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陆陆续续到大堂集合。
也有的人扭扭捏捏,不过许多女同学感觉都有种容光焕发的样子。
看破不说破。
难怪总有人说同学聚会就是搞散一对算一对。
不过都是四五十岁人了,有的同学都当爷爷奶奶啦。估计这抛妻(夫)弃子的事也干不出来了。偶尔偷吃打牙祭,只要不破坏大家的家庭,好像也不是多大的事。
几十号人,早餐也不好安排。
最后决定就上平时当地人的粥摊吃粥了好啦。
以前谁收入都不高,但三天一赶圩。许多村里人都会在赶圩这天拿着家里的瓜果蔬菜,鸡鸭鹅或自家编的竹筐箕斗之类来赶圩。
说不好听,也卖不出几个钱。有的人甚至摆一天也卖不出几个。但是一到圩日又早早带着物品来赶圩。
卖的多的中午可以吃碗汤粉或几人凑凑去切些白斩狗肉喝点米二。回去时如果还有点钱就买点猪肉给家人改善下生活。
但卖不出物品的中午也要填肚子呀,何况有的人还带着孩子来赶圩。大人饿一餐半顿无所谓,孩子总要吃吧。
这就催生出了当地的粥摊。原来粥摊还是县城居民最先搞起来的。就在自家屋前摆上两三张大桌十几张椅子。一大早先熬好一大锅稀饭,那可真是稀,可以照出人影。炒些酸菜酸豆角之类的小菜用几个大碗装好。干辣椒粉也准备几份。花个几毛钱就可以打一大碗稀饭。小菜自己夹,其实也吃不了多少。不过对爱来赶圩又没什么钱的人来说绝对是个好去处。
后来也有眼光独到的乡下人干脆到县里租房子住专门开粥摊做生意。本钱不多,再怎么样都比专门在村种田收入强。
越来越多乡下人进入县城,粥摊上的小菜也越发品种多了。
当地人也爱喝粥,平时在家里也是一大早就煮好一大锅。谁饿了就自己吃。
虽然现在生活好过以前许多,但是县里还是有许多粥摊铺子的。
出了招待所不远就有一家。覃大炮校长让大家先找位置,他提前将人头钱给交了。据说每人五元。
小菜乱七八糟的有十几个品种。也有油条面包等早餐,不过要另外收钱。
“黄同学,昨晚大家多数喝醉了。你说的还继续收做灰水棕的草是真的吗?别到时我们去采回来你不收,我们又不会弄灰水棕可就白辛苦了!″一位同学喝了一大囗稀饭,挨近了黄华彬问道。
好吧,黄华彬又记不住人家叫什么名字来着。
其他同学也将目光转了过来。
赚钱不易,能给老婆找点赚钱的事干也是好的。平时自己也可以去采集一些,挣些烟钱也是好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