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蓉蓉担忧的是,一旦方天成家立业,可能会与她保持距离,但如果方天找到的另一半也能接纳她,那就两全其美了,因此她更希望早已熟悉的郑青竹能与方天走到一起。
跟随王大师步入鉴宝室,一番寒暄过后,王大师拿出两个精美的锦盒。
首个锦盒开启,其中赫然是一件饰有夔龙纹的宋代定窑白瓷小罐。
方天惊讶地喊出声来。
“确实如此,这个物件在我手上已有一段时间,尽管多次鉴定仍心存疑窦,原本打算送到古董协会求鉴,既然你在此,不妨请你先鉴别一番。”
王大师颌首回应道。
方天迅速接过查看,这只小罐外表饰有夔龙纹样,罐底隐约可见一个草书的“官”字。
“王大师,您对这件物品有何疑点吗?”
方天审视过后询问道。
“定窑瓷作为我国最早期的白瓷品种之一,自唐时兴起,至五代时得以发展,至宋代达到鼎盛。
因其能使纹饰层次清晰地展现在温润的白釉之上,犹如琥珀、珍珠般的质感,光泽亮丽,引得后代争相仿制。
及至乾隆时期,我国陶瓷制作工艺登峰造极,许多烧制的瓷器足以以假乱真,其中对宋定窑白瓷的仿造更是达到了极致境地。
这件瓷器在我看来,更倾向于乾隆时期的仿制品。
理由首先是其上的夔龙纹饰,此种绘制手法颇具乾隆时期的特色。
此外,夔龙纹在定窑瓷器装饰中的发现历程与螭龙纹类似,皆源于定窑遗址的实物发掘。
然而相较于形式繁多的螭龙纹,定窑白瓷上的夔龙纹则较为罕见,而这只夔龙纹小罐的绘画技巧也带有乾隆时期的某些特点,故我认为它可能是仿品。
另一个因素在于,乾隆时期的仿古瓷器不仅重现古代风貌,更要展现当时国家繁荣昌盛的气象,并且明确体现本朝的时代印记,因此乾隆仿定窑瓷器处处体现了精工细作的精神。
无论是从烧制技术、胎土质地、釉色呈现,还是纹饰与器型来看,这件夔龙纹小罐似乎更为精致细腻,这些特点均与乾隆时期颇为吻合。
当然,这只是初步判断,由于该夔龙纹小罐标注为官窑产品,或许在特殊烧制过程中会有更为精细的处理,故我才犹豫不决。”
王大师显然认为,这件瓷器大约有八成的可能性是乾隆时期仿制的宋定窑白瓷夔龙纹小罐,但他并未完全确认。
“王大师目光独到,我看来,也赞同这是一件乾隆仿制品。”
方天笑着回应。
“方大师如此肯定,莫非有何特殊的依据?”
王大师好奇地问。
“倒也不能说绝对肯定,只不过确有几个依据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
方天谦逊一笑,随后阐述:“首先谈到纹饰问题。
对于王大师的观点,我略有不同见解。实际上,乾隆仿定窑的绘画技艺并无显著差别,最具特色的应是纹饰样式本身。
王大师应当知晓,我国古代瓷器上的龙纹图案种类繁多,夔龙纹与螭龙纹是最常使用的两种类型,但由于两者形态相近,往往容易混淆。
《广雅》记载:“一角曰虬,无角曰螭。”因此,在识别古瓷器上的这类图案时,我们通常将单足单角的称为夔龙纹,而无角的则称为螭龙纹。
然而在乾隆时期,对于龙纹有着明显的偏好,尤其崇尚带角的螭龙纹作为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