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二度梅年龄限制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冯公对刑部大理寺官道:“圣上着弟与二位大人同审这案,请二位大人鞫问。”二人一起道:“老大人职司风宪,理当应允,弟副审可也。”冯公笑道:“如此,弟有僭了。”便令带上卢杞,问道:“我等奉圣上旨意勘问这事,勿得隐瞒,我等以便回旨。”卢杞笑道:“老夫也无什么口词,幸三位先生看同朝份上。”冯公道:“老太师这强逼榜眼,私调兵马,人人皆知,难道这算不得口词吗?”卢杞笑道:“大人此言差矣!我堂堂相女,何愁无配,焉有强逼之礼吗?若说擅调兵马,那是老夫因邱魁藐视国法,挂冠逃走,未及请旨,是以权行追赶逃官,并无别的隐情。”冯公道:“国家军务事重,岂是为臣子的可以权行的?这就是欺君之罪!我还问你,当初那梅吏部因何身死?目下陈东初因何下狱?从直说来!”

卢杞道:“这是别的事情,皇上只命你问邱魁一案,因何又将别事扯在里面?老夫劝大人息了此念罢!”冯公大怒道:“老太师如若不招,下官就要得罪了。”卢杞笑道:“大人此言差矣!梅魁、陈东初只因得罪圣上,阻挡军机,自取罪戾,与老夫何干?况老夫身居相位,辅弼太子,纵有些小过失,亦不得大人加罪刑问。”冯公道:“二公,他故意不招,下官就不容情了。”正欲用刑拷问,只听得圣旨下。冯公听了一惊,莫不是殿下说了人情,奏准了天子?心中猜疑。三公只得出门来接。

只见一个老太监,捧着圣旨,三人跪接。来到大堂,摆设香案,将皇令供起。见外面搬进许多燔龙棍、刑杖。黄嵩吓得一惊。这黄太监用手指道:“这是宗人府的刑杖。皇上命咱家来说,这两个奸贼,还请你三人审问,因此发下刑具,将从前欺君误国的事,款款刑闻。”又说道:“三位老先生放心,用刑审问这两个忘八羔子,十有九分送命了。”冯公笑道:“公公吩咐我等,也是两尽其道。方纔公公说,他十有九分送命了,辅弼太子难道不救他么?”黄太监道:“你们还不知道?方纔太子在驾前苦苦保奏,皇上大怒,说道:这两个奸贼,害人不浅,若三法司审不明白,圣上还要亲自讯问呢!故而叫咱家送这刑来。”又问道:“卢杞在哪里?”黄嵩在下面应道:“老中贵,弟在这里受冤枉。”黄太监道:“我把你这两个娘娘养的,谁冤枉了你!”回身又向众人说道:“咱家无有后代,全靠一个侄儿,乃是陈东初的门生,名唤黄权,原任是江西一个道官。因他做了一个清官,无有甚么东西孝敬与他,他就每每寻事害他。咱家听见信息,便亲自到他相府,求他一个情儿。他说道:既是公公的侄儿,只当我的侄儿一样了,自然照应他。”冯公等问道:“到后来怎么样了?”黄太监道:“到后来亏他照应得好,到那黄上镇贼案内去了,把他一家一个个杀得干干净净。”

说着,便指卢杞的面骂道:“你这两个狗娘养的,也有今日。”又将卢杞踢了一靴尖,只听得”哎哟”一声,不知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 ; ;

第三十七回 三法司奉旨会审 两奸贼法场受刑

词云:

稔恶总须有报,天公定不徇私。奸巧到底失便宜,万般机谋何济?秦镜当头照鉴,岂能隐避毫厘。君家自取杀身,只留得臭名千世。

诗曰:  洋洋得意满朝纲,赫赫声名振帝邦。

一朝败漏从前过,难免诛身灭族殃。

话说卢杞被黄太监踢了一足,便倒在地下,哼了一声。

黄太监又到黄嵩面前骂道:“你这个伤天害理、不顾羞耻的忘八羔子。那日,你在相府,还假说,些许小事,老公公打发一个人来,吩咐就是了,何必要老公公亲自来做什么,可是你说的吗?”那奸贼黄嵩低着头,不敢言语。黄太监见军牢手内执一根藤棍,就抢了过来,便向黄嵩身上不住手打了二三棒。冯公等上前劝住,黄太监方肯住手。黄太监又骂了一回,方别了三人,缴旨去了。

