的时候,好在这时,门外传来一声长长的探报声打断了厅内二人的争辩。方宁急让流星马传上来探报。
却是乐安于禁得来的战报,在有着韩猛与王修的帮衬下,于禁倒是与袁绍家的猛将文丑打得有声有色,前日,双方却突然接到徐州陶谦的调解信,而袁绍家见得曹操已经退兵,就凭青州内那点小乱,估计也奈何不了方宁,何况此时幽州的公孙瓒在李漫的挑唆下,也已经整军备马,蠢蠢欲动,袁绍无法,只得顺着陶谦给的台阶,下了台去。
袁绍退兵了,如今,曹操更是赶在了袁绍之前退的兵,难道都是因为陶谦的那一封调解信?
看着手上的这封战报,方宁满脸的狐疑。
就陶谦那无能老儿,啥时候有这么大的威慑力了,一封信,连退曹操与袁绍两路诸侯。此内必有文章,几乎在瞬间,方宁就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就凭陶谦那老儿,就算他的脸长得脸盆那么大,估计这面子也不够人家曹操看的,就更不用说袁绍那个自大狂了。
只是到底是为什么曹操在占近优势之时就退兵呢,袁绍那倒是好说,因为李漫已经传来消息说已经成功挑起公孙瓒的野心,估计,就算袁绍不出兵,也定要与袁绍战得一场了。
曹操呢?曹操又是为什么?只是很无奈的,方宁手上没有足够的情报,也只有慢慢的让人去打探了,如今当勿之极却是需要方宁去解决眼前管亥的问题。
待得战报在厅内传了一遍后,徐庶满意的点了点头,却是更加肯定了自己的信心,说服管亥,是势在必得的。
因为曹操退兵走了,因为袁绍也退兵走了,走了这两头狼后。整个青州又将活了过来,方宁又可以腾出手来,收拾管亥。
管亥明知道自己再呆在据县,再围着北海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管亥却没有撤退,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也不想死,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退出了这北海,估计,队伍就会马上就散去,会慢慢的被方宁给蚕食掉,所以他不能撤,即便打不下据县,可他仍然需要努力。
等等……突然间,徐庶的脑子里,似乎有一道灵光,徐庶瞬间便捕捉到,或许管亥不撤出北海,并不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或者,他亦是想着被招安。
即便以徐庶的大胆,亦是有些难以置信自己怎么会突然之间有这种想法,可是越想徐庶却越觉得有这种可能,或许,可能,那管亥赖在据县城外不走,就是因为这么个原因。
求收藏,求金砖,求推荐啦啦……咋没有呢?
………【119 五利三弊】………
这一个想法的突然冒出来,却更加重了徐庶的信心,只见得徐庶站起身来,待引得在场众人的眼光后,徐庶方才满含着自信的朗声道:“庶有五利三弊之说,愿为主公试言之。”
“诸位皆知自黄巾之乱后,青、兖二州便为黄巾重祸区,赖主公勇武,平定青州经年,可是我青州虽无大乱,可亦是小祸不断,到如今,更是被那管亥以黄巾之名,轻而易举便征招得百八十万人口,可见我青州被黄巾涂毒之深。今城外聚集黄巾八十万,若主公举兵灭之,试问主公能杀得几人?至时黄巾余孽四处逃窜,祸害相里,谁能治得?此为一弊也。”
“管亥宿居青州多年,西连泰山藏霸,又有汝南刘辟,龚都之辈以为响应,北有黑山张燕,南尚有徐州诸水寇与那管承相连,管承乃管亥之堂兄,如此,我青州正处于其间,若杀管亥,可谓牵一而动全身矣。此为二弊也。”
“管亥乃黄巾宿将,武艺高强,我青州如今诸大将皆在外以为防守,青州内实以空虚无力,试问,在此除了典将军外,谁能一举以擒得管亥乎?若为其所脱,在青州以管亥在黄巾军中之名望,谁又能顶得住其人的骚扰?黄巾军之蚁附之战,我青州又如何以应之?此三不利也”
“反之,若收管亥,立可得三十万精兵,此为一利也。”
“以管亥在青州黄巾军中民望,主公至时恩威并施,以管亥为大将,青州黄巾不费一兵一卒一粮一钱立可定也,此二利也。”
“管亥勇武不下孙小将军,若得其人,必为一方大将也,此为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