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开封故事丛书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军师的意思是……”

“请齐王主动议和,给魏国一个台阶下,再以厐涓为筹码换取废除魏赵条约。”

田忌言听计从,立即撤兵。事态发展完全按照孙膑的设计进行,两国达成谅解,齐国释放了厐涓,魏国废除了赵魏和约,赵国得到了喘息,列国又取得了暂时的平衡。十几年后,孙厐再次较量,孙膑设计在马陵道伏击,终于杀死了心术不正的厖涓,还俘虏了魏太子申,这是后话。

孙膑成功实施的“围魏救赵”战术,从此成为经典载入史册,列入兵家著名的“三十六计”之一,后代名将因地制宜、因势制宜,灵活运用,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战例,为人们津津乐道。

孟 子 游 梁

战国时期; 魏国一度称霸,但由于用人不当,人才外流; 弄得国弱民贫; 常受邻国欺凌。 魏惠王决心改弦易辙; 在大梁城头上悬挂起招贤榜来。不久; 列国一些怀才不遇而又不甘寂寞的能人纷纷投奔魏国; 其中就有孔子嫡孙子思门下高徒; 号称 “亚圣”的孟轲。

魏惠王隆重迎接; 必恭必敬地说: “老夫子不远千里而来; 必定有良策以利于我国吧? ”

孟轲眉头一皱: “大王开口就是名呀利呀的; 太俗气了。”

魏惠王忙陪笑脸: “如今魏国四面受敌; 怎样才能抵御虎狼一般的敌人呢?”

孟轲面色一沉: “领兵布阵不是我的专长; 我平生研究的是儒学。。”他接着便兴致勃勃地讲了一通以仁义号召天下的学说。。

魏惠王越听心越凉; 心想: 列国国君谁会相信你这一套呢?难道对齐国讲讲道德; 人家就会把俘虏的太子放回来吗? 对秦国说说仁义; 人家就会把侵占的河西之地退还吗? 他把客人安顿好后; 对亲信连声叹气: “孟夫子的学说也太迂腐了; 徒有虚名。招贤馆里来的贤士;挨个扒拉一遍; 也没有一个中意的。 请神容易送神难; 怎么打发他们呢?”

相国王错语重心长地谏道: “大王思贤若渴; 江山之幸。而今四方豪杰云集; 列国群贤毕至; 这可是梦寐以求的好事呀。想想卫鞅、孙膑的教训吧; 千万不可冷落了他们呵!”

一句话触到了魏惠王的隐痛。原来魏惠王志大才疏; 不善用人; 一些有能耐的人得不到重用; 纷纷改换门庭。政治家卫鞅跑到秦国; 执掌相印; 实行变法; 使秦国很快富强起来; 军事家孙膑在大梁受人诬陷; 被魏惠王剜掉了磕膝盖; 让齐国悄悄弄走; 委以军事; 马陵一战反把魏国打得落花流水。想起这些惨痛的教训; 他总算没下 “逐客令”; 雍容大度地说: “咱们堂堂魏国;哪再乎养活这么一帮闲人呵。” 立即吩咐盛情款待招贤馆里的客人; 还特地腾出一座华丽的住宅 请孟轲居住。

孟轲为了报答魏惠王的知遇之恩; 接连上了很多奏章; 可是竟然没有一条被采纳。 他觉得自己的主张不能推行; 再呆下去还有啥意思; 于是上表辞行。 魏惠王大吃一惊; 忙召集亲信一起来猜孟轲的心事。。

一位大臣摇头晃脑道: “一定是老夫子客中寂寞; 晚上连个暖被窝的也没有……”

王相国冷笑道: “你们没有听说过孟子出妻的事吗?他年青时; 妻子天生丽质; 又温柔又贤惠。 可是; 他觉得有这么一位美人整天在眼前晃来晃去; 弄得他六神不安; 无法定下心来做学问; 一狠心就把妻子给休了。”

“这太叫人不可思议了; 寡人如果少了美人陪伴; 那可是一天也活不下去呵。 不过; 他打了这么多年光棍; 也许早就该后悔了……” 魏惠王将心比心; 在后宫挑选了十位美人; 亲自送到孟府; 道: “寡人深知夫子异乡寂寞; 特地送来美人陪伴。”

“君子好德不好色。” 孟轲又好气又好笑; 索性把话挑明; “我提的那些主张; 大王如果认为好的; 希望马上实行; 如果不中你的意; 我就立即卷铺盖离开大梁。”

“先生讲的仁义道德; 寡人打心眼里赞成; 只是道理太深奥; 大臣们不很理解; 老百姓也不一定拥护。 此事不宜操之过急; 你还是安心研究学问吧。”

孟轲一听就明白这是托词; 转而一想; 这话也有一定道理。 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 专走上层路线; 结果被老百姓当成坏人; 困于陈蔡; ;差一点饿死。 看来儒家的学说宣传得很不够; 所以实行起来也真有困难。 于是;他决定继续留在大梁;一方面密切注视各国形势的变化; 研究治国平天下的策略; 一方面在孟府开馆讲学; 大力宣传儒家思想。魏惠王见他不再提走的事; 也很高兴。

开始来听孟子讲学的大都是年轻书生、官宦子弟; 后来一些中小官吏、各界名流也被他吸引了来。孟轲从中挑选了十个栋梁之材做为弟子; 又把魏惠王赠送的十个美人分配给他们做妻子。他成人之美的佳话传扬开去; 老百姓纷纷竖起大拇指头赞扬。每天来听他讲道德、说仁义的人越来越多; 大梁城内百姓素质日益提高,争说仁义; 礼让成风; 社会秩序安定; 俨然成了礼义之邦。

魏惠王对此也很高兴,这天又来登门请教:“孟夫子,你也亲眼看到了,孤为治理国家费尽了心血,邻国的国君没有一个像我这样体恤百姓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因此而逃离,我国的百姓也没有因此而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轲笑道:“原因很简单。主公热衷战争,我就以打仗来做个比方。战鼓擂响之后,就有两个士兵丢盔卸甲争着逃跑。那个跑了五十步的士兵于是就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士兵胆小如鼠,临阵脱逃,这样说得通吗?”

“这两个士兵都是一路货色,不过是一个逃得快些,一个逃得慢些罢了。”

“主公能明白这个道理,问题的答案便有了。您和邻国国君奉行的国策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轻重的差别而已,所以就不要指望本国的百姓会比邻国增多了。”

孟轲直言不讳当面批评魏惠王,为后世创造了“五十步笑一百步”的精辟成语。他接着又口若悬河,阐述了一套推行王道,奉行仁义,爱护百姓,收买人心的道理,把魏惠王说得晕头转向,找不着北。

再说招贤馆里那帮人; 平日吃饱喝足; 高谈阔论; 免不了有讽刺挖苦朝廷的话; 魏惠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双方倒也相安无事。周围邻国看到魏国的新气象; 也不敢轻易欺负魏国了; 齐国还主动讲和;,把俘虏的太子申放回来了。

这年春天魏惠王得了重病; 拉着太子的手;一再叮咛: “要想保住魏国; 千万别让那些贤士离开大梁呵。” 说罢就咽气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