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品味人生路上的挫折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第一章

好人一生平安

“好人一生平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是对善良人一生的祝福,是对人们善言善举的安慰。其实,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并非都是这样,它往往与善良人的愿望背道而驰,有道是“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虽然许多现实不如人所愿,但也阻止不住人们对善良人的良好祝愿和恶人的诅咒。

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丑与美,善与恶,这是任何圣人和伟人虽经百般努力也改变不了的现实,政通人和和政治清明的时代里,好人好事受到尊重和敬仰,恶人恶事受到抑制而有所收敛。而真正根除世上的恶人恶行,是很难办到的。只是由于扬善抑恶的手段不同,而恶行的程度不同罢了。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朝代,都有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人乐善好施,以助人为乐,有人以恶作剧寻找刺激,以使坏找乐趣,以伤害欺负他人为荣耀。他活着别人就无法生存。这是无法否认和改变的现实。人们面对社会的不公平,面对好人的悲惨遭遇,面对恶人的横行无忌,往往会生气的说道:“真是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呐。”这话也真有一定的道理,好人往往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不做违法事,不伤害他人,平平和和的生活,没有风和雨的经历,没有血与火的磨难,但在生存的道路上也少不了坎坷,一旦遭到灾难和飞来横祸的打击,精神受到严重的刺激,轻者生病失常,重者会丧生毙命。而作恶多端的人,由于长期的做恶为生,经常受到谴责,漫骂和追捕,在牢狱门口几进几出,有了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坐牢成了家常便饭,也习以为常,所以能经受各种磨难与打击,也就有了坚强的生存能力,直到最后生命终止。根据这些好人不得好报,恶人不得恶报的一些客观现实,人们才有了好人不长寿、祸害一千年的常言”。可这毕竟不是社会的普通规律。

但现实中人们的舆论还是公正的。倘若一个好人遭受了不幸,要么是患了不治之症,要么是车祸而亡。周围的人们一方面会伸出援助之手,一方面会表示同情,流下同情的泪水,有人会说:“这么一个好人,怎么会死呢,太可惜了。”也有人会解释:“一辈子修不下,一辈子也造不下”,意思是他没有做坏事,不论发生什么不幸,他的死,不是这一辈的修的,也不是这一辈子造的,也许上辈子有罪“。倘若一个恶人患了绝症,或遇上车祸,或下雨打雷触电而死,人们会毫不隐讳的说:“他作恶到头了,老天爷看见了,恶有恶报,被雷劈死,在常人眼里,虽然是天意,遇车祸也是五龙抓的。在悲剧和不幸面前,对好人和恶人有了公正的评判,好人死了,别人同情,恶人死了,众人拍手称快,这是最公正的判决。白堤乡有个叫刘花仁的青年,脾气暴躁,在村里谁也不敢招惹,他和邻居相处,只要不合他的意,张口就骂,抬手就打,结果高中没念完腿就瘸了,拄着双拐走路,这样就失去了打人的条件。可那张嘴会说话,还是经常骂人。够不着邻居就骂自己家里的人,他爹是村里的干部,没少贪污公家的财产,没少欺压村里的群众,刘花仁双腿一瘸,把家里的钱花干了,全家全年的收入不够他吃药的,30多岁时,腿疼的坐也坐不住了,住院一查,才发现是骨股头坏死,十几年腿疼不知是啥病,他住院后四处向邻居借钱,领居都受过他的欺负,但来到门前,也产生了测隐之心,把钱借给他后,他的家人一出门,邻居会说,给他一样就不能借给他,借给他还不如喂狗呢。后来在医院里,骨股头没治好,又发现了肝癌和心脏病,不几天就死了,他死后,媳妇没哭,孩子没哭,还劝他的母亲说:“他活着不如死掉,他一死咱家就没有经济负担了,养猪养羊的钱可修房盖屋,他活着天天骂人,什么也不干。”孩子对他的死是这么一个态度,而邻居中没有一个掉眼泪的,没有一个不感到高兴的,他的死给村里来了平安和愉快,这就是人们对他一生的结论。倘若他是个好人,村里人都会同情他,并伸出援助之手,可他年纪轻轻的走了,人们为之高兴,不能说社会舆论不公平。

有的人一辈子没干好事,甚至作恶多端,或者搜刮民财,贪得无厌,欺行霸市,欺压百姓,可活到八十岁没死,人们会奇怪的说:“这老东西还没死呢。”甚至有人当着面开玩笑:“你还活着”这分明是他的诅咒。在人们的诅咒声中活着,还不如死掉,说是还活着,实际上他已经死了。再凶狠再厉害的人一到晚年也会失去当年的威风。留下的只是别人的咒语和生活的孤单,他回忆起当年的所作所为,心里也不踏实,别人提起他当年的恶行,他也会惭愧和不安,他的风烛残年是别人咒骂的谈资。倘若活到100岁的是一个好人,人们会说:“看看,还是好人常在。”同样一种现象,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

