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美食中国纪录片四川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陈果夫带着一些饮食烹饪专家与名人,对各县呈报的几百种“县菜”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考评、分析、比较、选择,甚至重新设计,最后终于确定了30余种菜肴作为标准的“江苏菜”。其中最有名的是:南京板鸭、苏州熏鱼、无锡大排、南通鱼翅、太仓肉松、如皋火腿、镇江鲥鱼及肴肉、扬州狮子头及酱菜、常州酒酿圆子、淮阴鳝鱼、高邮双黄蛋、阳澄湖清水大蟹、六合龙池鲫鱼、常州酱鸡、枫泾蹄筋与江阴凤凰包鸡等,真是洋洋大观,几乎囊括了全省的饮食烹饪精华。

这次评选过程中,陈果夫不免想起了他早年配制西红柿、锅巴、虾仁与神仙鸡为一菜的那次尝试。现在江苏各地名厨高手云集镇江,各式最好的原料与调料应有尽有,陈果夫旧事重提,将他的设想提了出来。马上应者众多,分头试制,各显神通,不断总结提高,最后终于试制成功一道新式菜肴。

在此过程中,陈果夫兴趣盎然地多次亲自品尝指导。开初,这道菜没有正式名称,俗称“平地一声雷”。陈果夫听了不满意,他认为此菜尽善尽美,又产生于镇江,镇江山水中有“天下第一江山”(北固山)与“天下第一泉”(中冷泉),何不将此菜取名“天下第一菜”呢?菜名就此定了下来。陈果夫又专门写了一篇《天下第一菜颂》。

“天下第一菜”诞生以后,由于它的诸多优点,迅速传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抗战期间,食此菜者又名之曰“轰炸东京”,借以表达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愿望,使其在大后方更加盛行。今天,此菜已理所当然地成为“苏菜”中的当家菜肴之一了。

家喻户晓的清炖蟹粉狮子头(图)

清炖蟹粉狮子头是扬州传统风味名菜,它是以猪肋条肉和蟹粉等经蒸、炖而成,在扬州是家喻户晓的菜肴,脍炙人口。

据传,此菜起源于隋代。当年隋炀帝下江南,饱览了扬州万松山、金钱墩、象牙林、葵花岗四大名景。回味秀色之余,他遂命御厨以四景为题,做出四道菜来。在当地名厨指点下,御厨终于烹制出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斩肉这四道菜。其中,葵花斩肉即现在所说的狮子头。杨广品尝后龙颜大悦,下旨赐宴群臣,一时四大名菜倾倒朝野。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繁荣,权贵们宴客成风,竞相请客。一次国公韦陟宴客,也上了这四道名菜,当葵花斩肉上桌时,只见那用硕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状若雄狮之首。有的宾客为取悦主人,乘机劝说道: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之印,不如将此菜更名为“狮子头”。国公大喜,欣然采纳。从此“狮子头”风靡大江南北,流传至今。

清炖蟹粉狮子头历来受到人们的珍视。清代关于此菜的文字颇多,袁枚《随园食单》中记有“扬公圆”一菜,其制法与今日之“狮子头”相合。其文夸赞:“扬明府作肉圆,大如茶杯,细腻绝伦,汤尤鲜洁,入口如酥。”还有诗人赞扬葵花肉丸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比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人们将肉圆比喻葵花,是因为肉圆包裹蟹黄,形大而色黄,宛如一朵盛开的葵花,十分美观。

至清朝末年,徐珂《清稗类钞》明确记载了狮子头做法:“狮子头者,以形而得名,猪肉圆也。猪肉肥瘦各半,细切粗斩,乃和以蛋白,使易凝固,或加虾仁、蟹粉,以黄沙罐一,底置黄芽或竹笋,略加以水及盐,以肉做极大之圆,置菜上,上覆菜叶,以罐盖盖之,乃入铁锅,撒盐少许,以防锅裂,然后,以文火干烧之,每烧数柴把一停,约越五分时,更烧之,候熟取出。”

其所描述的狮子头制法与今天完全相同,证明此菜在百年之前已经形成。

狮子头演变至今,其大小、数量、形状并无一定之规。古人习惯做4个肉丸,而现在各地做法、数量不等。天津淮阳菜馆原佟楼餐厅做5个肉丸;北京和平宾馆做7个肉丸;最多的要算江苏镇江风味,肉丸多达12个。另外也有菜馆制成8个或10个,形状和重量也各有不同,各有特色,精彩纷呈。

据说以狮子头为名的菜肴已不下百余个品种,配料丰富多样,加虾仁则称虾仁狮子头,加冬笋则称冬笋狮子头等等。看来,人们都喜欢狮子这种传统吉祥动物,故以其生动的形象唤起人们的食欲。

名满江南的肺汤(图)

苏州有个小镇叫木渎,春秋时候,吴王夫差在灵岩山造馆娃宫,由河道往宫址运输木材,大批木排拥塞河道,小镇因此得名。木渎并无殊胜的景色,可是到苏州游玩的人往往会去木渎,去的目的非为别的,仅仅为了到石家饭店品尝肺汤。

