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间谍电影 > 第六章(第1页)

第六章(第1页)

传播人道主义希望的假释犯米凯利斯有个女施主,她是副局长的妻子最有影响力、最高贵的朋友。这位女施主管副局长妻子叫安妮,并认为安妮是个不太聪明、毫无经验的年轻姑娘。就这样,这位女施主成了副局长的朋友,但不是妻子的所有具有影响力的朋友都能成为他的朋友。这位女施主年轻时很早就结婚了,婚礼非常奢华。过去发生的几桩有名的风流韵事,她都一清二楚。她还认识一些大人物,她本人就是个贵妇。虽然如今年纪大了,但仍然风韵不减,因为她有一种罕见的气质能轻蔑地挑战时间的流逝,就好像时间是非常低劣的民间习俗似的。还有许多社会习俗,她也不予理睬,没有获得她的认同,原因也是不符合她的性情——要么是这些习俗让她感到无聊,要么是这些习俗妨碍她嘲笑或同情他人。她不会赞美人(这是她那异常高贵的丈夫暗中对她不满的地方之一)——第一,她总是觉得他人平庸;第二,她觉得赞美他人定会贬低自己。坦白地说,这两种情况难以被她的本性接受。她能很轻松地发表大胆的言论,因为她仅从自己的社会地位出发作判断。她做事跟说话一样无拘无束;她待人很圆滑,因为她很博爱;她的精力过人地充沛;她在展示自己优越感的时候既平静又热情;她受到有三代人无穷无尽的赞美;连她最不想见的人都赞美她是个奇妙的女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她是个聪慧的女人,具有一种高贵的简洁性,内心充满了好奇,但不像许多女人那样只喜欢流言蜚语。她非常会逗与她同时代的人开心,利用自己伟大得几乎变成历史性的社会地位把所有还活着的人保持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守法的和不守法的、各种职位的、有才气的、胆子大的、有运气的和没有运气的。来她别墅里的人有:王室成员、艺术家、科学家、年轻政治家、各式各样的骗子。他们各个都有光鲜的外表,却败絮其中,就像浮在水面上的木塞子一样,最适合显示水流的方向。别墅主人欢迎他们,倾听他们,质疑他们,理解他们,夸奖他们,而主人自己也获得熏陶。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想看到世界将会变成个什么样子。由于她比较务实,让她判断人和事,虽然有偏见,但很少出大错,从来没有出现过执迷不悟的现象。她的会客室是世界上唯一有可能出现警察副局长与假释犯相遇的地方,而且不是为了警务的需要。有一天下午,她把米凯利斯带来,但副局长没有记得米凯利斯是谁。他以为米凯利斯一定是有杰出血统的下院议员,具有非同一般的同情心。这件事成为滑稽小报的笑柄。社会上显贵和时下声名狼藉的人,自由地相互结伴来到这位老妇人的圣堂,供她满足并非不光彩的好奇心。会见的地方几乎就是半私密的状态,在大客厅中,借着6个高大窗户的光线,有人站着,另一些坐着,人们的低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低沉的嗡嗡声,在客厅的角落,镶金边褪色了的蓝色丝绸制成的屏风背后,有沙发和几把椅子,你永远不会知道将会与谁在这里偶遇。

米凯利斯过去是公众憎恶的对象。几年前,他参与一次相当疯狂的举动,企图从警用大篷车上营救几名犯人,他因这次暴行而被判处了无期徒刑,公众为此大为赞赏。他与几个同谋者计划先射杀拉警车的马匹,然后制服警卫。很不幸,有一名警官也被击中,死后撇下妻子和3个小孩。这位警官的死唤醒了公众对那些为国家的安全、福利、荣耀而死去的人的广泛的关注,人们表达出了对暴行的极大愤慨、对受害者的无限同情。3名主犯被判处了绞刑。米凯利斯那时还是个消瘦的年轻人,职业是锁匠,经常去夜校干活。作案那天,他和其他几个人正在撬那辆特制警车的后面,所以他不知道死人了。当他被逮捕的时候,他的一个口袋中有一大串万能钥匙,另一口袋中有一把大凿子,手里拿着撬棍;他的样子差不多就跟夜贼一样,但没有夜贼能获得这么重的判刑。警官死了,他内心也很难过,但他的阴谋也因此而失败了。他把这两种情绪都向陪审团做了说明,在拥挤的法庭上,他的良心的忏悔显得异常不圆满。法官在做判决时充满感情地评论了年轻的罪犯的堕落和无情。