因此,好人一生平安并不是说好人没有不幸,而是对人的不幸,人们可是什么态度,如何评判。所以,善良的人们总是对好人有一种良好的祝愿,企盼着好人一生能够平安。一旦好人有了不幸,人们能够伸出温暖的双手,对于好人来说,这也就够了。

第二章

走出自己的身影

一个人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总是认为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做法,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判断都是好的和对的,别人的行为与言行存在着许多错误和缺点,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思维方法和思维定势,才造成了自己对事物的错误判断,行为的偏激和决策的失误,倘若人们能走出自己的身影,与事物调换一个位置,来一个换位思考,也许能发现我们的言论与行为存在着许多毛病与错误。

古人主张省身自问是要求人们广泛学习别人的长处,经常对照自己,以免犯错误,圣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也是这个道理,是说人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正确的评估,真实的了解,防止人们由于过高的估计自己,而在行动上出现什么过错,忽视自省而影响自己的进步,现代人提倡超越自我,也是要警示人们超越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的束缚,正确对待自己,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很难做到,倘若人们都能够认识自己,并深刻解剖自己,正确对待自我,生活中就避免许多悲剧与不幸,矛盾和斗争,也正是因为人们很难认识发觉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总认为自己的主张,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行为都是对的,所以才发生许多摩擦与不快。

如果,人们能够走出自己的身影,带着自己的眼睛,灵魂、思维和胸怀走出身体的躯壳,象品味照片那样观察自己,就会发现许多问题。人,能看到别人的黑与白,胖与瘦,高与低,丑与俊,很难辩别自己的形象,如果从自己的身影中走出来,就知道自己的真正模样,眼睛的大小,鼻梁的高低,皮肤的黑白,面目的丑俊,脸上是否有斑痣,衣着是否合体,走路姿势是否美观,说话声音是否宏亮圆润,思维反映是否敏捷。看照片也要象观察别人一样,不能带有任何成见和偏见,把自己的照片当作别人,我们就人发现其中的瑕疵。如果不能真正从自己的身影中走出,也很难看到一个真正的自我,只有把自己的身影当别人看待,认真解剖苛刻的挑剔,就不难发现在自己言行举动,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办法上有许多不尽人意,甚至是十分错误的地方,如果对待自己的身影,象法庭上律师反驳起诉人那样针尖对麦芒,毫不客气,针锋相对,千方百计地寻着找着对方辩词的漏洞,寻找反驳,进攻的时机与缝隙,就会更多的发现自己不是自己所以认识所想象的那样正确,完美。就不会把自己看成一朵花那样美丽。因此,人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最难的一道题,也正象广告词中所说的,世界上最难攀越的山是自己,俗话说:“车不会自翻,人没有自不是”。一般人很难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总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言都是对的,倘若真的走不出自己的身影,也就很难成为一个明辨是非的人。于是在人生道路上就会有许多磕磕碰碰,甚至由于固执已见而遭受许多祸殃。

事后的诸葛亮很容易做,人人都是事后的诸葛亮,因为人的一生走过许多路,迈过许多桥,淌过许多河,经过许多事,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回顾起当年的往事,会有许多感怀,感伤,感叹与后悔,总是认为,当初那件事怎么能那样处理,当年那些事怎能那样解决,当年认为唯一的选择,多年后才发现有许多选择,当年的迷题认为只有一个答案,多年后认为有了许多答案,当年不该走的路,不该办的事,不该说的话,多年后才发现是一种错误,有人在兴旺时做了许多过于偏激的事,多年后才有了感伤与后悔,当年走了许多曲折的路,多年后才有了感叹,但一切都不能重来,留下的只是省悟的回忆,事后的诸葛。

倘若,现实中的人们,尤其有重要职务的人们,如果象人们反省过去那样反省现在,经常不断地走出自己的身影,象看照相馆片一样观察自己的身影和行为,就会不断地修正着自己随时发生的错误,在行动上就会减少许多偏差与失误,少给别人带来许多痛苦与灾难,一味的固执已见,一味的自我欣赏,一味的唯我独尊,会给别人带来许多不便,也会给自己晚年留下余恨与感伤。甚至给晚年留下莫及的追悔,因此,人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经常的跳出自我,走出自己的身影,才会有一个完美无悔的人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平行线

上过学的人都学过数学,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点、线和面。也知道平行与垂直,还知道距离和抛物线。因为我对数学不感兴趣,所以也影响了我的数学成绩,因此在当年的高考中,百分制的数学卷子,我只得了二十几分。数学成绩拉下了我的总分,没有考取名牌大学,也影响了我的一生,后来我想,考试中的数学低分也不大要紧,无非不上好大学,没有一个好职业。而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些数学上的概念必须把握好,才不至于撞车与翻车。

