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时,王韶叹息一声道:“这与北方完全不同。北方虽然有山阻挡,比起陕州来那是小巫见大巫,没法比。是以,朝廷完全可以在北方派一大将坐镇,而在陕州却不行。”
王韶对陕州的情形很是了解,他说得一点不错,陕西北部山很多,地形复杂,不要说在信息不发达的宋朝,就是在现代也是不那么好打。这有一个很典型的战例,解放战争中,彭大将军统领的西北野战军不过两万多人,却与胡宗南的二十万多万精锐周旋,打得胡宗南没脾气,原因就在于彭大将军利用了这些的地形,钻山沟,一有机会,就跳出来狠打。
“照这样说来,我们只能寄望地陕州西兵的好运了。”吴骥无话可说了,这是事实,再天才的将领放到那里都不一定能挽回。
“也只能如此了。”王韶却是很担心道:
“若是西夏集中兵力,设伏,各个击破,局势还真不好说。”
“既然如此,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一开打的话,我们一定要猛,要狠,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战果。”吴骥沉吟半天,有了结论。
“只能这样了!”王韶点头附和。
陕州的情势不好控制,是好是坏,谁也说不准。只有越早结束北方战事,才是最好的手段。如此一来,却给吴骥他们增加了天大的压力。”吴兄弟,此事太过重大,我就不给官家写奏章了,我回一趟汴京,面见官家,把情形当面禀报。这里的事情,就交给吴兄弟了,我会尽快赶回来。”此事实在是太过重大,上奏童的话,宋神宗未必会准允他们的谋划,还是王韶回一次汴京为好。
对此事,吴骥当然不会阻止,很是赞威。
两人又商议了许久,把各种情形商议好,王韶立即出发,赶回汴京去了。
XXXXXXX幽州,耶律洪基已经恢复了,气怒平了。
他当时给吴骥气得吐血,气怒攻心,让他受不了。可是,耶律洪基毕竟是耶律洪基,很快就明白,再气再恼,也是于事无补。当前的紧要之事,就是收拢军队,重振士气,调集军队,准备再来。
耶律洪基不是个吃亏的人,他吃了亏,一定要讨回来了,不然的话,他绝不善罢甘休,他调集大军,准备再来,这在大臣们的预料中。
耶律洪基一道圣旨掷下,能调动的军队全部调动,朝南赶来。这次,耶律洪基学乖了,他没有把军队分散驻守,而是在涿州驻守。涿州城里驻不下,他就在城外驻军。
在他的指挥下,一众大臣忙前忙后,一派忙碌景象。
“皇上,依臣看,大辽不妨借势。”萧律上前一步,冲耶律洪基献计:“李秉常一直垂涎关中之地,这次,大辽与南人大打,他一定会出兵。若是能让西夏出兵,牵制西兵,我们的胜算就会大很多。”
西夏垂涎关中之地,并不是什么秘密,谋国之士都知道的。西夏等这个机会等了数十年,无论如何都不会放过,肯定会出兵,若是辽国再一要求,一切水到渠威。
“是呀!”一众大臣忙着会和。
“不可!”韩举却是极力反对。
“韩大人,你这是何意?让西夏出兵,于大辽有百利而无一害,你为何说不可?”萧律对韩举很是看不惯,如此明摆着的事情,他竟然会反对,真是猪脑子。
“汉儿就没有好东西,身在曹营心在汉,韩大人,你是不是以为南朝才是你的家?”立即有大臣恶毒的攻击起来。
“闭嘴!”耶律洪基却是大喝一声,一众大臣只得闭嘴。耶律洪基冲韩举道:“可有说法?”
“皇上,西夏垂涎关中,这是天下都知晓的事情。即使大辽不去借这个势,李秉常也会出兵。”韩举不慌不忙的道:“与其把这便宜送给他,还不如让李秉常自个送上门来。若是大辽派人去西夏,一定会给西夏勒索,要东要西的。若是西夏派人前来大辽,这就把便宜送给大辽,到时,皇上可以让李秉常大出血。”
“听见没?这才叫谋国之士!”耶律洪基指着韩举,冲一众大臣道:“李秉常想算计朕,朕又何偿不能算计他昵?”
(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王韶面君
雄州,校场上,雄州军正在进行训练。虽然天时已经比较冷了,可是,将士们却是挥汗如雨,没有人偷懒,训练得特别刻苦,特别认真。
这次深入辽国掳掠,收获极其丰厚,得到赏赐的人高达九成以上。没有得到赏赐的主要是因为了犯了错失,要么功过相抵,要么就是给撤职查办,或是剔除出军队了。
将士们得到的赏赐异常丰厚,最差的也可以过十几年安稳日子了。最好的可以当几辈子土财主了,几代人不用愁吃穿了。这些,都是他们应得的,是他们功劳的最好认可。
最让将士们欣慰的是,赏赐很公正,没有冒功抢功这种事,这在以往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公正,是一支军队赖以存在的基石,宋军最为缺乏的就是这种东西。如此之公正,最是让将士们信服,其欢喜程度远远超过了樗到的赏赐。
“杀!”
“劈!”
“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