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桂迫于内外的压力,把向家的花坊由笨花迁到了县城。外是“花行”的竞争,导致他的经营不善;内是家事的一天天紧迫,大房扔子对二房小妮儿的不容。向桂听了嫂子同艾的劝告,下决心把向家的花坊迁出了笨花,走时还带走了小妮儿。搬迁时向桂还找向文成给花坊改字号,向文成出口成章地说:“就叫裕逢厚吧。”向桂一听裕逢厚本是个吉利的字号,当下就定了下来。
裕逢厚位于县城西街,临街是三间带柱廊的板搭门面,门面一侧是通往院内的大门。高大的院门可通行大小车辆,迎门的影壁宽阔,上书“裕逢厚花坊”五个大字。院内有正房五间,向桂在此待客谈生意;两排东西厢房是裕逢厚的账房和各业务部门。绕过正房是后院,后院是花坊的轧花和蹬包车间。裕逢厚的业务是把收购来的籽棉加工成皮棉,打包外销。外销时皮棉要打成见棱见角的花个子,这个环节就是打包。轧花、打包是花坊的关键环节。
兆州人管皮棉叫瓤子,管给瓤子打包叫蹬包。在花坊里,当籽棉通过轧车被轧成瓤子后,便被送到蹬包车间进行蹬包。蹬包工人先把瓤子填入蹬包机,然后他们一边填花,一边用脚踩实,最后再由机械加压,将瓤子压成“花个子”。花个子在蹬包机里被压榨成形后,再以铅丝箍紧,从机器里滚出来,蹬包工人便完成了一个蹬包工序。花个子论件,一个花个子叫一件,一件花个子二百市斤,一个壮工只能荷起一个花个子。
向家的裕逢厚在城里开张后,生意果然大为改观。这里终日车水马龙,进院的车辆是送货的,车上装满大包的籽棉;出院的车辆上装载着花个子,花个子被送到元氏或石家庄外销。车有单套也有双套,赶车人在院里用鞭子抽打着牲口,牲口们在院里拉着车或加力或调头。也有牲口在此“打尖”歇息的,赶车人便看个角落卸下牲口,让牲口就着车后尾的笸箩,任意吃喝拉撒。裕逢厚的大院里整日充斥着牲口的草料味儿和牲口的粪便味儿。裕逢厚的经理向桂,在这种气味中游走着和赶车人搭讪聊天。向桂办公本应在经理房,但生性好动的他不安于在经理桌后就座,他最愿意转悠着和客商搭讪闲聊,并任意对答着各路客人的闲言碎语。客商们多因了向桂这种待人随和、爱说话搭理的性格,都和他保持着友好的买卖关系,热切地与他合作。客商们也因了向桂这种随意的性格,在花里使潮掺假,糊弄着裕逢厚。他们常把白色的坩土搀入花中,增加花的分量。裕逢厚的伙计把情况反映给向桂,向桂却不在意地说:“一星半点儿的,卖花没有个不使潮掺假的。下回验花时仔细点就是了。”这时的向桂,只在院里一面和赶车人借火抽烟,一面轻描淡写地对赶车人说:“哎,回去递说你们掌柜的,下回少使点儿假,别坏了我的轧车。”赶车人讪笑一阵,把烟抽得很猛。向桂是想,我还说人家呢,我的花个子里也有潮。向桂的蹬包房里就专有人拿喷壶往瓤子上喷水使潮的。
向桂对待送花的潦草随意,于自己的穿着却从不含糊。如今作为裕逢厚东家兼经理的向桂,有事没事常穿一袭洋蓝软缎长袍,黑团花马褂,一双三接头皮鞋也常是一尘不染。向桂的穿着做派很是有别于他的侄子向文成。在笨花时向桂有时也到世安堂坐坐,见侄子向文成那穿戴随意的做派,常说:“文成,一个看病的先生,世安堂的经理,穿戴不能像你这样不管不顾,连双洋袜子也不穿,你也不是穿不起。”那时向文成就笑笑对向桂说:“叔叔,这穿戴的事就依我吧,我不愿意自个儿给自个儿找麻烦。”