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中规中矩的特色,便是,用强势来压制住夏侯渊任何一个可能出现的反击,减少伤亡的同时。也一步步的将他拖入深渊。可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样下去,耗费的时间就会不知不觉的变得很多,也让突然性越来越减少。
尤其致命伤,便是一旦夏侯渊后方有了援军,这股和他们互相耗下去的底气,将会越来越足。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以牺牲突然性和快速性达成这样稳妥的攻势也未必不对,只不过,对于卫宁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陈登毕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就接触到那个核心的秘密,事实上,倘若他接触到这个核心的秘密,也不一定就会选择河东了。
徐庶也并不清楚,但他却能更深刻的了解到卫宁对充东攻势的迅速性的迫切要求,如果不是为了这些,他也不至于在刘备手下干那么长的时间,背负耻辱和背叛做这些并不讨好的事情。
他也没有理由去改变陈登指挥,让中规中矩的攻势变得狂暴不堪。可是,现在,全军上下弥漫起那股虚华和盲目自信的情况平,他却不得不挺身而出了。
陈登为人精明,他知道徐庶的身份,也很惊讶卫宁会让他去干那样隐秘的事情,也猜测对方在卫宁心目中的地位肯定是不凡的。所以他并没有和徐庶有过争夺全军第品军师的争斗,反而每次礼数都尽到了十足。
当然,这并不妨碍他对这次战役的重视。
这毫无疑问是一今天大的机会。一今天大的功劳,做好了,灭曹指日可待,他的声望也足以在河东站稳脚跟。而陈氏家族的复起甚至可以比在徐州的时候还要光耀。
背负起这样的压力,在兴奋和激动下难免会让他多了几分漏*点而少了几分冷静。这就是背负一个家族的压力,也背负起了自己未来仕途的争夺。使得本来是天纵之姿的他,并没有看清楚某些不应该忽略的地方。
而与他相反,徐庶是标准的寒门子弟。年轻的时候还当过游侠,为朋友干过快意恩仇,后来临时发奋读书。因为过人的才敏很快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虽然他比另外个时空出山早了许多年,但并不妨碍他天生的才智有所掩盖。
所以,要说他和陈登相比,两人的智谋也只会是不分上下,或许因为在底层摸爬滚打过,他的知识面还要陈登之上,而对于全局观的把握。也更强于对方。
因为出身的不同,他背负的东西并不如陈登的沉重,他从寒门出,在平民中生活,当年卫宁的橄榄枝他本是不屑一顾,但在亲眼见到了河东的繁华,百姓的安居乐业,他不得不承认,卫宁描绘的蓝图对于他这个寒门子弟的吸引力是无比巨大的。
河东对于寒门出身的子弟提拔程度,远远大于其余的地方,事实上。如今在河东的中层官员中。可以时候至少有一半走出自平民 虽然高位还有大半部分是为世家所把持,但是在见识过卫宁的坚决后,他选择信任。这才他背负耻辱混入刘备军中的事情,,
所以,他没有负担,他不会为了自己而让头脑发热,他的冷静只是为了天下,与自己希望的蓝图所前进。陈登失去了冷静,他却看到了许多东西。
所以,他觉得,有必要出面说上点什么。
夏侯渊会偷袭!
他在东阿的大胜,并不是他的根本目的,或许可以说,这场大胜。也不过只是他的障眼法,是他的烟幕弹。他的真实意图,只会是拖延河东任何一个前进的可能!
这无疑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听着徐庶那匪夷所思的话,不可思议。
都这样的情况下了,夏侯渊竟然还敢做出更加大胆的事情?即便是以精明著称的陈登,此时,也觉的徐庶的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
当然,对于众人的质疑,徐庶也并没有什么不满,事实上,他的推测也的的确确并没有十分的把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夏侯渊的先前设计将八千兵马引诱出来杀败之上。
为什么引诱?是为了激怒!为什么要激怒?是为了济南,柜平两城的压力?为什么要缓解两城的压力?是为了拖延住充东攻势的脚步!为什么要拖住克东大军的脚步?自然是为了要守住充东!
他的依仗自然会是后续源源不断的兵马,可放眼天下,还能给他支援的不外乎三处,一为充州,二为孙坚,三为青州。
后两者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抵达。从而只有充州本土的新军可以给他增援,可是这增援实际上除了人数庞大外,战斗力低微的可怜,所以他们真正要依仗的还是孙坚和青州的部队。
那么这就存在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夏侯渊必须要拖住充东河东军的脚步,争取到这个援军抵达的时间。
而东阿就算河东军攻破,他也完全可以依靠新军加上东平继续挡住河东军前进,相反,将战线推进到了东平外,济南和柜平的压力大减,而可以做的事情就会更多。
河东军就会陷入一个泥沼中。在广袤的土地上,虽然数量众多,但更多的都是敌人的据点,要塞。随时都可能打开城门给他们迎头痛击。
所以,那看上去孱弱无比的充州新军,在这里只充当了一个守城炮灰和震慑力量,可是这个唯一的优点。却能让河东军难受无比。
河东军现在在陈登的布置上。并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同样让夏侯渊难受无比,所以夏侯渊才会千方百计的想要打破陈登的节奏,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冒险。
可是河东军会不会引兵攻击东阿,夏侯渊是不能肯定的,但是,他却是必定会出来给河东军造成一股麻烦,逼迫他们出来寻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