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入关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相继出现了三个年号:崇祯十七年、永昌元年、顺治元年。城头变幻大王旗,北京这座千年古都,一年之内,紫禁城的龙椅上先后坐了三个皇帝。
李自成春节之后率40多万大军出陕西,一路望风披靡。凯旋入京,明崇祯帝自杀。李自成一面出榜安民,一面严惩明朝的皇亲国戚、贪官污吏,大肆抄没家产,充作军饷。吴襄也在抄没之列,当李自成得知吴襄乃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之父时,便让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吴三桂犹豫不决,决定先带兵入京视情况而定。在路上,碰到从北京逃出来的人,吴三桂一打听,得知父亲吴襄被抓,家产被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据为己有,不禁冲冠一怒。立即退守山海关,令全军将士白盔白甲,誓言为君父报仇。李自成得知吴三桂不肯归顺农民军,便亲自率领20万大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连忙写信给关外的清军,向清借兵,表示如清兵支援,则“将裂土以酬”。
早有问鼎中原之志的多尔衮,一接来书,大喜过望。马上写信给吴三桂,答应出兵,并许诺他降清可以封王。
历史的偶然性使吴三桂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吴三桂降清,使得历史的天平开始向清朝一边倾斜。
4月4日,即吴三桂刚刚叛归山海关之时,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即上书多尔衮,认为“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主张立即出兵进取中原。他提出,“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因此要一改以往的屠戮抢掠政策,“严禁军卒,秋毫无犯”。即不仅在战略上改变得城不守之策,在战术上更要招揽中原民心。
在与农民军的决战中,多尔衮让吴三桂打先锋,自己带领十几万清兵埋伏起来,瞅准时机发动突然袭击。在双方精疲力竭之际,清军突然掩杀过来。农民军猝不及防,乱了阵脚,败下阵来。李自成这时才知道吴三桂已经降清。
可以说,山海关战役,多尔衮充分利用了汉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挟制了吴三桂,使他身不由己地充当了清军入主中原的马前卒。
山海关战役是明清易代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
山海关战役后,大顺军的形势急转而下,李自成慌忙退出北京,撤到山陕一带休整力量,做长期抗清的准备。多尔衮则乘胜占领了北京,同年(顺治元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并定都北京,清政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折。
从此,清朝从偏居东北一隅的地方政权,一跃而成为统治全国的大清帝国。
历史翻开了它新的一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康乾盛世
清军是打着“为崇祯帝复仇”和“吊民伐罪”的旗号入关的,入关之初,为着统治的需要,不得不采取一些安抚政策,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如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等。然而,清初的统治者骨子里依然摆脱不了游牧民族掠夺残忍的本性,强行推行“圈地”、“投充”和“逃人法”等所谓“以夷变夏”的五大恶政,对于不驯服的民族,不知怀柔,接连制造了“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暴行。这种野蛮、血腥与歧视的做法,带来的不是社会的稳定,而是更严重的混乱和经济的凋敝,全国范围内“反清复明”的声浪,如波涛翻滚。直到康熙年间,这一浪潮才渐渐平息下来。
康熙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他于1661年8岁继位后,韬光养晦,在他16岁那年,设计捕杀了权臣鳌拜,掌握了绝对的君权后,便开始实施他圣主的抱负。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一代有为帝王。
他巩固和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在统一中国的进程中表现出的雄才大略,与汉武帝、唐太宗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他平定三藩之乱;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遏制了沙俄东扩的野心;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贵族的叛乱,强有力地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也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
康熙为清王朝的统治和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到乾隆时期,乾隆继续沿着康熙的步伐前进,平息了今四川西北部大小金川的反抗,粉碎了新疆地区大小和卓木的武装暴乱,又粉碎了廓尔喀对西藏的企图,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
在社会经济方面,康熙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措施。如鼓励垦荒,从1671年起,规定垦荒突出者给予官职,这促进了垦荒的积极性。到康熙末年,全国荒地基本上得到开辟。1669年,康熙下令废除圈地令,“自后永不许圈”,并规定所圈土地应退还给农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们的经济扩张,有利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再经雍正、乾隆的努力,出现了康乾盛世的繁荣局面。至雍正时全国耕地面积已达到9亿多亩,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为了使农村生产秩序稳定,康熙还把蠲免钱粮作为恢复经济的经常性的重要措施。1701年,他在全国各省分批实施“轮蠲”的优惠政策,每三年轮免一次。1712年,又进行赋役改革,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宣布以康熙五十年的丁额为准。以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此措施一直持续到雍正、乾隆时期。
在文化建设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康熙字典》、《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总结,延续了中华文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
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治世。从1662年起,到1795年止,中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历时130多年,所实施的一系列缓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维护统一的政治、经济措施,保证了社会的安定,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人口也在“康乾盛世”时达到3亿左右,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以及开元盛世比肩的一个治世,且比任何一个治世延续的时间都要长。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它的建立,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明清易代,本是中国王朝数次更替中之一环,但它的特殊之处在于此时的中国已处于传统社会的末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思想和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思维。现代历史学家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即中国在世界上由先进转为落后大致也发生在明中期至清中期这300年间。清朝继承了明朝初年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晚明出现的“近代化”思想实行严酷的控制,其保守性、封闭性、反动性更加突出。经济上,仍然以农立国;文化思想上,提倡封建纲常礼教,屡兴文字狱;对外关系上长期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了,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这种距离,而举国却浑然不觉,这也是近代惨遭外强蹂躏的原因,而此时康乾盛世的余音还在袅袅。
清朝,可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的回光返照!它有着落日的辉煌,更有着落日的没落!
后 记
《帝国的崛起》是畅销书《天朝落日》的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