向桂就说:“我就不嫌麻烦,这鞋油就是专为皮鞋准备的。”向桂说皮鞋离不开鞋油,是看见了那天向文成也穿了一双歪三扭四的皮鞋,那还是他结婚时向喜从宜昌给他买的那双,棕色,压着碎花。向喜为儿子买的本是一双礼鞋,但礼鞋到了笨花之后,却变成了向文成的雨鞋,只在下雨踩水时向文成才把它穿在脚上。那天外面正下着小雨。被向文成当雨鞋穿的这双皮鞋,漆面早已磨去,鞋带也早就不知去向,鞋也变了形,向文成穿上它走起路来就一歪一歪的,皮鞋里再塞上一双家做的布袜子,走路时脚下更显得很没准儿。向桂批判着向文成穿皮鞋的架势,再看看自己脚上的皮鞋,觉得人的禀性终归是难移的,也就不再强调皮鞋打油的事。他是来找向文成给花坊起名的。先前向家的花坊在笨花时叫吉庆花坊,花坊濒临倒闭时向桂就觉得,生是这个小鼻子小眼的字号的过。现在花坊要搬家了,向桂就来找向文成了。向文成脱口就说了个裕逢厚,向桂说:“这个名字好,富裕逢厚实,咱盼的就是这两样。”
向桂穿长袍马褂,有时还冷不丁穿出一套西装,头戴法国盔,手托一杆白铜水烟袋于人前人后。这时向文成来裕逢厚,却看出了叔叔向桂穿戴的不得体之处。他对向桂说:“叔叔,穿西服可不能手托水烟袋,要配雪茄哩。长袍马褂配的才是水烟袋。”向桂看看自己手里的水烟袋,心想,这孩子,不论什么事,心里都明白。他自己不穿西服,却懂得西服配什么。怎么我偏就不留心这些。他就对向文成说:“文成,你要是不提醒你叔,生是没有人敢提醒向掌柜。再者,谁懂呀,净是些赶车送花的。”听了向文成的话,向桂就为自己准备了雪茄,遇到穿西服时,就把手里的白铜水烟袋换成雪茄,点不点的只在手里夹着。
同艾也很关心向桂穿衣戴帽的事,她不止一次地嘱咐小妮儿说,你既是在他叔身边,就要结记着他叔的穿戴。这穿戴的事男人粗心,女人可不能粗心。小妮儿心里明白,这是嫂子疼向桂。自从向喜离家后,这叔嫂二人始终保持着融洽的关系。向桂遇事找同艾,同艾就推心置腹地给他出主意。当年向桂要娶小妮儿做二房,就是先找同艾商量。同艾说,要说你们老爷们儿的事,应该由老爷们儿自个儿做主。可现在你问到嫂子了,嫂子就不能拿你当外人。老爷们儿娶二房,哪个做女人的也不能说就一百个赞成。可女人怎么也是女人,莫非还能制止住男人的心思?可是有一条嫂子还是要递说你,你把小妮儿娶过来,不能亏待小妮儿,更不能嫌弃他大婶子。我可看不得这个。同艾说的他大婶子就是向桂的元配扔子。扔子耳朵背,断事不敏锐,也不知向桂正对小妮儿动着心思。
如今小妮儿跟向桂住在裕逢厚,向桂又在裕逢厚隔壁为小妮儿买了一全小院,在裕逢厚的墙上挖了一个门,小院变成了小套院。这小院不大,只有三间小北屋,倒也严实。小妮儿不用下人,自己为向桂买菜做饭,把小院收拾得干净利落。向桂每天忙完柜上的事,便回到自己的小套院吃小妮儿的蒸馒头。原来小妮儿她爹就是个蒸馒头的把式,那年他在笨花得了向桂的接济后,就不让小妮儿再拾花,回本地开了一个馒头房。那时的小妮儿已经学会了蒸馒头,她为她爹揉面、使碱、烧火。馒头出锅了,她爹就推上车子去卖,小妮儿在家里看店。看似生性随意的向桂对小妮儿的心却很重。自从那年向桂给了小妮儿父女十块大洋,命他们离开笨花,也不许小妮儿再去外出拾花以后,又过了两年。有一次向桂只身一人专程从笨花去看小妮儿,他按照小妮儿留下的地址,走了一天的路,找到了小妮儿。