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茶席窥美读书分享 > 第5章 基本茶席贴心设计1(第1页)

第5章 基本茶席贴心设计1(第1页)

茶席的简洁朴素,是理性的删繁就简,是心态宁静的表现,是繁杂之后的疏朗。

基本茶席,道涵章法

基本茶席的元素构成,主要包括:煮水器、泡茶器、匀杯、茶杯、茶仓、滓方、茶荷、茶则、壶承、茶托、洁方、席布、插花器等器皿。

如果严谨地去探究,茶具和茶器并不是一个概念。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把炙茶、碾茶、煮茶、饮茶、贮茶等,对茶的品鉴有育化、有改善、带有精神属性的茶具,全部定义为茶器。

其他如采茶、制茶类的工具,定义为茶具。因此,茶器已不是单纯的泡茶器具,它具备了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蕴藏了更多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茶席上的茶器,立象以尽意,通过直观、可赏、可感的茶器,由器入道,便衍生了有规矩、有章法的茶道。道由器传,无形的茶道,是通过有形的茶器来表达和表现的。由艺由器入道,必须是道器并重,术法相乘。以器兴道指的是,茶席对茶道的发展与传播,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个道由器传的成功茶席,不仅包含着阴阳和四时的变化,而且有开有合,有规有矩,善始善终,有布局也要有章法,对立中存在着统一性。

茶席的布局,讲究动静结合,疏密有致,顾盼呼应,知白守黑。

茶席构成的不变性,一方面,是指由泡茶器和匀杯构成的泡茶区,它位于席主的右前方(以基本的左手席为例),且匀杯始终处在泡茶器的外上位置,二者呈四十五度左右的夹角。另一方面,是指由茶杯排列组合构成的品茗区,它在濒临嘉宾的方便位置,与泡茶区域顾盼呼应着。茶席除了泡茶区和品茶区的相对不变外,其他的茶具,在茶席上可以随意安置,但要符合其指导原则,首先是不影响泡茶与分茶的便利性。其次,安放的位置要协调适宜,要符合阴阳的和合,能使茶席锦上添花,使之布局更合理,更有画面感。茶席的不变设置,是为了让泡茶人(以下简称席主)能够更省力、更便捷地去泡茶,这是由人体的工学原理决定的。一个有创意有思想的茶席突破,往往要从可变的茶席区域,去琢磨、去探索、去构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茶席也是如此,应该有个良好的开局,可用可赏。完美的茶席,就像中国的传统插花一样,要能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去赏去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四面风景的幽美各异,便对茶席开场的布局提出了要求。尤其要注重在视觉上呈现竖象的茶杯,其形态、线条、厚薄、色调上,容易在某一方向上有序、重复、排列出现。从美学上讲,有规律的间隔重复,就会产生节奏和韵律美。

重复产生的这种形式之美,在茶席的设计中,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因此,在一个茶席的开幕之初,茶杯组合的华丽登场,一定是呈现整体划一的紧密配合,以袅袅娜娜的韵律美、音乐美呈现的。

茶席上的茶杯,在开局时,排列紧凑整齐,既是形式美的需要,也便于席主就近分茶。茶会开始后,茶杯可以根据客人的需要,适当地分开一些距离,体现着席主对嘉宾的贴心关怀。但是作为嘉宾,也应当自觉地去维护茶席的形式美,就像我们在各自的工作中,列席重要的会议时,对队列、着装、坐姿的要求一样。在您主动品完一杯茶后,要把茶杯重新放回到茶托内,同时,还要照应一下左右客人的茶杯排列,使之尽可能的整齐有序,不要凌乱。细节虽小,却体现着茶人的修养和彼此的关心与体谅。位于茶席的左右两侧、距席主较远的嘉宾,在取放自己的品茗杯时,除了自觉照应、主动对齐茶杯外,还要尽量把自己的茶杯,自觉传递到席主可以舒适分茶的距离以内。礼之用,和为贵。茶席的和谐,来自于宾主的热情互动、关怀尊重。