由于法官的评论,他竟然莫名其妙地出了名。后来,他被释放,释放的理由更加牵强附会,因为有些人想利用他被关押这件事捞取民众的感情,这些人要么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要么是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他认同了这些人的做法,因为他内心里是无辜的,思想是单纯的。对他来说,个人的遭遇不重要。他像圣人一样,在信仰的沉思中丧失了自我意识。他的想法不具有说服力,推理被排除在他的思想之外。他利用不同想法之间的对立和含糊,形成一种难以被驳倒的人道主义信条。他的信条不是用于布道的,而是供他自己忏悔时使用。他做忏悔时,态度既顽强又温和,嘴唇上挂着平静的自信,他那双蓝色的眼睛会下垂,因为他要在孤寂中产生灵感,害怕看到别人的脸庞。当警察局副局长看到这位假释犯传道士的时候,他正坐在屏风后一个为他特殊设定的椅子上摆着他那极具个人特点的姿态,他令人感到可怜,因为他那不可救药的肥胖使他看上去像一艘奇形怪状的大船,而他必须像划船的奴隶一样整天拖着直到累死。他坐在老妇人沙发的旁边,说话声音温顺且平静,虽说样子像个小孩子一样忸怩,但又像小孩那样有魅力——就是那种能引发别人信赖的魅力。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点是他在那间著名的监狱的拘禁中感悟到的,因此他没有理由怀疑任何人。虽说他还没能给那个好奇的老妇人一个有关世界未来的清晰看法,但他成功地用他那不令人痛苦的信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他的信条具有纯粹的乐观主义性质。

在社会等级制度的两个极端都有一些冷静的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思想单纯。这位伟大的老妇人有她自己的单纯思想。米凯利斯的观点和信念丝毫没有能使她感到震惊,因为她总是能站在自己崇高的社会地位上看问题。确实,米凯利斯那样的男人很容易获得她的同情。她不是剥削人的资本家,她似乎超越了经济基础的制约。对人类的大苦难,她有非常大的怜悯之心,因为她从来没有见识过。为了理解这些大苦难的残忍性,她必须把大苦难的概念转化为精神上的痛苦。副局长对老妇人和米凯利斯之间的谈话有清晰的记忆。他安静地听着。他们之间的谈话有点令人激动,甚至令人感动,因为这段谈话从本质上看就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就好像是两个分隔遥远星球上的居民在进行精神交流似的。不知何故,这种奇怪的人道主义激情却需要借助人的想象力。最后,米凯利斯站了起来,接过宽宏的妇人伸出的手,在握完了手之后,又把那妇人的手放在自己那巨大的手掌里,用既友好又不令人尴尬的方式捂了捂,然后转过他像肿胀一样的背部,离开了客厅里这半私密的角落。他用安详的眼光扫视了一下周围,步履蹒跚地走过一堆一堆的客人,向远处的大门口走。看到他走过,客人们马上停止说话。当他走过一个高大、漂亮的女孩旁边的时候,他俩的目光不期相遇,他露出一丝无邪的微笑,那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跟着他离开了房间。米凯利斯第一次露面就取得了成功——这次成功使他赢得了尊重,一声嘲笑声都没有遇到。被他打断的谈话又恢复了从前的腔调,要么严肃,要么轻松。在客厅窗户附近,站着一个四十几岁男子和两位女士,那男子的身材极好,大腿修长,样子非常活泼。他出人意料地大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想说那家伙体重18英石(相当于114公斤),可身高不到5英尺半。可怜的家伙!可怕,太可怕了。”

此时,屏风后这块私密的地方就剩下女主人和副局长了,女主人那张漂亮的老脸因沉思而显得僵硬,她心不在焉地看着副局长,似乎是在重新整理刚才谈话留下的思绪。许多男人向屏风围拢过来,这些男人蓄着灰胡须,身体结实,面带着暧昧的微笑;围拢过来的还有两位成熟的妇女,面带着主妇般的优雅和果断;其中还有一位男子更加特别,胡子剃得精光,两颊深陷,戴着旧式华丽的金边单片眼镜,眼镜上还系着宽黑色布带子。客厅里的气氛是安静且恭顺的,人们都很谨慎。过了一会儿,那贵妇人发话了,语气虽说没有怨恨,但带着某种抗议不公平时常见的恼怒:

“官方声称那人是个革命分子!这多荒谬呀。”她狠盯着副局长。副局长低声辩解道:

“也许是个不危险的革命分子。”