他看见小妮儿真听了他的话,没有再去拾花钻窝棚,正在家规规矩矩地做着生意,便向小妮儿透露了他决意要娶她的事。小妮儿很为向桂的举动感动,高兴得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她给他热了两个馒头,又到街上给他切了一盘咸驴肉。向桂狼吞虎咽地吃了小妮儿的馒头和驴肉,告辞了小妮儿。不久以后,小妮儿的爹也同意了这桩亲事,但也给向桂提出了不容置疑的条件。第一,向桂要娶小妮儿必须是明媒正娶;第二,他自己不离开本地继续蒸他的馒头,将来向桂要和小妮儿一起为他送终。向桂答应了小妮儿爹的条件,很快就备下花轿细车、鼓乐班子到邻县去迎亲,喜事过得比娶老大扔子时还大。娶扔子那年向家家境尚不景气,扔子只坐了一辆双套细车,连花轿和鼓乐班子都没有。
向桂在家中张罗喜事,扔子尚在梦中。向桂又托同艾去给扔子透露消息,去劝说扔子接纳下小妮儿。同艾就特意把扔子请到自己房中,妯娌俩盘腿坐在同艾的炕上,同艾把一块直贡缎衣料摆在眼前。扔子看见衣料,猜出是同艾有事找她,又联系上向桂最近的行踪,便先开口说:“有事,有事,这是有事。”扔子瓮声瓮气地一连说了三个有事,那语气不是询问,不是探听,明显地带着毫无疑问的肯定。同艾想,原来谁都不傻,断这类事,女人更优于男人。她决定不再转弯抹角地往那件事上拐,她准备先从扔子的自身条件切入正题。然而,还没等同艾开口,扔子冷不丁又说:“这是桂有事,桂。”同艾一听扔子张口就举出了桂,索性就接上扔子的话碴儿说桂,她凑着扔子的耳朵说:“扔子,桂有事,桂是有事,桂想孩子了,想抱个胖小子。”
想抱胖小子,这是男人纳妾的理直气壮的理由。原来向桂娶扔子多年,扔子不曾生育。作为向家老二的一股,无论如何是一个缺欠,也是扔子在向家的无地自容之处。扔子也明白,现在同艾说向桂想抱胖小子,这并非是指向桂对扔子的期望,是另有所想。但女人的本能也立时呈现了出来。扔子涨红了脸,手在空中指画着,她对同艾嚷着说:“娶小的呀,桂要娶小的呀?他敢!”同艾把扔子挥在空中的手够下来,让那胳膊在身前稳住,说:“她婶子,算了吧,由他吧,桂跟前不能没有人。”同艾用了一个最简便的理由,制止住扔子的愤怒,况且那语调是肯定的。扔子果然无言以对了,她喃喃自语起来,嘴里道出了一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懂的闲言碎语。同艾想,唉,向桂让我劝说扔子,其实也就是给扔子打个招呼而已。你扔子和我比,比我还强哩。当年向喜娶二丫头时,连个招呼都没人给我打过。那孙传芳叫了一阵嫂子,遇到这事也不叫了。想想这些,她就觉得和扔子也不必再多费口舌。她双手托起眼前那块衣料,对扔子说:“南方来的,裁件褂子吧。”果然,扔子暂时把对向桂的注意力转向衣料。她打开纸包,伸出一双粗糙的手在衣料上摩挲着,霎时间脸上还出现了点笑容。同艾见状就进一步和扔子开玩笑说:“叫小的给你裁,叫小的给你做,使唤她,嗯!”哪知扔子捏住衣料却又抵触似的说:俺不,俺不!俺不用小养汉精!俺不用钻窝棚的货!扔子对小妮儿用了个“小养汉精”和“钻窝棚的货”,找到了此时对此事的心理平衡。她知道向桂正对邻县一个钻过窝棚的小妮儿动着心思。同艾想,那就是你的事了,你不用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