石家饭店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原名叙顺楼,经营者为石汉夫妻,1926年传至重孙石安仁经营时,改名为石家饭店,以京苏菜为主。石家饭店真正闻名于世却是于右任帮的忙。国民党元老李根源退隐姑苏后,住在穹窿山别墅,闲暇时常到石家饭店小酌。1929年,李根源邀于右任来灵岩游玩,当晚在石家饭店为于右任洗尘。于老游山玩水一天下来十分疲惫,喝到清新鲜美的鱼汤,直觉口齿生香,浑身舒畅。于老酒酣之际求问菜名,堂倌以吴语回答“斑肝汤”。于老乃陕西人,把“斑肝”误听成“肺”,于是乘兴赋诗一首:“老桂花开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肺汤”。20世纪30年代,于右任再次到石家饭店用馔,又题写了“名满江南”四个字。

“肺汤”本为于老误听而来,鱼哪来的肺,但是于右任乃博学多识的名士,且于美食颇有研究,于是人云亦云,“肺汤”遂名扬天下。其实,就是斑鱼,用斑鱼烹制菜肴,早在清代时苏州地区已经盛行。《随园食单》记载:“斑鱼最嫩,剥皮去腥,分肝肉两种,以鸡汤煨之,下酒三分、水二分、秋油一分。起锅时加姜汁一大碗、葱数茎以去腥气。”斑鱼体扁圆,深黑肚白,烹食肉嫩味美。朱彝尊在《斑鱼三十韵》里夸斑鱼的味道可与河豚相媲美,并告诉人们,斑鱼最好吃的是肝,食之口齿生香,而且还能解愁排忧。

《调鼎集》记有斑鱼食法六七种,其中“斑鱼羹”制法为:“斑鱼洗净,留肝洗净,先将肝同木瓜酒和清水浸半日。鱼肉切丁,同煮。临起,用豆腐、冬笋、时菜、姜汁、酒、豆粉作羹。”但若以汤汁的鲜香纯正论,还是以石家饭店的烹制方法更胜一筹。石家饭店的肺汤先将鱼去皮,取出肝切片,同去骨鱼肉一起放入碗中,配上火腿和菜心,一碗汤要用十几尾鱼的肝,以清汤煮就,味不失其鲜。鱼肝肥嫩,浮于汤面,鲜不可言。

吴歌《十二月鱼谚》说“八月斑鱼要吃肝”;《调鼎集》记,斑鱼“七月有,十月止”。这都告诉人们吃斑鱼肝的当令时节在丹桂盛开的中秋,如果错过时节,去了只能扑个空。不过吃不上肺汤并不等于白跑一趟,石家饭店共有十大名菜,另外,于右仁的题诗仍镌留于壁,一睹其墨宝,不亦幸甚。

久负盛名的彭城鱼丸(图)

鱼丸的制作,相传始于先秦。秦始皇酷爱吃鱼,每餐无鱼便食之无味,但又生性残暴,一旦鱼刺、鱼骨梗住咽喉,便下令将烧鱼的厨师杀掉。后来一位姓任的御厨奉命烧鱼,自忖难免灾祸,就用刀背狠狠地剁鱼泄愤。谁知这一剁,奇迹般地使鱼肉和鱼骨自动分开。此时鼎中的豹胎汤开始沸腾,御厨手忙脚乱地将鱼肉搓成丸子,扔进锅中。鱼丸一个个漂浮于汤面,洁白如玉,秦始皇吃过赞不绝口,当场以“皇统天疆凤珠汆”名之。从此汆鱼丸就作为一道美馔流传开来。

宋代的鱼丸菜肴称“荷花鱼圆”,是用清汤银耳烹制,汤水清淡,以几片新鲜荷叶点缀其间,鱼丸浮沉,颇具情调;元代的鱼丸是以羊尾和鱼泥制成,鱼丸经油炸,小如弹子,称为“鱼弹儿”;清朝食谱讲究用鲥鱼为材料,取其鲜嫩,另外加鸡脯、酒和莴苣叶汁,搓制成绿鱼丸。袁枚的《随园食单》认为,汆鱼丸应以洁净清淡为好,吃鱼丸是为了品尝它的鲜美,不应再过多添加物料,只要以几片绿蔬点缀就可以了。

吃鱼丸,最著名的是徐州彭城鱼丸和福州七星鱼丸。徐州悦来酒家以鸡蛋清、肉汤和入鱼泥制成的鱼丸精致如银弹。上菜时,将处理过的鱼头、鱼尾在盘中摆出鱼形,造型美观,鱼丸鲜嫩爽口,深得世人赞誉。曾纂修《大清一统志》的状元李蟠,吃过悦来酒家的鱼丸后写诗赞道:“酒家悦来誉九州,古彭烹盛选鳌头。鲤鱼脱身化银珠,多味龙骨腹中囿。大海漂浮王子衣,鸾刀纷纶糖醋溜。虽化肴羹瑶台献,千载毛遂遗风流。”康有为也曾书对联称赞:“彭城鱼丸闻遐迩,声誉久驰越南北。”徐州因为彭祖而被称为彭城,康有为的赞誉使此菜遂以“彭城鱼丸”闻名于世。

七星鱼丸是福建著名的汤菜之一。它是用鱼肉、瘦猪肉、虾干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相传古时候有个商人随渔船出海,中途遇风浪滞留,商人吃腻了鱼,船妇便为他汆鱼丸做食。商人觉得味道非常好,回到福州后便开了一家鱼丸食店,号“七星食店”。一次,一位应试举子路过进店就餐,吃过大为赞赏,当席赋诗一首:“点点星斗布空稀,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