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正军的地盘陡然扩大了一倍之多,宫中震怒,险些将大将钱烽提回京城问罪。
但章老将军被调离之后,钱烽才刚到了此地不久,若是此时再次换将,岂不是又给了肃正军继续壮大的机会?
钱烽堪堪留了下来。
仗还没打上几场,他已有了心力耗竭之感。
尤其肃正军中那银面将军,打发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说,却还对朝廷的官兵的打发一清二楚。
他到底是什么人?
朝中对于此人也有不少猜测,有人说是朝廷出逃的将领,有人说是战死沙场的沈家军中的大将,也有人道是倭贼或者匈奴,还有人说是章老将军私下收的徒弟。
最后那说法,被章老将军驳斥了去,胡言乱语的人并无证据,龙椅上的皇上也不相信。
除了这些猜测之外,也有些其他的猜言,钱烽就听那国舅家的妹夫邢兰东,说此人是青州卫指挥使秦贯忠的嫡子。
这说法在他看来,还不如章老将军的徒弟更加可信。
毕竟秦贯忠再于沿海防倭有功,也只是个三品指挥使,算不得朝中大将。他的嫡子才不到二十的年岁,如何能领兵作战到这种程度?
钱烽其实最不相信的,是自己会在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人手里,无从用兵。
关于银面到底是谁,完全没有头绪。
而钱烽接二连三地在银面手里吃亏,也只能更加谨慎地用兵。
他想,肃正军此番吃下了徐州,一时半会应该不会有什么动静了,他应该趁这个机会,先弄明白银面到底是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可这日一早,他就接到了一封,一箭射到大营门口的信。
什么人胆敢向朝廷大营门上射信?
钱烽惊疑,拆看信一看,更是眉头皱了起来。
信上说,那肃正军和广诉军两军,要在一地交接军火,信上没有署名,却给出了明确的时间和地点。
时间就在两日之后。
钱烽看了信,眼皮就跳了一下。
这信,不会是肃正军给他送的吧?又要诱敌?
钱烽左右思量了一下,将信压在了案头。
肃正军营。
孙先生同秦恬提了公主正式露面,于兖州城和徐州城仪仗游城一事。
肃正军眼下占了两大片城池要地,更需要的是能够守城和继续扩张的兵马,只有公主出现,师出有名,才能让更多被压迫的百姓,愿意投入肃正军中来。
秦恬来时就知道,这是她这个公主最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在成千上万人面前出现,她心里还是有些说不出的紧张。
她应下孙文敬,就见那位“大哥”到了她帐前来。
他只同她说了一句话。
“别怕,很快,你会有更多的兵马。”
有了更多兵马,就不怕朝廷在公主出现之后,疯狂扑来了。
他这话说完,秦恬就见他翻身上了马。
“大哥要去哪?做什么?”
不会是要去同广诉军有什么动作吧?孙先生张道长他们,都不甚倾向立刻就跟广诉军撕破脸面。
秦恬看过去,只见他轻轻笑了笑。
“去徐州巡防而已。”
(本章完)