冯公复回身坐下,带上卢杞、黄嵩道:“老太师,皇命在身,刑法实是厉害,趁早说了罢!”卢杞道:“问官大人,那梅、陈两家之案,出自圣意,实系与老夫无干,叫我是如何招来?”冯公道:“既是老太师不招,我就要动刑了。”说了一声,只见下面抬了刑具,两边一齐吆喝,将二贼扯下,揪在地上,脱了靴袜,将二贼夹起。那二贼喊道:“圣上呀,痛杀老臣也!”冯公道:“二位大人,是招还是不招?”二贼下面熬着刑说道:“三位问官大人,其实冤枉难招,叫下官从哪里招来?”冯公大怒道:“你还不招,将刑具收紧!”两旁听得,将大刑一收,只听得”哎哟”一声,两个奸贼早已昏死过去。冯公又问道:“可招不招?”执刑的禀道:“犯官昏死了。”冯公道:“取凉水喷在顶上。”于是,众人取了凉水,喷在二顶门上。冯公对刑部大理寺道:“二位大人,你看这两个奸贼,只知往日倚势害人,谁知今日受此之苦。”二公点首道:“正所谓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来。”说罢,叹息了一番。只听卢杞叫了一声:“痛煞我也!”不一时,黄嵩也悠悠醒转来,叹了一口气,哭哭啼啼,向着卢杞说道:“恩父,孩儿实难熬刑,不如招了罢!”卢杞道:“皇命森严,招了也罢。”说道:“问官大人,松了刑法,老夫愿招了。”冯公即吩咐两旁,将刑具松了。两旁听得,将大刑松了。冯公道:“不怕你不招!”便向着刑部大理寺道:“两位大人,这两个奸贼情愿招了。”于是,松了刑具。

那二贼又大叫了一声,齐齐招了。不一时,回复转来。冯公问道:“老太师,实实地说,事到其间,还有甚么抵赖?快将梅、陈二人的事情,逐一供来。”又随问黄嵩。黄嵩见卢杞吐出真情,只得将如何设计为媒,如何逼勒姻事,从前如何附党,谋害梅、陈二人,从头至尾,均皆说出。冯公见他二人齐招了,命值堂取笔砚过来,等他二人画供。二贼低头无言,画了供招。冯公命左右,将他二人都上了刑具,送入刑部牢中,候旨定夺。各官俱散回衙,少不得三人商议奏本不提。

单讲冯公回到本衙门,着人将良玉、春生请到后堂,说道:“二位贤侄,乘此机会,正好上本复还原姓,辩一辩先人冤枉。”

二生打一躬道:“谨遵台命。”一齐散了,各归原衙。备下本章。

一宿晚景已过。次日五鼓,冯公等带着卢、黄二人的口供、本章,又传众举子来至午门。天子早已临殿,众官朝拜已毕。

冯公等遂将本章呈上,天子龙目观看,不觉大怒道:“此贼正是朕心腹之患,若不是众举子这番举动,朕如睡梦之中。当日梅魁叛案,是朕一时不明,被奸贼蒙蔽,遂将他斩赴西郊。陈日升也被此贼拿入天牢。”便速传旨一道,赦陈日升官复原职,夫妇金殿领旨回任。天子又问道:“梅魁还有后人吗?”冯公道:“启奏我主,今科状元穆荣,即是梅魁之子,榜眼邱魁即是陈日升之子。”天子听奏,心中大喜:“原来二卿还有后人,传旨即宣状元、榜眼见朕。”不一时,又只见二人手捧本章朝拜,天子展开龙目观看,只见梅璧捧上奏道:

翰林院修撰臣穆荣奏,为除奸复姓、白冤陈情事。臣乃一草茅庸才,荷蒙圣上擢用今科榜首。缘臣本姓梅氏,乃已故罪臣吏部都给事、谏察御史梅魁之子。祸因某年,臣父耿直孤忠,事事违抗相意。谁知卢、黄二贼,乃于某年月日,陷臣父入叛党,蒙蔽圣聪,斩首西郊,又差捷骑捉拿家小。臣母子闻知,只得改名潜避。幸邀皇恩察出二臣奸恶,法司审出真情。又蒙圣恩垂问,微臣岂敢隐情。伏乞圣上速正欺君之情由,垂念屈死之忠魂,饬臣仍复原姓,归葬先人。则臣父虽死九泉,能表不白之污,而臣有颜立于庙廊矣!恭候纶音,不胜待命悚僳之至。谨奏。

天子览毕,遂又看春生的本章上奏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