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唐气象在线阅读 > 第60章 盛世能臣之文治与封禅(第1页)

第60章 盛世能臣之文治与封禅(第1页)

自古以来,衡量一名帝王是否称职,甚至伟大,无非看他在文治与武功方面的成就。

玄宗不是开国皇帝,若论起武功,恐怕难与戎马一生的太宗,以及把大唐疆域扩张至极限的高宗相比。那么他想超越先人,就只剩文治了。

开元十一年(723年),玄宗成立丽正书院,让宰相张说兼任院长,延聘当时着名学者参加,秘书监徐坚、太常博士贺知章、监察御史赵科曦都在其中。

贺知章后世名声极大,除了号称“饮中八仙”,一手草书写的酣畅淋漓,由其所作《回乡偶书》,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这些饱学之士聚拢在一起,有的修书立着,有的担任顾问,为玄宗治国理政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

为了让他们安心本职,玄宗给予他们优厚的保障条件和待遇。中书舍人陆坚有些看不惯,认为豢养这帮人对国家没任何用处,只是白白浪费钱粮,准备上疏奏请玄宗将他们辞退。

张说把他叫来,郑重告诫他说:“自古以来有多少帝王在和平年代忙着大修宫室、追逐声色,享受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现在圣上礼遇学士、修撰典籍,这是利在千秋的大事,陆先生你怎就如此不明事理!”

玄宗听人谈及此事,对张说愈发看重!

开元十二年(724年)三月,太史监南宫说奉命赴各地观测日晷精度和北极星。

南宫说历时五个多月,先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浚仪(河南开封)、郎州(湖南常德)、蔚州(河北蔚县)、交州(今越南境内)等地设置了多个观测点,在每个观测点都树起一座八尺长的日晷,安排专人于夏至午时同时展开测量。

八月,南宫说乘船前往海中,南望老人星,发现在老人星下面的璀璨星群中,有许多不知名的星星。

关于天文星宿过于专业,非我所长,这里不多赘述,只需知道南宫说能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异地同步测量,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秩序极为安定。

不久之后,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水运浑天仪研发在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天文学家僧人一行,以及发明家兵曹参军梁令瓒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这部浑天仪由一个直径四尺多的铜球铸成,上面刻有各种星宿,通过水力拨动齿轮转动,用以模拟日月星辰的运转。同时,又竖立起两个木人,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让它们每过一刻钟击鼓,每过一个时辰敲钟。

这部具有自动报时功能的天文仪器,比起西方的自鸣钟早了六百多年。

同年六月,玄宗考虑到天下已经大同,颁诏停止推行了三年的全国人口、农田大普查工作,允许逃离本籍的流民就地加入当地户籍,由州县分给闲田荒地开垦耕植,并视情收取少量租赋。

任命宇文融为御史中丞,以劝农使身份巡行各地,与州县官吏研究商定具体问题。各地凡涉及农耕、赋税之类事务,不分大小一律先报宇文融,再报中书省,各司也按宇文融指令展开工作。

因山东旱情严重,玄宗让朝中优秀官员分赴山东各州出任刺史,安抚灾民。通过各级遴选推荐,确定了黄门侍郎王丘、中书侍郎崔沔、礼部侍郎韩休等五人。

崔沔是张说副手,原在地方任职,受张说引荐进入核心部门中书省做了侍郎。按照当时规矩,中书省下发各类指示、通知均由宰相做主,侍郎署名即可。但崔沔很有些担当与操守,不愿应付差事,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经常发表意见,且时常与张说相左。张说心胸不是很大,碍于崔沔是自己挑来的人不便多说,借机把他调离。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唐内部已经没什么事能引起玄宗兴趣,精力旺盛的他开始把关注点转移到了海外,动了经营四方的念头。而想要发动战争,最紧要的就是钱!

宇文融此人在历史上很有争议,用现代眼光来衡量,他是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精准计划力,且颇具经济头脑的官员。自他担任劝农使以来,朝廷赋税增加了数百万缗,由此得到玄宗宠幸。

但群臣对此多持批评态度,认为宇文融施政过于苛细,烦扰百姓。玄宗让百官在尚书省讨论,公卿以下官员畏惧宇文融权势,不敢有所异议。

户部侍郎杨玚公开反对,没多久就被玄宗外调为华州刺史。玄宗让宇文融接替杨玚,成了统管全国户籍财经的一把手。让他与州县商议,成立劝农社,务使各地贫富互助、耕耘有时。

开元十三年(725年)二月,玄宗在第一次从朝廷选派五名优秀官员,交流到地方任职的基础上,又亲自挑选了大理卿源光裕、尚书左丞杨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十一名大臣,到外地出任刺史。并让宰相、亲王以及各部门主官到城外为他们饯行,赏赐御膳、太常府奏乐、内坊歌伎演出,一系列仪式搞的极为隆重,玄宗还写了首十韵诗勉励他们好好工作、多出政绩。

这样的规模排场,让多数到外地任职的官员倍受鼓舞,但也有少数人例外。

比如尚书左丞杨承令,他就对这次安排很有意见。到了汾州刺史任上一直意气消沉,且时常自言自语的絮叨:“我调到这里是有其他原因的。”言下之意无非埋怨不该让他离开长安,玄宗听后大为恼怒,认为此人境界太低,与朝廷高级官员应有觉悟不相符,一纸诏令把他贬为睦州别驾。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封建帝王,玄宗梦寐以求的大事有两件:一是统一海内,万邦朝贡;二是泰山封禅,彪炳千秋。

第一件早已实现,大唐疆域之广,举世无双。现在只剩封禅了!

五十多年前的乾封二年(666年)正月,玄宗的祖父李治曾携武则天前往泰山,组织了有唐以来第一次封禅大典。

封禅,是太平盛世的象征。现在的大唐,比五十年前更为强盛,具备了封禅资格!

宰相张说清楚玄宗想法,力劝玄宗封禅。

开元十二年(724年)十一月,张说携百官多次上表,奏请封禅。获得玄宗允准,诏令于明年十一月十日在泰山组织祭祀。

张说首次提出封禅主张时,宰相源乾曜因嫌麻烦,对此持反对态度,由此与张说产生了矛盾。

关于封禅仪式,张说并不担心,有乾封年间的现成经验为参照,他很快草拟完毕呈交玄宗审阅。

他担心的是封禅期间,后突厥会不会借机前来进犯,这才是关乎封禅是否如期举行的大事。他前思后想也没能找出个好办法,于是叫来兵部郎中裴光庭商量。

裴光庭的父亲,是高宗年间三征突厥,又提出张榜公示科举名次,身兼文韬武略的超级牛人,裴行俭!

裴光庭自幼受到家风熏陶,很有一些能力与见识,略作思考后从容答道:“封禅,是宣告成功的大典。如今就要到东岳祭天,却还畏惧戎狄侵扰,恐怕不是昭示盛德的做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