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长河不知道的是,魏征此时心中也对年轻的李长河心中暗自敬佩。
首先,所有的人包括李世民都得出结论:冯盎谋反已是事实。
但见李长河却从问题本身入手,对事情进行大胆批判性思考,首先不轻信,不盲从,毕竟冯盎家族在岭南根基深厚,天下太平,本就是事实上的岭南王,根本没必要叛乱开战,得不偿失。
其二,李长河巧妙运用假设,依据掌握的情况,逻辑推理,从而来推导假设的结论是否成立!
假如冯盎谋反,他却没有派兵占据险要的位置,没有进攻抢掠各州县的人或钱财,而且他连边境都没有跨出去。由此得出,冯盎谋反的事实是存疑的。
而后魏征开始进行全局思考归纳解释:
即事实存疑。
随后进一步进行深入思考,去梳理事情产生的根源,分析矛盾双方的心理。
岭南各州奏报冯盎谋反,但这个谋反的说法是如何产生的?
难道就是因为“久未入朝”?
继续推导,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各州长官也惧怕朝廷怪罪治理无方,索性找一个替死鬼,就说他谋反。
而冯盎为什么“久未入朝”?从这可以思考出冯盎的心理,诸州都在说我谋反了,那我入朝不是找死吗?
谋反众所周知,可不是小罪!
最后,魏征运用自己那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所以,之所以魏征能成为一代名臣,深得李世民信任,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一人可胜十万雄兵,就是因为他对事情的分析非常的透彻。
一言之间,罢兵休戈,免去了十万兵士长途跋涉奔赴战场,减少了帝国内斗,和兵士死亡。
这对战斗力并不强盛的古代来说,绝对是大功。
确定了对冯盎的处理方法,李世民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但随即他又想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岭南诸州存在的问题。
听了李长河和魏征的解释,他可以确定,冯盎大概率没有反叛,那为何岭南诸州主政官员要假传奏报呢?
见微知着,可以知道岭南诸州官场有了大问题,一想到这,李世民目光又冷了下来。
“裴首宰,你对岭南诸州传来的奏报怎么看?”
裴寂顿时打了一个冷颤,心中一片苦涩,他这首宰当的太憋屈了吧,上任没多少日子,这倒霉事倒是一件接一件。
果然,圣人还是想到了岭南官场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