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大燕皇帝慕容煜没有休沐,依旧临朝。只是身后不见了高公公的身影……高公公昏迷不醒,经过一夜救治,依旧生死未卜。
早朝上,除了听取刑部尚书蒋孟取汇报昨夜刺杀一事的审讯进展,皇上慕容煜还亲自将老君山招安一事提上议程。
大燕朝内的汉臣中大部分是归降的西楚旧臣,由于他们自身的降臣身份,本就不会排斥招安。排斥招安和归降就是在啪啪打作为降臣的自己的脸。
且,降臣们这些年又经历了西楚孝钦帝的荒淫无度和庐阳之变时的兵荒马乱……于他们而言,如今的天下太平来之不易,谁都不愿意再动干戈。
再则,朝上汉臣之中又以随原先掌管天下兵马的西楚太尉、如今的大燕宰相陈祁归顺的武将居多。
有史以来,朝堂之上,“文官好战、武将止伐”,上过阵打过仗的都见识过战争的可怕,因此知道和平的可贵;而,一群打“嘴仗”的反倒显得“个个厉害、英勇好战”……
武将在战场上悍不畏死是一回事,太平年代极力铸甲销戈、散马兴仁又是另一回事,两者并不矛盾。
不出所料,汉臣居多的大燕朝廷,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对老君山山寨众人进行招安的意见。
只是,对于山寨里头李崇等人的册封问题,太子和秦王之间再次出现了意见的不统一,早朝之上又是一番唇枪舌战……
太子主张,封李崇为庐阳皇城禁军正四品佥事或者从三品同知,其顶头上级还是得安排鲜卑族将领。
秦王则认为,与其把李崇圈在庐阳城,还得要安排鲜卑族将领看着,不如就让他留在老君山山寨所处的湘州地界。
然后把山寨民兵编入正规军编制,成为湘州的守备营。大当家李崇则出任湘州守备军的正三品指挥使。
皇帝慕容煜明白慕容成岭这番安排的用意——
湘州之于庐阳,天高皇帝远,朝廷对原属西楚的湘州,在治理上难免会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不如知人善用、用人勿疑,让熟悉湘州情况,并受到湘州百姓爱戴的李崇成为庇护一方安全、维护一方平稳的守备军指挥使。
且,老君山开山垦田自给自足,又领着山下百姓一同种粮,他们不缺粮食,在军粮的发放之上也可为国库省下不少银子。
这是效益最高利益最大化的办法。
于是,皇上准了秦王的启奏,御史大夫颜馥节受令拟旨,并派遣慕容成岭亲赴老君山进行招安。
散朝后,祁阳宫外,西楚降臣纷纷交头接耳私底下议论着,他们议论的焦点既不是死无对证的大燕皇帝慕容煜的遇刺案和已成定局的老君山招安,而是,“御史大夫颜馥节受令拟旨”一事。
御史大夫颜馥节银印青绶,理应辅佐金印紫绶的丞相陈祁,可实际上,大燕皇帝慕容煜却处处跳过陈萧远,直接吩咐御史大夫颜馥节……
这分明是将副丞相御史大夫抬成了丞相,把丞相陈祁给架了空……
难道这是因为降臣的身份?
说好的用人不疑、一视同仁呢?
西楚降臣们纷纷为丞相陈祁感到不平,也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陈萧远伫立良久,他是最后一个离开明光殿的。
殿门在他身后轰然阖上,他缓步走下玉阶,身后的斜阳正西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陈祁身上的绛色官袍也被冬日夕阳映成了暗沉的紫绀色,恍若是道从西楚横亘到了大燕的伤疤……
陈萧远走到墀台长阶的尽头,走过一干随他归降的大臣身边,缓缓转身冲他们投去意味深长的一瞥,复又眯着眼抬首看了看明光殿飞檐上最后的余晖,冲西楚降臣们摆摆手,慢条斯理地沉声说道:
“天快黑了……诸位都散了吧……各自回家路上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