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精英一班押韵口号 > 第135章 镜乡(第2页)

第135章 镜乡(第2页)

“我何时跟你聊过我们班主任了。”尹沐朝吐槽,“你这么夸她她也不会高兴的。”

“真的吗?”陶衍又看回了身旁的顾诗语,果然,她的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专注地看着前方。

导航的目的地已经更改,好像是一个叫“岷江市潜能数字信息化研究所”的地方,沿着指示的路,二十多分钟后,汽车来到了锦华区南部的一栋独栋建筑的大门口。

好像没有人在门口等待,尹沐朝刚这么想着,顾诗语直接一方向盘把车开进了大门,看样子的确不是第一次来了。

将车停好,顾诗语没有开口率先解开安全带下车,其他三人也明白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也赶紧打开车门。

“跟我来。”顾诗语把墨镜取下,挂在领口中间,接着迈开了脚步。

这栋大楼近似梯形,共三层,主体为白色,墙体凸出部分和墙面的连接处用蓝色装点,和窗户玻璃的颜色很相似,的确是传统印象里研究所的简约又严谨的风格。从大门到大楼的空间都非常安静,看不到一个人。

四人现在已经走过了建筑的一半,来到楼道口,感应门便自动打开,竟然都没有门禁之类的东西,进了门,总算能听到一些仪器运作的声音和人交谈的声音了。

“这就是潜能数字信息化研究所吗?”陶衍感叹,看来这里对于她这位正在求职的人来说也有所耳闻。

“但是这个研究所……”尹沐朝四处望望,“真的是琉璃斥重金打造的吗,怎么感觉比便利店还好进,我还以为,至少有人脸识别或者声纹指纹识别啥的。”

“见不到人并不代表没有安保,恰恰相反,这里的安保可以说是全岷江最先进的。”顾诗语说,“大门有车牌识别,这个没什么好谈的,在我们下车后,我们就完全处于研究所的监控覆盖下了。”

徐远泽也不解:“但是一路上我并没有看到摄像头。”

“不是摄像头。”顾诗语解释,“这里的建筑墙体内安装了数千个脑电波接收器,能够记录和识别每一个踏进大门的人的脑电波,如果有脑电波未登记在案的人试图进入大楼,首先那道自动门不会打开,然后研究所安全中心会立即预警。”

“啊?”尹沐朝一惊,“也就是说这栋大楼看起来凸出来的那些部分……”

“正如你所想。”顾诗语点点头,“由于这些接收器表面光滑且反光,犹如一枚枚镜子,又因为这种技术是这儿的专利,所以岷江市潜能数字信息化研究所又被称作……”

陶衍接过话:“镜乡。”

“顺带一提,脑电波监控和识别的构想就是那位副所长提出的。”顾诗语虽然语气平淡,但总觉得是在炫耀,“你刚才说的面部、声纹、指纹乃至于虹膜等等,在他看来都不靠谱,因为他亲身经历过。”

“所以你也是通过他才获得自由进出权限的?”

顾诗语点点头,算是回答了尹沐朝的问题。

跟着这位轻车熟路的女子,众人上了二楼,又走过了两三个紧闭的房间,终于有一处开着门的,尹沐朝抬头一看,门框的旁边有一块写着“副所长办公室”的铭牌,看来是到了。

顾诗语只是象征性地敲了敲门,径直就走了进去。

“大哥,来了啊!”坐在桌前的男子似乎已经等候多时,他一头烫染过的棕色卷发,身穿卡其色工装夹克衬衣,衬衣款式偏松弛,表面有鲜明的凸起竖条纹路,没系扣子,里面是一件画着简单图形的白色长袖,日系的慵懒风格和一路走来尹沐朝见识过的气氛格格不入。

“大哥?”徐远泽疑惑地问,“他在叫谁?”

顾诗语走上前,手伸进裤兜,取出一板药,丢到男子桌上,男子脸上有些许难色,却依旧笑着收下,放进抽屉里:“大哥,谢了。”

三人这才明白,他口中的“大哥”,竟然是顾诗语。

男子显然知道他们在惊讶什么,于是解释:“哦,我跟顾老师高中的时候就结拜为异姓姐弟了,不过顾老师觉得‘大姐’听起来很老,于是让我们改称‘大哥’,当时只是觉得很有意思,没想到这个称呼能延续至今。”

“张寰。”顾诗语十分随意地指了指男子向三人介绍,“镜乡二把手,岷江八金童之一,也在琉璃当班主任。”

“中间那个头衔可以省略。”张寰像是在嘲讽自己,“现在已经称不上‘童’了。”

说罢,张寰站起身跟三人握手,他首先握住的是陶衍:“是顾老师跟我谈起的应届毕业生是吧?”

“是的!”陶衍立刻就明白了这个问题的含义,连忙鞠了个躬,“我叫陶衍!请多指教。”

张寰点点头,又来到徐远泽旁边,他在握手后反倒对顾诗语提问:“是他吗?”

顾诗语点点头,然后提醒尹沐朝和徐远泽:“不需要自报家门,他没道理没关注过我的学生。”

张寰满不在乎地笑着,指着尹沐朝道:“这位同学我认识啊,岷东的魔术师。”

哪怕能听出对方不是在嘲笑,尹沐朝也感觉自己的耳根都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