数学中的点、线、面,平行与垂直不但运用在科研和书本里,也反映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对它没有精深的研究,但也有自己对生活的领悟,别的不说,在实际的工作与人际交往中,由于亲身的经历体会,我对数学里的“平行”与“垂直”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在自然界,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平行的关系,都是独立的平行体,不管那种物质依赖于某种特质而生存,但只要保持一种平行的距离都会相安无事,动物与人之间始终保持一种平行的距离,动物就不会受到伤害。大自然的任何客观物体与人也保持一种平行,也不会受到破坏,人与人之间也得保持一种平行,也就有了一种平等与安全。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以人为主体的客观世界里,一种亲近的关系被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人类不尽的欲望,产生了对任何物质的亲近,这亲近的关系打破了平衡,人要生存就要亲近自然,就要开山造路,就要伐林取暖,人要吃肉,既是一种亲近,也是一种相残。于是受制于人类的山水万物,一旦被人类所亲近,就会受到各种威协。自然界也失去了协调,本来人与万物是许多前进的平行线,可人类这个平行线不愿与他物平行前进,而是按照自己的需求,象心电图一样上下波动,象弯曲九折的河流一样迂回曲折,象宛延起伏的山脉一样高低不平,于是就改变了自然界的平行线,在许多平行线中,有一条平行线被扭曲变成曲线就会与其他平行线相切,就会冲击其他平行线的平行,从而造成生态的不平衡和自然的破坏。本来几条线相互平行,一旦其中的一条线改变了方向,由与其他线平行改成了垂直,成了垂直于某线的垂直线,便改变了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由平行关系变为垂直关系,也就改变了事物间的格局,成了一物垂直于,依附于他物的客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本来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平行的线条,但由于人们受到利益的驱使,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所处的位置,因为人类有地位的高低,穷富的不同,身居高位的人需要许多地位低的人来维护和服侍,地位低的人也想改变自己的处境,想拉近与高官的距离,富人需要从一般人身上索取,穷人也从富人身上受益,于是双方都有自己追逐的目标,于是便有了亲近、接触,这亲近、接触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也就由原来的平行变为垂直的,相切的关系,有了相互的依赖性,许多平行线一旦都被扭曲就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在垂直于相切于的过程中也就因为利益之争有了摩擦,摩擦的结果就是斗争,一斗争就有胜败之分,反复的斗争摩擦会使世界一片混乱不堪。

人们生活在现实中都逃不出这个规律,人们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发财的就要与别人争夺财富,想当官司的就要靠近巴结上司,巴结上司就要低三下四,想方设法讨好他的领导,巴结领导就是对自己一条平行线的改变。本来与他人都是平行的关系,巴结领导就得靠近,一靠近自身就成了曲线,离领导越近这条平行线扭曲的越很,一旦这条线与领导那条线相切或者重合,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利益,也许会消失在领导那个平行线里,失去了自我。如果这条线变成了领导那条线的垂直线,看上去找到了切合点,可自己这条线越延伸越远离。这也不大紧,能够开始与领导找到切合点,后来变成垂直关系,发展后自成一线,自成体系也算不错的结局。如果长期的在领导这条线上摇摆与接近,距离越近,危险越大,因为距离近了就有名利之争、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高层的权贵圈子里,最危险的是那些最里层的人,最里层的人受益最多,危害也最大,可是,人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拼命的往里挤,于是便有了伤害,在挤的过程中会挤伤,挤进去终会受伤。

我没有把书本上的数学学好,而人生受到影响,我不愿在生活中忽视了平行线所蕴含的哲理而再次受伤,市场离人近了被人吃掉,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破坏了平行线的关系,人格上利益上也会受到伤害,我们始终与自然界,与同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平行线的关系,虽然不会大红大紫,出人头地,但因为适当的距离,总不会由于相互拥挤与而伤害。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体,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制于人,就是一条平行线,无论是朋友间,兄弟间,父子间,团体间,平行线就是和平共处。我不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但我提倡平等、亲情再近,也不能越过底线。亲情近的很了,关系密切的很了,无非这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小了一些,决不能重合,重合了就是伤害,重合了就是悲剧,倘若万物之间始终保持着相对的距离。这就是和谐,就是一种美丽。一对夫妻相濡以沫一辈子,感情甚好,晚年间突然一方向配偶道出当年一桩风流韵事,看上去是一种坦诚,结果闹的晚年破裂了亲密的关系。所以说,关系再亲近,保持一段距离的平行关系是最好的。如果能够仔细的品味自然界的各种关系,就会体会到数学中的“平行线”所含有的人生哲理,倘若我们能做到象平行线那样,保持着与自然万物和同类的距离,虽然得不到意外的收获,但也能把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