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追根溯源到〃伊朗门事件〃的时候。那个时候为了对付入侵阿富汗的苏联,中央情报局曾经煞费苦心地培养了大批美国人现在称之为〃恐怖分子〃的〃自由战士〃,以对抗〃邪恶帝国〃苏联对阿富汗的占领以及打压苏联在中东的势力范围。可是美国人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再次做了作茧自缚的蠢事。
近日,前任中央情报局第三号人物巴泽…克隆戈德声称:〃让本·拉登逍遥法外不失为上策,从某种意义上讲,拉登的存在将使世界更加和平一些。如果有一天拉登被捕,其他的恐怖分子和拉登的忠实追随者将策动新一轮的恐怖袭击。〃克隆戈德甚至还表示,拉登〃并不像一个恐怖主义领袖,而更像是一个冒险资本家。〃这一极具争议的声明表示,在追捕了本·拉登3年多而仍然未果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的官员们也显得有些身心俱疲了。由歇斯底里的通缉追捕到放任自流,中央情报局体现出的疲态和对恐怖分子旁敲侧击的举动无论如何不能使纳税人和政府满意,各种指责纷至沓来。
中央情报局对于自己被当做替罪羊这一事实,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最近出版的一本名为《丢失本·拉登》的书这样写道……至少有2次,通过侦察机和全球定位系统,克林顿政府已经获悉了拉登所在的确切位置,却没有将他抓获,尽管克林顿政府很清楚拉登是对美国安全的一个巨大威胁,但是那时正忙于摆脱莱温斯基丑闻与准备竞选连任的克林顿总统却没有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认真对待这一问题,这不能说不是克林顿政府的一个巨大失误。此书由前《华尔街日报》社论作者里查德·米尼特主笔撰写,由REGNERY出版公司出版,现在颇为畅销。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稍微给中央情报局减轻了一些罪责,然而,重实际的美国人不会停止对中央情报局的指责。
在伊拉克战争结束以后,这种指责和攻击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美国是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主要理由发动对伊战争的,但迄今为止,美国当局并没有在伊拉克发现任何〃违禁武器〃,于是各方又都将〃让美国如此丢人现眼〃的责任推卸到中情局战前情报工作不力上来。
2004年7月,原中情局局长乔治·特纳特引咎辞职,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暂时代理局长职务,他表示,中情局将采取措施,加大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力度。
布什总统在1个月后提名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波特·戈斯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戈斯则表示感谢布什总统的信任,非常高兴又能回到以前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随后,布什又指示命令戈斯拟定计划,增招数千名特工和情报分析人员,使中情局规模扩大倍。这将是中情局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扩军〃……50%的〃扩军〃幅度意味着中情局至少要再招募数千人,这让不少情报界人士瞠目结舌。虽然在遭遇〃9·11〃事件之后,美国就已经开始加强情报机构的力量,但自中情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以来,如此大的动作绝无仅有。
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3)
那么,中央情报局究竟是美国自由梦想的威胁,还是国家安全的卫士?情报工作不可或缺的秘密性与公众的民主权利之间该做何种选择?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华盛顿:美国情报之父(1)
美国国父的苦心经营
位于中央情报局博物馆显要位置的美国〃国父〃华盛顿的雕像。
在两百多年前的北美殖民地,当地人传播着一个永远的神话——
一位骑着白马的年轻将军,高举利剑,驰骋沙场。他英俊、勇敢、精力充沛,宽阔的额头里蕴涵着令人敬佩的智慧,深邃的眼眸中充满着坚定和执著、热情与信任。就是这个人,率领一群同样勇敢的战士,冲锋陷阵,一手缔造了这个伟大的国家……今天的新罗马帝国,美利坚合众国。
他是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他率领美国人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联邦政府,创建了美国宪法……他的政治才华与军事才能我们耳熟能详,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美国情报事业的开山鼻祖,美国〃间谍之父〃。
然而,华盛顿第一次接触情报工作,恰恰是为日后的敌人效命。
1753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领地和人口,在俄亥俄地区斗得天翻地覆,甚至整个北美大陆上也弥漫着一股火药味。这种一触即发的危险态势令弗吉尼亚的英国总督感到不安,他决定给法国人写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要求他们放弃这块土地。一方面,这是英方发出的最后通牒,为避免战争做最后一次努力;另一方面,也借机窥探法国人的虚实,包括法国驻军的实力、他们的扩张计划与方向等等。作出这个计划后,总督却开始为信使的合适人选发愁……这个人必须有足够的忠诚、勇敢和机智,显然,这样的人不是那么好找。
在多个被举荐和考虑的人选中,总督看中了一个21岁的少校副官,他身材高大、健壮,外貌俊朗,沉默寡言,他的上级和同僚对其能力和性格都无一例外地大加赞赏。他来自弗吉尼亚,名叫乔治·华盛顿。
〃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人。〃总督听亲信这样评价华盛顿。
此时的华盛顿和当时多数弗吉尼亚青年一样,对宗主国英国充满了信任和忠诚,怀着为国献身的神圣使命感,相信英王乔治二世是〃世界上最好的国王〃。
他乔装打扮,穿越一片人迹罕至的危险地带,进入俄亥俄领地。他成功地递交了通牒,同时,善于观察细微事物的华盛顿少校发现,这个地区的法国人嗜酒成性,有不少殖民地官员成天泡在小酒馆里喝得烂醉。他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获取情报的来源。于是,他开始频繁出入于各个大小酒馆。
酒是最好的媒介,凭着不凡的酒量与优雅的谈吐,华盛顿很快就与一些法国人混得很熟。喝晕了的法国人对这个热情豪爽的〃亲法〃青年全无戒心,酒桌上充满了各种毫无顾忌的言论,只需几句看似漫不经心的问话和点拨,大量情报就到手了,然后华盛顿从中筛选出来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华盛顿在这一行动中表现出了与他的年纪极不相称的老成,还有极高的情报搜集天赋。这一段亲身的〃间谍〃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以后组织情报搜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755年,法国和印第安人的战争爆发,华盛顿随英国殖民军队参加杜肯堡战役。由于对情报的疏忽,英军孤军深入,在孟农加希拉河遭法军伏击。掌握了对手实力和地形情况的法军神勇无比,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