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王教授讲解黑茶与健康 > 啜苦咽甘茶品佳(第1页)

啜苦咽甘茶品佳(第1页)

从上古到唐代,茶的泻火解毒、利尿止痛、兴奋神经中枢的药理、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咖啡碱为主的组分含量上。

陆羽《茶经》问世以后,世人受到《茶经》的影响,茶饮逐渐从以治疗为目的的药物范畴中抽离出来,淡化为以保健为主的精神饮品,厘清了茶的真实面目。茶的主要作用,还是以生物碱为主的“荡昏寐”。至于热渴、凝闷等生理性不适,陆羽讲得非常清楚,不是药物治疗,而是用于缓解症状。上述这些功效,都是基于茶中所含咖啡碱的活性及其含量。

“啜苦咽甘,茶也。”这是陆羽在《茶经》中,从茶的本质和哲学层面,对茶作出的基本定义。在自然界中,喝起来苦而回味甜的,唯有茶。茶的苦,主要是由茶中咖啡碱的含量决定的。在生物界的植物叶片中,含有2%以上咖啡碱的只有茶,这也是茶类区别于其他植物的根本标志。古人在论述茶的功效时,强调的多是咖啡碱的作用。茶多酚、糖类、茶氨酸、维生素等物质,并非茶类所独有,因此,茶叶的独特功效,应该是以咖啡碱的作用为主,其他组分协同、拮抗的综合表达。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多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都会具有一定的药效或保健作用,但这并非是茶中所独有的物质,其表现出的药理作用,是不应该列入茶的主要功效的。个别物质所呈现出的单独功效,在茶的组分自我平衡后,也不见得会起明显作用。例如:桑叶、苦菜、苦丁、车前草、薄荷等等,都可作为代茶饮,都可能含有除咖啡碱之外的其他物质,有的成分含量,甚至比茶还要高,但是,它们并不属于真正的茶类,所以这些代茶类,便在医疗和保健中,各自表现出各自的独特药物功效。而每一种药物表现出的特殊药效,往往不是由其中的某一种化学成分决定的。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该物质内部的稳定有序的组成成分。各组分之间,还具有天然的稳定的配伍配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单纯把茶内除咖啡碱以外的其他成分,作为茶的主要药效,去刻意的过分强调,这是极端片面和不科学的误导。

野生顾渚紫笋茶

从上古到唐代,茶的泻火解毒、利尿止痛、兴奋神经中枢的药理、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咖啡碱为主的组分含量上。其后,唐代湖州刺史裴汶所著的《茶述》中,记载的茶“其用涤烦”,与咖啡碱的泻心火功效,不无关系。

茶的啜苦咽甘,主要是以咖啡碱为主导的稳定组分在起作用。咽甘即是回甘,这是“为饮最宜精”的好茶的重要特征。回甘的产生,首先是与咖啡碱的苦味,形成的鲜明的对比效应,没有苦便无所谓甜。这一点,多么像我们的人生!其次,是不溶于水的糖类,在口腔的苦味逐渐消失时,会慢半拍地被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可溶于水的糖类。因此,苦涩弥散,清甜缓来,便表现为非常惬意愉悦的生理体验了。第三,茶多酚与口腔粘膜上的蛋白结合,生成的不透水的膜层,便表现为茶多酚的涩味。等膜层破裂,伴随苦涩味退去,迎来的恰好是,绵绵不尽的微苦中的清甜。

回甘越好的茶,往往寒性较弱,从而对人体的刺激相对较轻,这往往是生态良好的高品质春茶的特征。回甘与寒性,二者存在着某些必然的关联。当然,茶的回甘,还与茶中鲜甜的氨基酸、儿茶素的水解、有机酸对唾液腺体的刺激以及可溶性糖类的含量相关。回甘的悠长欣悦,主要取决于茶氨酸含量的高低。

陆羽之后,对饮茶文化影响最大的诗文,要数卢仝的《七碗茶诗》了。卢仝的“七碗”,是对皎然“三饮”的继承与发扬。无论是皎然的“三”,还是卢仝的“七”,都是虚指,并非是卢仝真的喝了七碗茶。如果卢仝茶诗中的七碗,还表述不尽内心对茶的感受和情愫,那么,他可能要在诗中写到九碗、十八碗不等。

陆羽的“荡昏寐”,显然是受到了皎然的“一饮涤昏寐”的影响。之后,皎然的“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神韵迭出,表达出了饮茶对生理、精神层面的深刻影响。卢仝从“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到“七碗吃不得”的“两腋清风生”,层层递进,生动描述了他在吃茶过程中,其生理、心理层面的变化与美好感受。此诗的空寂清幽,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唐宋以降的文人与茶人,尤其是以宋代为甚。

卢仝在薄寒的暮春,意外收到好友孟简遣人送来的阳羡团茶,索性掩了柴门,自煎自饮。一碗生津止渴,喉吻舒润;两碗后,咖啡碱发挥作用,愁闷顿消;当咖啡碱与茶氨酸共同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时候,茶的“益意思”,便可搜枯肠,令人文思泉涌了。当茶的活性物质,通过渗透扩散、进入循环系统时,把茶汤的热量同步带进津液、血液中,加之茶内芳香物质的开窍发散作用,怎能不令人汗出涔涔呢?这也是后世常讲的“茶气”体现。卢仝的发轻汗,可能与紫笋茶辛辣甘芳的特质有关。饮茶的汗出、利尿,促使“内毒外排,祛邪安正”,令人神清气爽,筋骨、血脉、肌肤清朗,这种从内到外的熏陶润泽,不就是茶的美容功效与高雅气质养成的过程吗?当然,茶的美容作用,也与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有关。“六碗通仙灵”,与皎然的“三饮便得道”一样,描述的同样是,饮茶产生的超越物质层面的玄妙以及心灵上逍遥自在的愉悦感。七碗吃不得也,倘若无所节制,再继续吃茶,就要发生低血糖了。少则美,多则恶,过犹不及。两腋生风,已基本接近《食忌》所讲的“苦荼久食,羽化”的理想追求,如东坡所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其实,饮茶产生的这种极致的浑然忘我的审美体验,就是卢仝追求的高古、脱俗、隐逸的精神世界。从一碗到七碗,卢仝“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并没有发生打嗝、呃逆等状况,这充分说明嗜茶的卢仝,其脾胃还是非常健康的。不像现代人那样,脾胃多为熬夜、酗酒、饮食不节所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