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巨浪乐队 > 第90部分(第3页)

第90部分(第3页)

也就是说,“大东海战”只证明了快速战列舰对战列巡洋舰的优势。

在整场海战中,特别是在“果敢”号退出战斗之后,三艘快速战列舰凭借着不输于对手的速度,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并且数次迫使敌舰队采取“弃车保帅”的战术,最终击沉了敌三艘主力舰,而三艘“皇帝”级战列舰自身的损失则微乎其微。

虽然战列巡洋舰并没有在“大东海战”后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但正是“大东海战”让各个海军强国都认识到,随着快速战列舰的出现。战列巡洋舰已经没有存在地价值了。可以说,此时快速战列舰扮演的是战列巡洋舰“终结者”的角色。

后来,英国海军正是根据“大东海战”中战列巡洋舰被快速战列舰肆意“屠宰”的结果,放弃了对“胡德”号。以及两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地全面改进计划,将精力全部投入到了快速战列舰的设计与建造之中。

也正是如此,“大东海战”之后,帝国高层仍然没有完全认清快速战列舰的真正价值。

当时,甚至包括陈锦宽在内的众多老一辈海军将领仍然认为,火力与速度是战列舰的两项首要指标,速度慢一点没有什么。当然,他们也没有完全否认快速战列舰的价值。只是将快速战列舰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认为快速战列舰的任务就是顶替战列巡洋舰,对付敌人地战列巡洋舰与快速战列舰。海上决战,仍然得靠皮坚肉厚。剑利刀快的(老式)战列舰。

结果,拿到特别经费之后,陈锦宽只批准了四艘快速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而不是最初确定的六艘。当时,陈锦宽倾向于采购一级速度在二十七节以下,装备至少十二门主炮,防护能力比“皇帝”级至少提高百分之四十地战列舰,而不是江南造船厂提交的那种速度达到三十节,只装备九门主炮,防护仅比“皇帝”级有限提高的快速战列舰。

“萨兰加尼海战”彻底的改变了快速战列舰在帝国海军的命运。

以当时的情况。任何一级老式战列舰都不可能在十天之内从开普敦返回达沃湾。并且在到达的时候仍然具备强悍的战斗力。

显然,速度在这个时候,已经不仅仅是战术性能,而是“战略性能”。

设想,如果不是拥有四艘快速战列舰的快速战斗群及时返回,主力战斗群很有可能被联合舰队击溃,到时候不但战沉的不止四艘战列舰,连攻打达沃港地作战行动都将彻底失败。最终,帝国海军不但无法重创联合舰队。还将失去东南亚地区地制海权。从而难以截断日本到澳洲的海上航线。

最终,即便帝国海军最终击败了联合舰队。也在战略上输给了敌人。

可想而知,快速战斗群,快速战列舰在这场关键海战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紧接着,“巴西兰海战”再次证明了快速战列舰的价值。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前往巴西兰海峡拦截日本联合舰队的是四艘老式战列舰,在经过“萨兰加尼海战”之后,恐怕都难以及时包抄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前面去,更不可能及时堵住联合舰队西逃的通道,也就不可能有“巴西兰海战”的重大胜利。

虽然从战略上来讲,“巴西兰海战”只算得上是锦上添花。经过“萨兰加尼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只剩下了四艘可用地战列舰,就算“雾岛”号在近期修复,日本海军也只有五艘战列舰。半年之后,帝国海军则拥有至少八艘能够投入战斗地战列舰,如果受损的几艘战列舰快速修复,战列舰地数量将达到十三艘。如此一来,日本海军仍然处于战略劣势,而且差距更加明显。但是,“巴西兰海战”证明了快速战列舰在战役行动中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其速度对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

也就是说,“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充分的证明了快速战列舰的战略与战役价值。

问题是,要想让评估报告更有说服力,就必须加入对战舰来说,也是海军最为看重的战术价值,即快速战列舰在作战中体现出的优势。

作为“大东海战”与“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的参与者,白佑彬很清楚,快速战列舰的战术价值主要就体现在“抢位”上。即在战斗过程中,快速战列舰可以凭借其速度优势占领更有利的位置,从而对敌人形成优势。

不管是“大东海战”中将日本南遣舰队逼得走投无路,还是在“萨兰加尼海战”中利用速度抢先占领日本联合舰队的横向炮击阵位,以及在“巴西兰海战”中利用速度快速逼近联合舰队。最终用标准的战列战术击沉两艘日本战列舰。这些,全都建立在快速战列舰地速度优势之上。

问题是,作为海战的参与者,白佑彬知道。速度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除了速度之外,快速战斗群能够三战三捷,还有火力、防护方面的优势,更有雷达带来的情报优势。

这其中,雷达产生地重大作用甚至超过了“速度”。

不说别的,如果没有雷达,三艘快速战列舰很难在“大东海战”中将其火力发挥出来。即便能够追上日本的主力舰,也难以将其击沉。同样的,如果没有雷达,在“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快速战斗群的炮击命中率将大打折扣,甚至不得不拉近距离,与敌人“格斗”,最终快速战列舰的火力与防护优势将荡然无存。速度优势也最多只能在撤退,或者是逃跑的时候发挥出来。

除了雷达之外,以雷达为基础的炮击战术也是克敌制胜地关键因素。

因此,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快速战列舰只是一个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帝国海军难以在三场海战中获得胜利。同样的。如果缺乏相关的设备以及战术革新。仅仅只有平台,帝国海军也不可能在三场海战中获胜。

最初地时候,白佑彬准备将这些全都写进评估报告。

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严国荣需要的是一份能够让内阁能够给海军更多军费,陈锦宽能够批准建造更多快速战列舰的评估报告,而不是对快速战列舰,乃至帝国海军主力舰真实战斗力的评估报告。

显然,在这份评估报告中只需要提到快速战列舰的重要价值。

另外。在新战术以及雷达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欠缺。比如当时海军装备的电眼乙型雷达的性能难以满足炮战的精度要求,同时战舰缺乏更有效的火力指挥系统。枪炮军官缺乏完全在雷达引导下进行炮战地能力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花很大地力气解决,同时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最重要的,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了海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