人体工学,规圆矩方

茶席,是一个涵盖了人、茶、器、物、境的美学空间。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人作为悦己娱人的活动主体,在泡茶、品茶、造境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无限的美的意象。但是,人的活动范围又会受到身体条件的局限,那么,如何达到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人、茶、器、物、环境等各要素的最佳组合呢?这就需要借助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对茶席的结构、空间的活动范围、人的健康舒适性以及经济高效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探讨。

研究者认为,人体坐在不同高度的凳子上,舒适度不同。当坐高为400mm时,活动度最高,即疲劳感最强;若是稍高或稍低于此数值者,活动度下降,舒适度也随之增大。汉宝德和林语堂先生都一致认为,感官的愉快与美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当身体不舒适时,是无法真正用身心去体会和感受美的。喝茶属于慢节奏的生活方式,茶席上的泡茶人、品茶人,都需要把身心安顿下来,在散淡中去静参茶的滋味和气韵。长时间的久坐,自然需要一个不易疲劳、令人舒适愉悦的合理高度。茶席要求的这个理想高度,根据实地测量与计算认为,只要稍大于400mm,或者坐高在330mm至370mm之间,茶桌的台下空间深度不小于600mm,都是合理和让人不易疲劳的。

席主泡茶时,要优雅端坐,两眼目视前方,上身挺拔,肩部放松,双腿并拢,脚踏大地,身心安定平稳。泡茶和分茶,是一个上肢的综合运动过程,需要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手指关节的密切配合,动作协调柔和、平稳精准。人体的上肢平均长度与肩宽,决定了泡茶人舒适端坐时,在水平方向的作业平面上(即左右两侧的最大移动轨迹)为1500mm左右,向前分茶伸展的最大活动半径是500mm。人体自身的活动局限,在空间上,限制了一个舒适的基本茶席设计的平面大小。如果考虑到茶席上的每位客人,人均占有桌面的适宜宽度为600mm时,那么一个基本的茶席,按照五人席(席主一人,客人四人)测算,这个茶席的平面长度最大为3000mm,宽度不宜超过1000mm,茶案高度应在800mm以下。喝茶的案台宜稍矮一些,既有利于俯视和欣赏茶汤,也会因人体上臂的自然下垂,使人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从而让人们在品茗时,感觉会更加舒适自如。

茶席仪轨与基本流程的形成,也是基于符合人体的工学原理、长期生活形成的行为规律、传统的沿袭、时代的特征与要求以及泡茶分茶的方便性等各个因素,逐渐融合和固化下来的。

喝茶是一种休闲惬意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需要有仪式感的文化活动。失去了具有文化内涵的仪式感,便缺少了很多美感。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基本茶席就需要统筹人体自身的条件,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强度,动作的伸展与准确性等要素,来合理确定茶席空间的基本尺寸,以及茶席尺寸与人体自由活动尺度的切合,使茶席的参与人,处于舒缓自在的环境之中,并且动作幅度最小,能量消耗最少,疲劳强度最低,从而在愉悦的状态中去体验美、感受美。

感官审美,少即是多

在茶席设计中,我一直强调“实用且美”的原则。一个理想的茶席,首先要符合人体的工学原理,要实用省力,要平衡舒适。其次要有美感,要给人带来眼、耳、鼻、舌、身、意的愉悦。但是这种美的存在,是要为茶席的实用性去服务的。所以,茶席的实用与美,二者既不矛盾,更是不可分割。

我们知道,审美的形成,是通过知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认知(大脑的思维活动)形成的情绪感受。在茶席这个美学空间中,美的感受是知觉的综合。茶席的形式美、外在美、色彩美,茶叶的外形美、茶汤之美,以及茶器之美等等,都是通过视觉器官眼睛来实现的。茶席及其周边的风声、雨声、鸟啼、琴韵、煮水声、炭火爆裂的噼噼啪啪声,注水分茶的流水声,是通过听觉器官耳朵感知的。茶的芬芳、周边环境里飘渺的花香、新鲜的时空气息,是由嗅觉器官鼻子完成的。茶器的温度、茶器弧线的合手感、茶杯的唇感、茶汤的温度,是由皮肤等触觉器官完成的。茶汤的苦涩、酸辛、甘醇,五味调和,是由味觉器官舌面的味蕾判断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