“不危险——我确实是这样想的。他仅是个信徒,有脾气暴躁的圣徒,”那贵妇人用坚定的语气断言,“他们竟然关了他20年,这个案子愚蠢得令人发抖。如今他们让他出来了,可他的亲人都走了或死了。他的父母死了;他准备迎娶的女孩在他蹲监狱时死了;他赖以生存的手艺也丢失了。他非常诚恳地告诉我这些事的时候,他还说,他在监狱里有大量的时间思考自己关心的事。这是多么好的补偿啊!如果革命者都是这样的素质,我们这些人应该给他们磕头作揖。”她继续说着,略带着嘲讽的语气。众人像往常一样把顺从的脸转向她,脸上的微笑也变得僵硬起来。“这个可怜的家伙显然无法照顾自己,有人应该照顾他一下。”

“应该劝他去接受适当的治疗,”那个活跃分子在远处用士兵一样的声音发出建议。他正处在他那个年龄身体状态的高峰期,他穿了一件双排扣长礼服,礼服的布料质地都具有弹性,就好像是穿着活生生的动物皮似的。“那人是个跛子。”他用蛮横的口气补充道。

其他人很高兴有人开了一个头,也都匆忙地咕哝着泛起同情心,譬如,“太令人吃惊了”、“恐怖”、“非常痛苦地看到”。那个戴单片眼镜的瘦男人假装文雅地说出“怪诞”这个词,他身旁的人群对选这个词的准确性都表现赞赏,相视而笑。

听完这番对话,副局长没有表达观点,因为他所处的地位不便对假释犯发表公开言论。实际上,他同意米凯利斯的女施主恩人(他妻子的朋友)的说法,米凯利斯是个慈善的多愁善感的人,有点疯狂,总体看连苍蝇都无法伤害。当他在这桩恼人的爆炸案中听到那个假释犯的名字的时候,他意识到假释犯这回危险了,他立即回想起老妇人的痴迷状态。她对米凯利斯的仁慈非常专横,不许任何人侵犯他的自由。这是一种深刻的、安详的、深信不疑的痴迷。她不仅觉得他不会去伤害他人,而且她还这样说,因为她是个头脑混乱的专制主义者,这点在她对米凯利斯的态度上获得了进一步的证明。这就好像她被那个人的畸形的身材、坦诚幼稚的双眼、天使般的微笑给迷惑了。她几乎相信了他有关未来的理论,因为不违背她已有的偏见。在社会生活中,她不喜欢新财阀的统治,反对把工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模式,她似乎对工业主义的呆板和无情特别厌恶。温和的米凯利斯提出人道主义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而仅会导致现有经济体系崩溃。她不认为这样的结果有什么道德损失,其实仅是消灭了大量暴发户。这些暴发户,她既不喜欢,也不信任,这不是因为暴发户的时代已经来临(她拒绝承认这点),而是暴发户丝毫不理解这个世界,这是暴发户外表生硬和内心乏味的基本原因。彻底消灭资本后,资本家也就消失了;资本在全球消失后(米凯利斯坚持必须在全球范围消灭资本),社会价值将不会发生改变。最后一张钱消失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会受到影响。比如,她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的社会地位将受影响。她把这些思想成果告诉给了副局长,她的态度既平静又无畏,因为这位老妇人已经不惧怕遭遇冷淡的可怕后果。他要求自己听这类言论时保持沉默,不予置评,这是他喜欢的处世方法。对米凯利斯的这位年迈追随者,他是有感情的,这是一份复杂的感情,比较少地源自她的声望和人格,而主要是因为他有阿谀奉承的本能。他觉得自己在这栋房子里受尊敬。她是友善的化身,她实际上很聪明,有经验的女人都这样。她使他的婚姻生活变得更加顺畅,因为她慷慨地给予了他做安妮丈夫的全部权力。他的妻子是个有大量小缺点的人,既自私,又嫉妒,老妇人能对他妻子施加极好的影响。不幸,她的慈善和智慧有不通人情的一面,非常女性化,很难应付。在历尽沧桑之后,她看上去仍然是个完美的女人,而不像某些发生了变异的老女人,她们虽然穿着裙子,却变成了狡猾的、令人讨厌的老男人。她一直是他心目中的女人——女性的特殊化身,不仅充满了温柔和坦率,还能是形形色色男人的凶猛保镖,这些男人中有传道士、幻想家、预言家、改革家,他们在她的保护下,情绪激昂地谈论着真假难辨的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