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时候,渤海郡有一户姓高的人家,家底十分丰厚,是当地有名的巨富。
高家的主人叫高嶷,并没有因为家中殷实持强临弱,反而经常性修桥补路扶贫救济,很有上古的君子之风,是当地有名的善人。
渤海郡的人都很佩服他,因为他除了肯做善事以外,严守儒家的行为规范,把家里的子弟管教的也很好,可以说,像高家的这种条件,在那个时候,官二代富二代之类的纨绔子弟应当是有的,但实际上,连高家的下人在高嶷的影响下都谨守礼仪。
在高嶷过完五十岁寿辰不久,高嶷突然害病了,一病就是一个多月,前来探望慰问的人是络绎不绝。
因为高嶷名声在外,渤海郡的郡守在听到高嶷患病的事以后,也专程带着医生和药品到了高家探望。
但或许是因为桃子熟透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就像古人常说的人到七十古来稀那样,药石用在高嶷的身上,没有什么反应,高家延请来的名医,对高嶷的病情也是束手无措,让高家人熬药给高嶷服用,更多的也只是尽人事知天命罢了。
这样子拖了个把多月,该来探望高嶷的高家的亲眷都来了。某天下午,高嶷的妻子和子女正守着高嶷服药,可高嶷突然闭上眼睛死去了。
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离别,高家上下顿时悲伤不已。高家子弟强忍着悲痛将事先准备好的白幡挂了起来,不一会儿,高家的府邸就是一片缟素。
到了晚间,当帮忙的人准备将高嶷的尸身移到厅堂的棺材里时,高嶷的妻子阻止了大家的举动,说高嶷虽然死了,但他的胸口并没有冷,还是温热的状态。
高嶷的子女们听母亲这么一说,也用手试探了一下,确实是母亲说的那样,便让高嶷停尸在床。
因为大家都知道扁鹊游历列国的时候,曾经救过假死的虢国太子。再说,自己的父亲素来与人为善,教导有方,家里人也不希望高嶷就这么走了。
于是,在高氏的坚持下,高家人没有立即将高嶷的尸身放进棺材里,但该做的事却没有因为母亲的坚持而停下来,该去亲友家报丧的也安排人去了,整个丧礼的事务都安排的有条不紊。
比较起来,高氏的年纪也算长了,而且自己和高嶷是结发夫妻,看着子女们安排丈夫的身后事,尽管用手摸着丈夫的胸口还是热的,但高氏却愈发悲伤了。于是,不管子女们怎么劝说,高氏落着泪守着高嶷的身边,一直不肯离开。
但终究是因为上了年纪,加上悲伤,在守着高嶷一整晚之后,到了第二天上午,高氏还是熬不住在高嶷身边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瞌睡。
大约到了中午的时候,高氏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人在叫自己的小名,说会带着她出门逛逛街购购物。
起初,高氏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但猛然一惊醒睁开眼之后,发现的确实是自己的丈夫睁着眼睛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高氏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这时,高家的子女和已经到高家吊唁的亲友也围了上来。
一看高嶷好端端的又活过来了,大家忙不迭地拆除了厅堂里的布置,七手八脚安排人去追前往亲友家报丧的人。
高嶷看着家里乱糟糟的样子,再看着妻子哭红了眼睛,哪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于是,等家里人稍微安顿下来,高嶷便让已经来的亲友和子女们一起坐在厅堂里,给他们讲了自己经历的事情。
高嶷说,昨天下午,我迷迷糊糊地就不知道怎么到了一处官府,堂上坐着一位官员,说是一个多月前我们家有一个瞎了一只眼睛的老人,递了一幅状子到官府,向官府说我杀害了他的妻子和孩子。因为事情比较多,杀人案又是大罪,所以暂且将高嶷收押了,现在招他到堂前与告状的人对质。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白衣服只有一只眼睛的人也在差役的传唤下到了大堂,向堂上的官员说就是我杀了他的妻子和孩子。
高嶷仔细瞅了瞅那个口口声声说自己杀了他妻子孩子的白衣人,自己还真不认识那个人,怎么会是高家人呢。
于是,高嶷就向官员申辩,我都不认识他,再说历来我都在做修桥补路扶贫救困的事,走路都怕会踩死蚂蚁,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的惹上人命官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