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月朗朗风萧萧天色已晚原唱伴奏 > 第9部分(第3页)

第9部分(第3页)

东南是宛人的土地,宛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国,名为宛语。宛语与兰绪相连,而在兰绪与悠佩纷纷向大冕称臣的时候,宛语却依然固执地坚守这方寸之地不肯低头。

宛语王族与大冕中守旧的贵族多有交好,而这些老一辈的臣子,一直也对冷靖翊数年来激进的政策多有不满。冷氏皇族人丁单薄,直系血统传承到冷靖翊这辈,只有他和冷心岩两兄弟。

冷心岩是坚定地站在冷靖翊一方的,守旧派不得不暂时隐忍,而冷绛樱的诞生,却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利用宛语在边境引起的骚乱,联合朝中的各方势力,一场危机悄悄降临。

宛语依仗着大冕内鬼的支持和其王族内部所传承的古军法,屹立于东南之地,聆华九年冷靖翊曾经派方锦程带十万大军出征,结果却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冷靖翊不会让这颗钉子一直钉在大冕的腹地,聆华十二年九月,他再次征调十五万大军,御驾亲征宛语,同时让不到五个月的太子监国,由皇弟冷心岩摄政。

这是一个早已策划好的局,宛语与朝廷内部的毒瘤必须同时拔除。

冷靖翊和冷心岩利用孪生兄弟相同的面貌开始混淆视听,御驾亲征的皇帝陛下,时不时流露出诚王才会有的情绪,而留守摄政的诚王,却偶尔显现出君王才有的威严。

蠢蠢欲动的人开始窥探这其中的秘密,无法分清楚这对孪生兄弟,他们开始关注一直隐于幕后的安平亲王。在这些年里,不管皇帝陛下征战何方,安平亲王君素笛总是会跟随在侧的。

而当君素笛仍然留在望君阁内的消息传出的时候,那些急于在朝堂内掀起风浪的人断定,留在朝内的人必定是诚王无疑。因为刻意混淆皇帝与诚王身份的局,不会留下安平亲王如此大的破绽。

千里之外的军营,针对皇帝冷靖翊的刺杀行动开始,数日后,军中失去皇帝陛下的消息,朝中也开始流传皇帝在亲征过程中遇刺驾崩,大冕风雨欲来。

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立于京城诚王府中的冷靖翊,真正的从来没有离开过京城的皇帝,露出了笑容。

月黑风高之夜,冷靖翊亲临京畿大营,秘密派兵镇压了与宛语牵连相关的左丞相一脉,然后封锁消息,拔擢卫烈为左丞相,制造朝中内乱,诚王动摇的假相。而后,又连夜带着君素笛轻装简行,赶往征战宛语的大营中交换受伤的冷心岩,而冷心岩带着重伤赶回京城完成这场双城局的最后一招。

聆华十二年秋,这场将近一年的战事,终于拉开了大战的帷幕。诚王冷心岩尊奉皇帝秘旨,公开左丞相罪行,同时联合卫烈压制了整个朝堂。冷靖翊赶到宛语前线大营,登高一呼,破解皇帝失踪被害的谣言,然后联合赶来支援的悠佩与兰绪军,会师于宛语重镇千凡。

千凡破城,宛语以古军法布阵,将联军拒于都城般宁三百里外。

数年积累,尤其是采用卫烈的选拔青年才俊的政策之后,冷靖翊网罗了大批人才,这其中甚至包括隐匿数百年的兵法大家之后,百门花家的传人。花家后人破解古军法之后,不到三日,冷靖翊便兵临般宁城下。

宛语不甘屈服,于是孤注一掷,在般宁进行最后的殊死决战。

这一战的惨烈,几乎可以和数十年后的血河之战媲美,大冕铁骑踏破般宁城池,整座城市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在这一战之后,宛语名义上成为大冕的属国,实际上名存实亡,权力都归于大冕所派驻的安宛使。

冷靖翊的大冕,终于把版图推向了极致,攻破宛语的这个晚上,为这位神武皇帝的征战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大军并没有进驻已经几乎化为废墟的般宁城,冷靖翊派遣方锦程带领三万精锐进入般宁,处理一切善后工作,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十万大军驻扎城外三十里的驻马坡。

庆功的晚宴喧闹了整个军营,胜利的狂欢洗净征战的疲惫,冷靖翊亲自主持了这次庆功宴,同时邀请了来自悠佩和兰绪两国的主帅一同参加。

送走两国主帅的时候已经是深夜,军中的狂欢在冷靖翊的默许下依然没有停止,他吩咐近卫好好戒备但无须过多干预,便独自回了自己的大帐。

君素笛似乎早已知道冷靖翊的心思,一早就穿戴整齐,也为冷靖翊准备了更换的简便常服,靠在大帐内的松软床榻上等着。

冷靖翊进帐时,君素笛从沉睡中惊醒。驱赶着身体内莫名泛滥的疲惫,他迅速地起身迎了上去:“回来了?”

早已习惯了这份被等候的温暖,冷靖翊大踏步上前,一把抱住了君素笛,原地打了个转儿,轻声道:“把你吵醒了,对不起。”

君素笛摇头道:“知道你肯定还不安分,我准备了好了,你先换了衣服,喝杯热茶醒醒酒再出发。”

两人在晚宴前就相约要去大营后面的山坡上赏月,只是冷靖翊被悠佩主帅拖住多灌了几杯,竟带了几分薄醉。

在君素笛面前,冷靖翊从来就没有什么皇帝的威严,忍不住凑上去在君素笛的脸颊上啃了一口,笑道:“唉,我的月郎越来越温柔了,不愧是我的好妻子。”

君素笛也不反驳,只睨他一眼道:“看来是醉的厉害了,那便早点休息吧,君素笛先告退了。”

“别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