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三国之我是丁原 > 第220章 智慧的火花(第1页)

第220章 智慧的火花(第1页)

阳光洒落在皇宫御花园中,为青砖绿瓦镀上一层金边。几日前金榜题名,新学与旧学的学子皆榜上有名,这喜悦的气氛还未散去,一场特殊的文化研讨会即将在此拉开帷幕。

向丁一身明黄龙袍,端坐在主位之上,目光扫过下方济济一堂的文人学士,带着几分期许,朗声道:“朕广纳贤才,不拘一格,为的便是集思广益,共襄盛举。今日,特邀各位前来,畅所欲言,为大业文化发展献计献策!”

他的目光落在坐在左侧首位的苏大儒和右侧首位的李夫子上。苏大儒是旧学领袖,学识渊博,桃李满天下;李夫子则是新学代表人物,思想开放,主张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两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流派,彼此之间一直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

丁瑶一袭凤袍,优雅地起身,环视四周,温婉的声音在殿内回荡:“自古以来,文化的发展便是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前进的。新学与旧学,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的。”

她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消弭了殿内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丁瑶继续说道:“陛下设立奖学金,便是希望鼓励更多有志青年,不分新学旧学,都能为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皇后所言极是。”一直沉默不语的苏大儒捋着胡须,缓缓开口,“老夫研究儒家经典数十年,深知其博大精深,但也应该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的话语令在场不少旧学学者动容,就连李夫子也点头表示赞同。他起身说道:“苏老先生所言极是。新学并非要全盘否定旧学,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那依李夫子之见,该如何取舍?”坐在苏大儒身旁一位年轻的学子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夫子微微一笑,正欲作答,却听苏大儒说道:“不如这样,老夫与李夫子各抒己见,就以……”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书架,最终落在其中一本古籍上,“就以《论语》为例,谈谈各自的理解,如何?”

“正有此意。”李夫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欣然应允。

一场关于经典着作的思想碰撞,一触即发……

苏大儒率先起身,他翻开《论语》,指着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侃侃而谈:“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温习的重要性。我们研习经典,当勤而行之,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李夫子听罢,却摇了摇头,他接过话茬,“苏老先生所言固然有理,但在我看来,‘学而时习之’,更强调的是‘习’的方式。‘习’,并非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改进,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议论纷纷。一些支持旧学的学者纷纷摇头,认为李夫子曲解经典;而一些接受新学的年轻人则面露喜色,认为李夫子言之有理。

“李夫子,你这是断章取义!”一位支持旧学的王书生拍案而起,“孔夫子提倡的是‘温故而知新’,你却说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这岂不是舍本逐末?”

王书生的话音刚落,便感到一道锐利的目光射向自己,他抬头一看,只见向丁正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心中不禁一凛。

李夫子却并未动怒,他语气温和地解释道:“这位小兄台,‘温故而知新’与‘学以致用’并不矛盾。我们学习经典,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指导实践。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检验其正确性,并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王书生还想反驳,却被身旁的同学拉住。李夫子的话语,让他心中原本坚定的信念产生了一丝动摇。

苏大儒与李夫子的辩论还在继续,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旁征博引,殿内气氛也随之不断升温。有人支持苏大儒,认为他坚守传统,维护了文化的正统;也有人支持李夫子,认为他思想开放,为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向丁始终面带微笑,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辩论。他明白,新旧学之间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引导得当,这种碰撞将会成为推动文化进步的动力。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一直沉默不语的赵学士突然起身,向丁微微颔首示意。“赵爱卿请讲。”向丁微笑着点头,示意赵学士畅所欲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