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单身女人的表现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有缘的结合似乎比你刻意追求的结合更有吸引力。哲学家托马斯·莫雷尔写道:“心灵伴侣之间有内心深处的交流,这种交流好像不是有意的,而是一种超越平凡的雅意。”生活在一个工作时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都长的国家,生活在一个赞美搞好两性关系的文化氛围里,我们会很欣慰地被告之不费力气就会找到和自己息息相通的心灵伴侣。与精神上的相互吸引更容易在一个信仰其他的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较为重要的社会产生共鸣。

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和学生的观点激起我对理想的心灵伴侣话题的兴趣,我开始到处留意这方面的事,包括在流行文化和教育程度较高的领域。举例如下:

美国有线电视公司的《欲望都市》位居排行榜之首,此片于2001年第四季度首映,全面展示了四个单身女性寻找心灵伴侣的过程。四个女主角就心灵伴侣是否存在展开辩论,如果存在,她们的幸福是否取决于找到一个心灵伴侣。夏洛特出主意说:“或许我们可以成为彼此的心灵伴侣。这样就可以玩弄优秀的男人了。”

2002年2月28日上演的流行肥皂剧《六人行》也提到了这方面:费比问瑞秋是否相信有心灵伴侣,瑞秋回答说:“当然,当然。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的伴侣在不远处等着你。你要知道如何发现,不用我到处张望,我知道他会找到我的。”

那一年的春季,反映现实的电视剧《单身汉》开始上演。剧中一个单身男人展示了从见面、约会到拒绝了一大批单身女性的过程。在最后一幕单身汉亚历克斯说:“通过这个过程你能找到自己的心灵伴侣吗?我相信你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寻找心灵伴侣与单身(2)

不仅仅白色人种的中产阶级女性想找心灵伴侣。2002年11月14日,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前沿系列节目播放了一部电视纪录片《我们结婚吧》,记者亚历克斯·考特劳维茨采访了一位有七个孩子的非洲籍单身母亲。这位妈妈介绍说,最后一个孩子的爸爸是“我的心灵伴侣”。她还在等他,一直等到他找到一份好工作再结婚。1999年《精华》杂志登载一篇文章,讨论黑人妇女寻找心灵伴侣的重要性。

女同性恋者也开始寻找理想的心灵伴侣。2001年迪安·卡兹在《女同性恋新闻》中写道:

即使你有性格缺点,你的心灵伴侣会依然爱你。你会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被理解感和被爱的感觉;你的心灵伴侣会和你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你强烈地感到你们有相同的目标和理想。仿佛某人在你心灵前放一面镜子,结果发现你的心灵伴侣和你惊人地相似。

在更权威的报刊也会看到有关心灵伴侣的报道:卡瑟·鲍丽特在《纽约人》(2002年7月22日)中写道:“我没有意识到和我生活在一起的男人,我的心灵伴侣,天生和我般配的人,却是个十足的玩弄女性的高手。”《纽约时报》的一篇书评《寻找心灵伴侣:必须像德里罗一样》讲到,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本传记里,70年代的一个激进女权主义者米迟丽·###写到她的“丈夫对吉恩有好感,而吉恩是我生命的挚爱,我的心灵伴侣”。

单身女性的含义

社会学家主要研究流行的理想的心灵伴侣的观念对婚姻意味着什么,而我关心的是它怎样影响单身女性的。假定文化氛围强调找到心灵伴侣对于我们来说非常困难而且矛盾重重。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主张的理想主义和平等主义产生了当代的心灵伴侣的理想,从而补充了只有通过夫妻间的爱情才能使人生完整的看法。对于一些女性而言,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或至少拒绝定居时,寻找心灵伴侣的说法为她们目前的单身状况提供了心理支柱。但是这种理由也无助于憧憬未来,或为长期的单身生活提供依据。

既然寻找心灵伴侣的理想标准高,目标又不明确,它就为二十几岁的人保持单身或者对目前的同伙感情不是永久性地投入提供了借口。 男人27岁而女人25岁似乎符合这个时代结婚的平均年龄,而对于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结婚的年龄会更迟些。2000年夏天,萨莎·卡根,一个二十###岁的来自旧金山的作家写了一篇有关成为一个“单身怪人”的文章,这里她标榜自己和其他的“单身怪人”都是浪漫的女人,也就是说她们想寻找心灵伴侣,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这些人宁愿单身也不愿为了结婚而委曲求全。

然而,对于二十###岁或三十多岁的不觉得自己怪异,或者不想孤独一生的单身女性来说,在心理上接受了寻找理想的心灵伴侣的念头,难免会焦虑失望。记者佩吉·欧伦斯坦发现,有成就的年轻单身女性一想到到了中年还孑身一人就恐惧不已。欧伦斯坦写道:

在纽约出版社我遇到一些有抱负的年轻女性,我问她们,由于种种可能,如果到40岁还依然单身会怎么样,她们看起来都很恐惧。莱斯丽声音有点颤抖地说:“还没有这个选择。”特雷西说:“我不想考虑这个问题。”阿比用手指节敲击桌子,摇着头说:“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那么,寻找心灵伴侣的理想对于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大于35岁的单身女性有何影响呢?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采访的从未结婚的或者离异的女性中,虽然只有几个人谈到了心灵伴侣这个术语,但是她们中还是有一些人赞成类似于心灵伴侣的提法的。不管是未婚的还是离异的,这些人都在寻找内心深处的结合。她们想找到一个“人生伴侣”,一个真正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相融的人。

举个例子说,参与我这个研究课题的两个单身女人,一个是拉丁美洲的,另一个是美籍非裔,她们在三十七八岁到四十五六岁这个过渡期间清楚地谈论过理想中的心灵伴侣问题。虽然你发现她们与白种人有区别,但是在我采访过的白种人与非白种人属于中产阶级的单身女性中,她们的故事主题却是惊人地相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玛丽亚·喀都扎:一个离异的单身母亲(1)

我一下子被玛丽亚·喀都扎吸引住了:魅力十足,口齿清晰,是一个活泼的拉丁美洲人。在一个温暖的夏日夜晚她来到了采访组,上身穿着一件朴素的衬衫,下配短裙,脚穿凉鞋,自然地披着一头棕栗色头发。玛丽亚那年38岁,看起来还像一个女孩子。她谈话很投入,言语间不时地夹带着手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