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沿海
各家的族谱、字辈排序等规则,也是各不相同的。
像监正给张铭舒定下的字辈——焉彷、瞻蒙、柔兆、强羽、滁雍、屠维、尚章、崇光、玄益、昭阳。
是每一代两个字,一男一女,分别顺着取名字就可以了。
还有像琅琊王氏的字辈:……寒凛秀锦,北天瑞顺,祥盈世泽……
则是仅有家族的核心子弟才允许采用这些字辈取名字的。没有修行资质的,即使借着父辈的实力,也能进入这个圈子,但是再下一代里,如果没有人有资质的话,也就沦落为旁支小宗了。
会越来越疏远。
而白家这一套字辈诗,是无论什么人,只要是他们白家的后代,都可以采用的,以此来彰显他们的凝聚力。以及深厚的家族历史底蕴。
可惜,当初能分到这里来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没有修行资质的凡人皇族,不然也不会是姓白的。太祖的孙辈就改姓白了,也可以想得到,母亲那边没有任何势力可以支持,而且其父亲本身估计也没有多少实力,最后能在宗人府那里,获得这样一个地方繁衍家族,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白氏其实连皇族的小宗都算不上。元氏才是他们的小宗啊。
借着宗人府和皇族以及大晋仙朝往日的辉煌,白沙洲白家也延续了八九百年时间。比白石庄这边的白家,多了一两百年时间,来得早,走得晚。
听白传庚说,以前白石庄的白家还在的时候,他们也是极少往来的。
家族之中,每一代人里,除了偶尔出一两个读书种子之外,也就练武一途还能走。
修行的人,其实是太少了,就算是万里挑一,他们家里,也是极少的。白传庚自己就是那极少数的人里面的一个。他年轻时,也是被送出去拜师学艺,极少处理族中事务。
他们这一支也是等待他六十岁以后回归,才逐渐起来掌权的。也是前面几个族长早就商量好的。他们每一个人掌权时间都很难超过十年。
日常辛苦的劳作,加上没有修行资质和修炼的资源,凡人在高压之下,很难活超过六十岁的。再加上天灾人祸,平均年龄也就三四十岁的水平。
一般三十岁的壮年时期,再有一身武功就最好了,如果没有的话,有一些处置事务的经验,就可以担任族中几个管理的职务了。数百年时间下来,他们即使有些分歧,也能聚集起来,一起生活生产,共同应对外界的压力。
这一套传承的规则,也勉强够他们使用了。
那些聚集不在一起的家族,都早就消散在历史的风中了。张铭舒翻过一页页族谱,记满了名字,看到了很多传着传着就无后的人。也就意味着那一支,断了香火传承。
也有一些人,是从叔伯兄弟那里,过继过来继承宗嗣的。一支一支,一脉一脉,传承到现在超过了两万人口,愿意迁移到白石庄下四镇的,也有超过一万人。其余人则是分散开,各自投靠远方的亲友去了。
相对来说,都是一些比较活跃的,敢于出去闯荡和尝试的人。而留下来的,大部分人都是老实的农户,整天就是与土地打交道。耕种、渔猎、养殖,还有一些人会打铁或者制盐的。
但是,大部分的铁器和盐,还是需要依靠从外面购买的。即使他们就住在沿海地区,可是到现在,他们依然没能掌握到制作海盐的办法。
打铁的手艺,也仅限于,依靠现有的物件,修修补补,满足日常劳作的需要而已。
肯定是没有办法像之前黄家那样,大规模打造兵器的。即使是张铭舒现在占据着黄庄,依靠着原来的设备,但是许多关键的技术缺失,他也没有办法打造出以前黄家出产的那些装备。
利用有限的匠师,先满足内部的需求,制作了许多工具。至于兵器,能修则修,不能则是要送去后勤军需官那边,等待后方的工坊或者某些家族的匠师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