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的意思 > 第7章 汉乐府部分 6(第1页)

第7章 汉乐府部分 6(第1页)

春宫图并不下流。甚至常常被用来精心装裱,赠送达官贵人。《花营锦阵》《鸳鸯秘谱》《风流绝畅》《江南销夏》《繁华丽锦》都是那时候的巅峰之作。

真正下流的,是那些将性事当成约束别人的筹码,自己却乐而享受的人。比如说朱熹,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自己却因为暗恋人家美貌的官妓严蕊而不得,对一个小女子大加鞭打,严刑伺候。

愚蠢的宋太宗也曾经胁迫小周后画过一组春宫图。

李后主被俘后,带着倾城美人小周后一同投降。赵光义是个大色鬼,多次将小周后骗进皇宫去强行非礼,后来居然命令宫廷画师将那个过程画下来,小周后不肯,张广义就命令诸多宫女胁迫。

这次无耻的现场“写生”被赵光义命名为《熙陵幸小周后图》,可以算是较早的春宫图了。

这种春宫图,无疑扭曲了爱与性的含义,带有暴力倾向,是真正的男权产物,不值一提。

美好的性,实在不必讳莫如深。有了性的参与,爱才完整。

套用一句话:性即使是不道德的,也是所有不道德的事情里面,最美好的一件事!

秋风辞

佳人怎敢忘春秋

刘彻(公元前157~公元前87),即汉武帝。文韬武略皆具,刘彻在文学上提倡辞赋,重视收集各地的民歌、民谣,曾建立汉乐府,对我国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这带有民歌格调的《秋风辞》就像一株秀丽芬芳的奇葩,开放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苑囿里。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公元前113年,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

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千古绝调《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高白云淡,树木枯黄雁南飞,兰花色正秀,野菊正芬芳。他在船上设宴群臣,笙歌漫舞,美人舒袖,江风传太平笑语,秋雁送千古佳音。场面热闹而奢华。武帝触景生情,由满目萧瑟,到身临其境的热闹,忽然联想到佳人不在的感伤,岁月流逝的无情,这样的日子又能过几许?

于是,提笔成章,流传千古。

有人说,武帝作这首诗,是因为触景生情,继而产生了求贤若渴的心理。

大概是觉得怀佳人兮一句,有求才之嫌。

我却不这样认为,看来看去,诗中都是一种寥落伤感的调子,也许,他真的不是在求才,他是真的,在如此凄凉秋景和面前的奢华场面的对比中,想起了已故的佳人。

有人可能觉得,武帝是皇帝,高高在上,拥有万顷江山、天下美女。怀念一个佳人可能有点煞风景,于是,便将佳人偷换成贤才,这样才和人物的身份互相对应。

是真的难忘佳人。

秋风起,白云过眼,远看草木枯黄,菊秀兰芳。大船在汾水上疾驰,碧水飞溅,一片白色的雾气,把秋天渲染出了一种寥落苍凉之感。

酒酣耳热,跟着划桨的工人哼了几句歌。

这样的太平胜景,这样的歌舞升平,这样草木摇落的秋色,怎能不想起曾经缠绵怀抱的美丽佳人,而去想什么贤才呢。

佳人,指的是李夫人,直到死都美得清冷绝艳的女子。

人之常情。

但凡,伤感、兴奋、满足,所有情绪的变化,都想有个心爱的人来分享,皇帝也不例外。

他在此刻,想念李夫人了。

刘彻是个好皇帝,他创造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

但他同时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男人,李夫人的早亡,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菊高洁而兰出世。秋天菊花胜,偏偏诗中出现了兰。

秋兰,原来不是兰花,而是一种秋草,叶子香而浓郁,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摘秋兰配挂,是很高雅高洁的。

屈原以秋兰比喻自己高洁的品性和抱负,汉武帝未必不是这个意思。只是,他的人生缺少了应有的挫折和失意,顺畅的不可思议,这秋兰,便只好成秋景中的一抹秀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