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李小龙的功夫有哪些 > 第10部分(第1页)

第10部分(第1页)

穑俊?br>

香港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97年才回归中国,这种殖民地文化形成的压抑在陈真摇着指头坚决地说“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时,得到了充分的释放,让观众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民族尊严和快感。这种强大的共鸣使得影片在华人圈深受欢迎,经久不衰。

其次,李小龙在影片中除了继续发挥自己截拳道的表演风格外,又加入了新的内容。在《精武门》中,李小龙首次使用了二截棍这种原来一直不被人知的武器。这种武器体积短小,携带方便,但是使用起来却威力惊人,可以将人的头盖骨直接击碎。李小龙在虹口道场以一敌数十空手道武士,便是依靠这种武器的,他挥洒自如地在背后身前打击敌人,令观众大开眼界。正是从这时候起,二截棍和李小龙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引发了全世界的龙迷和武术爱好者对这种兵器的钟爱。

再次,李小龙接受了邹文怀和导演罗维的建议,把原来快如闪电的截拳道招式做了一些表演上的技术改进,让动作变得更有观赏性。在邹文怀的建议下,李小龙更加突出在打斗中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等的运用。李小龙经典的怪叫声就是从这部影片开始,也成为了后人模仿李小龙的经典符号。另外,李小龙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他愤怒的眼神和杀气也令观众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 想看书来

精武英雄本色(2)

一位美国影迷在华文报纸上说:“真正能代表中国影片特色的数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国的西部片。我是个功夫片迷,凡台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对武打明星崇拜得五体投地。自从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我发现原来的台港功夫片皆没意思,武打明星们皆幼稚可笑。一言以蔽之,台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则是‘假打’。只有李小龙的功夫片是‘认认真真’地打,‘实实在在’地打。”“李小龙力扭乾坤,向台港影业吹进一股新风,独树一帜。可惜,李小龙只有一个,不会有第二个。”

面对巨大的成功,李小龙始终是很清醒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小龙说:“我认为我在东南亚是负有使命的。观众需要教育,而一个教育者就必须承担责任。我们和群众打交道,我们得寻求和他们接近的途径。我们只能一步步地教育他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便大功告成。这正是我现在所做的事,能否成功尚须拭目以待。”

李小龙并对自己饰演的角色有很客观的评价:“我从不演英雄,但观众希望我成为一个英雄。我也不会扮演相同的角色,尽管当我打斗的时候,都表现出像一头野兽的形态,但每个角色都是有所区别的。”“我也从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电影角色,虽然东南亚的观众喜欢我这样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体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戏,只是在进行自我表现。所以,谁要是试图模仿我打斗时的叫喊和表情,那不过徒然使自己变得滑稽可笑罢了。”

关于暴力问题,李小龙也曾正面回答过记者:“我并不承认我在电影中的打斗暴力,我称之为武打。任何武打片都在某种程度上介乎真实与想像之间。如果我演得完全真实的话,观众就会说我是残暴而嗜血的人。我甚至可以把对手撕成碎片或者把他的内脏掏出来,但我不会表演得这么刺眼。对我的表演,我是有自信的,我做什么,观众就会信什么。”“我没有制造国语武打片那种满身血浆的场面,这在我之前就有了。至少我不宣扬暴力,我有实证说明这一点。一个杀了许多人的人总是要为此承担责任的。我一直试图证明的就是,只靠暴力生存的人会因暴力而死。”“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不应该以暴力为电影的噱头,以暴力作为娱乐的主要成分;但是电影里许多时候,依着剧情的发展,其所种下的‘因’和结下的‘果’不能没有暴力。比如《精武门》里的陈真,无法用法律来解决他的仇怨,以暴易暴;但是到头来,他不是还死于子弹之下吗?”

李小龙回到香港拍片后,对自己的电影和香港的电影都有一个非常全面而清晰的看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对电影的理解和责任担当,才使得李小龙的电影魅力经久不衰,他拍的四部半电影至今仍被人不断提起,成为了功夫片的经典。

猛龙完美过江(1)

《精武门》的最后一个镜头颇有意味:陈真冲出门外,高高跃起,面对他却是枪林弹雨。当年很多观众很不满意影片这样的结局,后来有很多有趣的解释:有人说陈真是真正的刀枪不入,他已经凭借高超的功夫脱离危险,从此隐姓埋名,继续和日本人斗争到底;也有人说那些枪声都是假的,巡捕房的人也是中国人,为了放走民族英雄陈真,他们都是对天鸣枪。年少的印象中似乎真的有《精武门》的续集就是从陈真于枪林弹雨中逃脱开始故事的。所有的人们都希望英雄获得新生,是的,我们的英雄永远不会死去,看!他又带着《猛龙过江》杀回来了!

李小龙拍完《唐山大兄》和《精武门》两部影片,和嘉禾的合约也已经到期。这两部影片的大获成功,盛名之下,使得李小龙的外部生活环境有了一些很大的变化。《唐山大兄》拍完后,李小龙就把妻子莲达和儿女都接到香港来一起生活。李小龙名声大振以后,媒体对他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

首先是对李小龙和嘉禾的合约到期后,将和哪家合作的各种猜测铺天盖地而来,各种片约和记者采访使得李小龙难以招架;李小龙作为一个成功演员的商业价值使得他成为媒体追逐的热点,各种说李小龙“待价而沽”、“和嘉禾不和”的谣传也蔓延开来,李小龙原本还立志改革香港的拍片制度,宣称要组织香港演员工会等,但是被媒体一歪曲炒作都变成了别有用心。

其次就是李小龙经常要面对一些莫名其妙的挑战。经常有所谓的武林高手对他的截拳道大大不服,公然叫嚣要和李小龙比试。媒体把他誉为“东方功夫第一人”,再加上李小龙张扬的个性,经常对公然大谈武道,似乎根本就不把香港的武术界放在眼里,这得罪了很多人。经常有挑战者朝李小龙家里打电话:“你截拳道有什么了不起:敌得过我的正宗少林拳吗?!”“我看你在电影里演的是假功夫,一脚踢穿墙,那墙是马粪纸糊的。你想证明你是真功夫,敢不敢跟我比试?!”“你的功夫是吹出来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不显山,不露水,哪像你这样!”……这使得李小龙无法安宁,正常的生活都受到了干扰。他曾向一位朋友抱怨说,他现在已无法安宁,他在街上行走时,都得时时提防从后面突然而至的脚步声。

还有就是李小龙的女影迷们则大胆地抛弃东方女子固有的羞涩,向他频送秋波,表白芳心。甚至打电话到家里来公然示爱,如果李小龙不在家,居然要莲达转达这些肉麻的话。而香港的报刊对李小龙的私生活的也展示出了强烈的兴趣和热情。李小龙的绯闻被传得满天飞。苗可秀与衣依都是李小龙主演的电影中的女主角,他们相处得很融洽,合作非常愉快,但是在媒体充满想像力的演绎中,她们也成为了李小龙私生活中的女主角。

然而更重要的是李小龙的独立、不喜约束的性格使得他和嘉禾的导演罗维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从《唐山大兄》起,媒体就传出李小龙和导演罗维的关系紧张,邹文怀一直努力居中调和。《精武门》上映后,罗李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李小龙的性格本来就有些自负,而罗维作为当时很有名气的大导演自然也不可能完全听从于李小龙。一山难容二虎,李小龙便没有再出演嘉禾准备趁热打铁推出仍由罗维导演的《冷面虎》,而是和邹文怀商量成立了和嘉禾电影公司合伙的“协和电影公司”。李小龙便开始在自己的公司下,摆脱束缚,自编、自导、自演起来。他推出的第一部作品便是《猛龙过江》。

《猛龙过江》的故事很简单:李小龙饰演一个生活在香港的“乡下佬”唐龙,他一心习武,性格有些木讷,对外面世界灯红酒绿一无所知。他在意大利开餐馆的表妹陈清华经常受到当地的地痞流氓的威胁,强迫她出卖餐馆,使得餐馆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于是请唐龙去帮忙。唐龙刚从乡下到了意大利,对大城市的生活很陌生,他闹了不少笑话,表妹和店里的伙计都有些瞧不起他。但是,接下来的事情马上让他们的看法有了改变。流氓又来餐馆闹事,唐龙出手轻松制服了这些坏蛋,他的身手让所有人刮目相看。几天后,坏人团伙发动了更大的报复行动。他们用枪威胁唐龙,要他迅速离开餐馆。唐龙用双二截棍左右开弓,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对方抓走清华作为威胁,愤怒的唐龙直捣匪徒巢穴,狠狠教训他们一顿。对方于是请来全美空手道冠军,和唐龙决斗并欲除掉他。最后唐龙与空手道高手在古罗马角斗场进行比试,经过精彩的打斗,唐龙以出色的身手打败了空手道冠军。

。 想看书来

猛龙完美过江(2)

《猛龙过江》是一部完全由李小龙掌控的电影,他在影片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截拳道精神和电影理念。

在李小龙的亲自设计下,《猛龙过江》的动作也有了新的突破。影片中,李小龙把他的经典武器——二截棍上升到了双二截棍。这种左右开弓的双二截棍动作更加潇洒,视觉效果登峰造极。而且,他请来了多年好友罗利士加盟自己的影片。罗利士是货真价实的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他的出演为影片增色不少,他和李小龙最后在罗马角斗场的大决战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堪称功夫片的经典打斗片断。罗利士自己也说“古斗兽场的一场决斗,可算是从来没有人拍摄果的最紧张刺激的打斗场面。”唐龙打败了罗利士饰演的空手道高手后,没有像以往电影中表示出来的报仇后的快感,而是将地上的道袍和黑色腰带捡起来盖在对手的身上,以表达他对武术高手的尊敬。李小龙又一次影片传达了自己的武学理念:不以胜负论英雄。则是一种更高的武术境界,足以引起更多对李小龙有误解的人的深入思考。

伊诺山度在看过电影后,这样评价道:“李小龙在该片中,将截拳道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李小龙一贯主张在极短的时间里,发出最大的力量将对手打败,最妙的就是在一拳一脚之间取胜。他很少考虑:若遇到旗鼓相当或者气势胜于自己的对手,不可能在一瞬间打败对方,甚至还会被对方打倒,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罗利士就是这样一位强大的对手,李小龙的快攻战术一时不能撼动他,反而被他击倒在地。这时候,李小龙机智果敢地改变战术,以虚对实,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其目的在消耗对手的体力,洞察对手的套路,伺机反攻,克敌制胜。”“这些中国的古老武道之术,李小龙曾多多否定,多多嘲弄,现在又当至宝拾起——这还是他的截拳道,一切招数都可为已所用,目的惟有一个,打败敌手。……我看《猛龙过江》,李小龙与罗利士在古罗马斗兽场的戏,不觉得是在看戏,而是两人真正在武打,在比武,在生死博斗。最后是罗利士死了,那是电影的安排。”

有意思的是,电影界人士在对李小龙的导演艺术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故意拿他和罗维比较。影评家澄雨这样评价道:“在处理手法方面,这部戏和罗维的处理也有很大的分别。罗维喜欢用蒙太奇、用剪接来拍摄打斗场面,更喜欢用特写表现对手中拳或被踢中的场面。他的镜头是主观的,常出现李小龙面对镜头连踢三脚或连打数拳。但在《猛龙过江》中,李小龙却喜欢用中镜和长镜,李小龙的对手不是站在银幕的左右两边,就是90度的互相对峙。这样的拍摄方法接近拍摄舞台剧或擂台比赛。罗维较主观的处理,强调于打斗本身的感官刺激,以及暴力的震撼力。李小龙的处理是较客观的,重表演,杀气不像罗维那么重。不单只处理和罗利士决斗的那一场如此,整个《猛龙过江》也如此。”

虽然我们对大导演罗维的导演艺术不便做过多的评价,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真正懂功夫、对武学有深入思考的李小龙拍摄出来的影片有一种武学的内涵,这是旁人无法企及的。

《猛龙过江》公映之前,李小龙就“口出狂言”:其票房一定能超过前面两部,而且会在500万港元以上。最后的结果是,《猛龙过江》在1973年便创下了530万港元的票房记录,让世人又一次见证了李小龙的号召力,以及名副其实的巨星称号。

取得又一次巨大成功,这和李小龙追求完美的个性以及他的狂热工作劲头是分不开的。

为了拍摄《猛龙过江》,李小龙不仅从罗维挖来了自己的长期搭档“嘉禾玉女”苗可秀,而且还邀请了大量武术界的朋友,全美空手道大赛冠军罗利士、高手罗拨·华尔、韩国合气道高手黄仁植等。邹文怀也是对李小龙关爱有加,对初次执导的李小龙,他请了很多电影技术方面的高手来助阵。在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工作多年的植耀昌被请来做李小龙的导演助理、香港著名导演张彻的得力助手张钦鹏被请来担任制作、日本著名的摄影师西本正、著名作曲家顾家辉都被邀请加盟;李小龙儿时的朋友小麒麟更是为影片尽职担任武术指导。这样的阵容当时在香港是无法想像的,但李小龙做到了。

猛龙完美过江(3)

《猛龙过江》的外景地是在罗马,这是香港电影首次到欧洲拍摄。昂贵的外景地,超级的阵容,而李小龙虽然有邹文怀的鼎力相助,但是新成立的“协和电影公司”的压力可想而知,李小龙以一丝不苟、近乎疯狂的工作完成了影片的拍摄。日本摄影师西本正后来回忆说:“像李小龙这样如此认真的导演实在少见。尽管李小龙是个不摆架子而又随和的导演,可是,他那认真的态度,使他第一天站在摄影机旁便有了导演应有的权威。他的确是个特殊的男人。”

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优势的李小龙几乎把《猛龙过江》做到了完美的地步,《猛龙过江》在刷新了香港票房新记录的同时,也将李小龙的影艺事业推向了巅峰。

没有结束的开始(1)

从1970年李小龙回港到1973年的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猛龙过江》上映,短短的三年时间内,李小龙连续三次刷新了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他自己也从好莱坞一个不得志的不入流的演员成长为一个能自编自导自演的复合型电影能人。《猛龙过江》拍摄完以后,李小龙没有做太长时间的休息,立即构思了一个新的电影计划;他想把世界上最出色的武术家和运动员集合在一起,拍摄一部前所未有的功夫片。

这部被李小龙命名为《死亡的游戏》未拍完的电影,其实并非后来人们看到的那个《死亡游戏》,两者的剧情有一些区别:《死亡的游戏》的故事情节是一位武术高手(李小龙饰演)的家人被绑架并扣为人质,作为赎回人质的条件,这位高手必须到一座五层高塔上去打塔闯关,夺取藏在塔顶层的一份“秘宝”。他要过关斩将、展开一场名副其实的“死亡的游戏”。

李小龙构思这个电影期间,正好他在美国结识的好朋友菲律宾棍王伊诺山度要来香港访问。李小龙当即不失时机地邀请这位互为师徒的朋友加盟。他们商量在《死亡的游戏》里安排一段双截棍对打,李小龙和伊诺山度使用同样的武器,却是完全不同的打法。李小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